夫宇宙之寥廓。莫能窮其涯際。然陰陽神鬼之運輸。雨露風雷之灌溉。花卉之繁榮。日月之明晦。甚之河海淵源。蜃樓萬變極大內之幻觀隱現。細之杜宇悲春。雌鳩喚雨。種種色像。各盡其致。噫。此皆一脈為之橐龠。消息於其中也。豈吾人一身。為天地生民立心立命。擔千古道脈之繼。綱常禮樂之宗。超萬物獨鍾其靈。而秉彝反異耶。故藏教云。父母及子相感。業神入胎。地水火風。眾緣和合。漸得長生。從一七至五七日。生五臟上下氣。通身前身後。左右二邊。各生脈五十條。一身之中。共、八百吸氣之脈。至是皆具。通諸出入息氣。蓋此身與造化同流。左腎屬水。右為命門屬火。陽生於子。火實藏之。所以三焦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於腦。過重樓通之左右手。呼吸之有浮沉遲數。可占其休咎生死疾患。莫得秘藏。是太素之所以有七珍九候。析五行之微。辨八節之候。何其明且備也。雖然。呼吸即陰陽運輸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澤即花木榮繁也。耳目即日月明晦也。及至出聖入賢。馳王驟帝。緯地經天。若大功業。莫不從此精神醞釀之也。先儒云。人身一小天地。信哉。余讀張山人脈訣。知其得先天之正。抉石室之珍。窮及性命微言。終始造化妙緒。其資與生人養命之道。功豈淺鮮。因附剞劂以共海內。特書此以志其大云。
豫章雲林龔廷賢撰
太極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離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濁未分也。太初者。陰陽之初也。太始者。氣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本立道生。太極者。萬物之極也。否極泰來(董按此處應加「泰極否來」句)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物極則返。極者終也。終而復始。太極者。氣形質之本也。無極而有極也。自無歸有。有必歸無。無能生有。有無相生。無有盡時。列子曰。聖人自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董按此處應加「太始者。形之始也」句。)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萬物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狀。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二。二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列子曰。只言四者究也。究者極也。則吾所謂太極者是也。
夫太素者。本於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陰陽也。陰陽則一。極而必返。終而復始。豈非先傳所謂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之妙歟。太極者。天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陰分陽也。陰為陽母。陽為陰父。故陽生於子。極於巳。而一陰來姤。陰生於午。而極於亥。故一陽來復。陽根於陰。陰根於陽。故震為長男屬火。火生於寅。巳為胞胎。巽為長女屬水。水生於申。亥為胞胎。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陰陽之根本也。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蓋奇偶之數。而以為類分。其奇數屬陽。天之象也。偶數屬陰。地之象也。天一者少陽。地六者太陰也。少陽太陰。交而生水。地二者少陰也。天七者少陽也。少陰少陽。交而生火。天三者少陽也。地八者少陰也。少陰少陽交而生木。地四者少陰也。天九者太陽也。少陰太陽交而生金。天五地十交於中而生土也。此陰陽太少判合。萬物生成變化之道也。
夫水火者坎離也。坎在北方陰位。而卦屬陽。離在南方陽位。而卦屬陰。坎以陽而生在上。離以陰而生在下。則天下地上而交泰。水上火下而既濟矣。使陽出於上。陰復於下。則天自天。地自地。水火不交。安有陰陽交濟之理哉。
天地未分。渾淪莫測。天地既判。人位乎中。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稟陰陽以成。故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成夫婦之道。夫婦之道立。而生意無窮。
夫人者稟陰陽五形之秀氣以生。身居天地之中。心居人身之內。備萬物之理。為萬物之靈。識天時。知地理。通人事。明物情。善萬物聲色氣味。故靈於萬物者人也。主人之一身者心也。夫五運六氣。乃天地陰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天地升降。有逆從勝復之明。天氣動而變。地氣靜而常。乃備五行之化氣。然後合其用。凡萬物未有不賴天地之氣而化生者也。
善脈者。知陰則知陽。知陽則知陰。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別。可以類求。可以意識。可以全生。至道玄微。變化無窮。熟知其源。形表氣里而為相成也。夫寒熱欲發之氣。如陽未並陰。陰未並陽。因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正。經云。聖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後。
夫天若失土。則不能榮養萬物。蓋天地萬物。皆以土為本。故萬物之旺。由土而生。萬物之衰。由土而歸也。
夫榮衛者。陰陽之綱紀。脾胃者。陰陽之男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呼吸。數也。循環不息。應有常變。同天運之無窮。乃一身之主宰。養肌和胃。神悟靈機。心識微妙。心為君主。乃順中和脾土為邦。主上下五臟六腑之病。陰陽虛實之理。血少血盛。脈少脈盛。此為反也。反之則病。實則氣入。虛則氣出。氣實則熱。氣虛則寒。
夫氣實者。寒濕之氣也。若有若無。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也。知先後與虛實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者。不離其法也。補瀉之時。各有所宜也。
夫脈者。陽在陰中。陰在陽中為順。陰在陽中。陽在陰中。為逆。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也。獨陰不生。獨陽不成。陰陽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夫五行者。陽盛陰盛。陰陽逆也。陽生陰。陰生陽。順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數十。支數十二。蓋天之中數五。故氣原乎天者無不五。五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成干。地之中數六。故氣原乎地者無不六。六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觀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去五行火生於寅屬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絕在亥。亥屬水剋火。水生在申。申屬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正北而水旺。水絕在巳。巳屬土。土剋水。水生在亥。亥屬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東而木旺。木絕在申。申屬金。金剋木。金生在巳巳屬火。火能剋金。何以言金生於巳。巳雖屬火而真土在焉。蓋十干戊己屬土戊祿在巳。巳祿在午。巳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絕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剋金也。此則是無極太極之說。陰陽消長之理。如循環之無端也。
五行相剋所不勝者為賊邪。其難治宜矣。至於可勝者。為微邪。雖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見肺而難瘥。秋見肝以何疑。(董按此句應改「秋見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僅有男子以東四字。語氣未盡。茲據珍秘抄本。細加校勘。應補加下列八句始全。)反以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觀靈樞經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勝。土盈而金生。金勝而水盈。男子以東南氣運。離巽震坤是也。
乾 坎 艮 震 巽 離 坤 兌
寸關尺三部。有魚尾骨節次分定也。古法以權骨平為關。橫紋第二節為一寸。入為一尺此言寸口尺中者。乃分寸為寸之謂也。故陰得尺內一寸為尺中。陽得寸內九分為寸口。此理寸尺始終一寸九分而已。曰關上者。尺寸界也。既定寸尺之位。則關可知矣。或謂掌後高骨為關。必須得尺寸之法然後可定也。
寸 心部 小腸 心府 名受盛。
關 肝部 膽 肝府名清淨。
尺 腎部 膀胱 腎府名津液。
寸 肺部 大腸 肺府名傳送。
關 脾部 胃 脾府名水穀。
尺 命門 三焦 命府名元氣。
五臟 心。肝。肺。腎。脾。識五臟之脈知受命之經絡。
脈候 洪。弦。浮。滑。緩。察表裡之虛實。辨陰陽逆順之理。
五行 火。木。金。水。土。察病之源流。生克不治之理。
四時 春。夏。秋。冬。旺。祿。脈看四時陰陽。心肝肺腎脾。
通窮 舌。眼。鼻。耳。唇。五件能觀細。榮枯生死分。
五情 喜。樂。怒。悲。恐。病多因事得。虛實要分明。
五事 言。視。貌。聽。思。五事煩心主。除之樂有餘。
五用 明。恭。從。聰。睿。五用心之本。過之神氣衰。
五德 哲。肅。仁。謀。聖。神氣守不敗。年高理自然。
五氣 焦。膻。腥。穢。腐。脾旺皆元間。胃虛嘔逆何。
五味 苦。酸。辛。咸。甘。少食皆為善貪之生病疫。
五色 黃。赤。青。白。黑。(瘦弱兼肥盛。陰陽逆順分。病因氣色見。貴賤不須論。)
五數 火(二七)木(四九)金(三八)水(一六)土(五十)(八卦運造化。萬物養虛靈。人身之貴賤。生死定榮枯。)
五音 (十五十六四七十二四八八一徵 角 商 羽 宮 羽)人識五音。方發五痛。
十干 (火木金水土。五陰五陽。五臟六腑。丙甲庚壬戊。火木金水土。心肝肺腎脾。丁乙辛癸己。相生相剋化。惟土最為魁。)
十二支 (巳寅申亥辰戌。陰陽從此並。相併十干生。午卯酉子丑未。掌訣知千載。人身豈不明。)
五方 南東西北中。(心肝肺腎脾。火水金木土。卦分六十四。化厚未知母。)
以上五臟。各有所屬。更有未盡之言。如泄漏消息可見矣。學者精明。得其通神也。
浮者輕而在上。隱隱緩散。如水浮物。指重如無。輕有餘。愈輕愈盛。泛然滿指。若三部常浮者。主心氣不足。
滑者如珠丸之無端。重指即伏。舉指渾然。不進不退。稍重於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氣不足。
實者虛之對。其脈源派長久而不絕。指輕則有餘。指重隱緩於弦。小於洪。若三部常實。主脾氣不足。
弦者。應指緊迫如巴弦。指重如數。指輕愈急。聚斂而不散。長久而不縮。若三部常弦。主肺氣不足。
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長。下指一尋。不弦不浮。輕重皆應。若再尋之。綍然有餘。若三部常洪者。主腎氣不足。
微者。最細而弱。重指尋之。宛然如毛髮。隱隱澀澀。疑不可狀。在於有無間。若三部常微。主血滯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極其底。重重尋之。彷彿隱應。比之於微。此有緩起於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氣不足。
緩者。如絲在機。不卷其軸。應指遲緩。往來其微。尤不若微之應急。不沉不伏。惟緩而已。若三部常緩。主腎怯而精不足。
澀者滯而不滑。指下如索隱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則應指。輕則如無。後實前虛。往來不斷。若三部常澀。主魂不足。(董按此句應改「主肝虛而魂不足」始可與上節語氣合拍)
夫五陽常浮。五陰常沉。沉者臟之脈也。浮者腑之脈也。又有所謂浮中沉者。此為胃也。能知胃脈所在。則臟腑之脈易生矣。
四營者。輕重清濁也。輕清者陽也。重濁者陰也。夫欲知人貴賤貧富壽夭。須於四營脈中求之。若前論五陽五陰脈者。只言臟腑之偏。此四營之論。為統貫一體。而精神魂魄氣血升降。靡不與焉。
故脈清則神清。神清則氣清。氣清則骨肉形稟之亦清矣。此則輕清重濁。故可知也。
夫欲切此脈。須憶叔和脈中求之有疾。疾則變而難審其證。蓋五臟六腑。或為邪氣所襲故也。今明輕清重濁四脈於後。
輕者如指摸玉。純粹溫潤。識性明敏。祿位權貴。
清者平清而浮。狀如輕羽。不沉不濡。隱隱常動。
重者緩而粗。以手按之。其脈濁。脈濁氣亦濁也。
重者中濁而沉如緊。索隱重濁。亦在究其本原。肝部輕清。衣祿榮貴。重濁一身不足。
心部輕清。聰明發達。重濁夭亡身死。
腎部輕清。智巧謙和。重濁智少多淫。
肺部輕清。義勇謀略。重濁貪淫死臨。
脾部輕清。富貴聲名。重濁很毒無情。
弦洪長大為歲熱。短促微沉氣冷疼。實主肝虛並熱上。脈浮虛腫冷中生。滑時嘔逆腰肢困。緩疾原來氣不寧。澀血病時因婦孕。男兒有此漏精神。男子但有疾。傷神勞怯。婦人有疾。勞心受氣。溫肝血氣不調。傷寒傷風積熱。頭眩發熱骨蒸。不可一類察之。惟察手足冷熱。觀脈聽聲。專在輕清重濁虛實之理。不可妄議善主。設為詳細再三審察明白。脈病相應。方可用藥。不致傷經錯絡。用藥如行兵。取勝得功。萬全而生。庸醫不詳其正。藥性是非服入重地。不得其命。負爾何辜。醫學不能明察其精。治其病。全其生。實為難矣。
太素之脈。七表八里。輕清重濁。四時逆順。可見官祿生死。禍福疾病緣由。豈不神乎。
心脈喜浮洪。安居五臟通。沉滯兼滑石。時逆命須終。弦應心無病。神疑緩脈通。忽浮微細短。邪熱滿心中。弦數因風熱。微沉怯外風。實長胞膈壅。陽極至陰充。微怯心還恐。長弦忽氣風。動者分輕濁。表裡病來從。肝脈春來旺。長長細可憐。短微浮澀見。金剋木難全。洪大旬中愈。微沉短滑延。緩時憂胃冷。弦數主筋攣。浮實雙腫赤。虛因澀伏攤。滑時連膽渴。頭痛有風寒。微緩輕浮散。生花視物難。動看四十二。甲乙就中看。肺臟脈輕浮。平和澀更憂。更加洪緊互。無事一場憂。沉脈虛還變。陰交陽自周。若和遲弄緊。進退亦無由。浮實必相指。洪遲數憂浮。肺金還又澀。涎吐不宜秋。腎蓋宜清淨。微沉主有疑。若加伏絕立。心有事和非。浮腎虛應久。緩疼夢泄多。動時有六八。壬癸應前歌。脾臟脈宜輕。依依緩太平。及和絃緊急。長憂命應嗔。浮實中消水。微浮客熱並。脈來脾應隱。實火用心情。滑主脾熱燥。牙宣口氣升動看二十八戊己閤中營。
寸脈 洪(飽滿。腸結。膈熱悶。) 浮(胸虛弱。肌虛客熱。) 滑(胃熱。胃冷。膽濁飲食化。)實(心氣溢痛受邪。腹中疼痛。) 弦(脾疼。胃冷。心痛。勞瘦極熱。) 微(心氣受邪。臟閉不通。腎虛。)沉(逆冷四肢。黃瘦疾瘦骨熱。) 緩(風痹下虛敗。項背拘急疼。) 澀(氣虛血散。胃不和。)伏(胸中積冷。氣閉不通。腎虛。)
關脈 洪(積邪口涎。邪氣食。胃停食。) 浮(下虛耳聲。腎風停閉。膚癢。) 滑(積冷氣。便澀。腰肚疼。)實(小便不禁。腹脹夢泄。) 弦(小腹疼。氣澀。腳氣。腎風癢。) 微(心腹脹滿。氣結疼痛。虛怯。) 沉(心氣疼痛。閉塞不通。脾虛。) 緩(胃冷吐逆多。心腹肝疼。) 澀(血淋血敗。血膚干。發黃。)伏(症癖氣冷。血積目昏。)
尺脈 洪(小腳熱澀。腳疼腎虛。) 浮(筋骨明熱。便血頭痛。) 滑(風壅舌強。心熱。嘔吐胃逆。)實(風熱面赤。胸膈不利。煩躁。) 弦(血腳擁。頭痛。目澀。吐。筋急。) 微(腹中積冷泄。勞氣盜汗。)沉(氣滯腰痛。虛熱積死。) 緩(腎冷虛汗。冷夢泄。) 澀(四肢逆冷。臍下浮泄瀉痛。)伏(食不下。腹痛手足痛。下泄。)
五行大抵要相生。表裡脈刑。須要精。要取秋冬並春夏。自然指下見分明。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診脈下指之法。切要精專。凝心定志少時。然後診之。辨認四季五行旺相。陰陽逆順。七表八里。虛實輕重。相剋相生。指上便見有災咎疾病。若得旺相之脈。則有喜慶之事。春肝脈弦而緊。夏心脈洪而大。秋肺脈澀而微。冬腎脈沉而滑。此乃四季旺相之脈也。脾脈四季脈見之寬緩而細。取此以為旺相脈也。
心脈分明緊秀洪。此人必定是三公。專尋三按俱無絕。到老須持國柄雄。
凡心脈緊秀而洪大者。必為至貴之人。三公之位。又須詳審指按。調調不絕。若人有此脈。其人至老須將相。若春夏得緊細洪脈為善。秋冬為災。
當春心脈要洪弦。看取清明節候邊。須見遷除並喜事。脈未寬緩一生賢。
心脈洪秀弦緊。此得時之脈也。主有喜悅之事。春見之。子母旺而相生。
至四六月見喜也。若寬而浮者。定主賢哲之人。自然無災。更主有紹祖宗子孫。
忽然無脈少精神。須有驚惶憂恐心。天性沉吟多毒害。更加心腹似荊林。心者。五臟之主也。其中浮而大。是旺相之脈也。忽然無脈。是心中有驚疑。須見精神恍惚。沉細者。是不順之脈。主心中有不明之事。兼心腹有毒害。如荊林之棘。主有驚憂之事也。
要知職意膽中看。弦緩分明盡在肝。肝脈弦長終是貴。不為卿相即郎官。肝膽實大少清聲。細緊為人定是經。若更浮高多短澀。沉沉必定不分明。肝之脈常是弦長。其膽隨肝之衰旺。其脈春。若弦而寬長。並四季中弦而寬長。乃官貴之脈。
脾脈寬緩好情懷。撞指心田不可猜。大小浮沉俱似緩。位高官顯見宏才。脾中宮土也。每季旺十八日。其脈寬緩。乃脾土旺相。主有喜慶之事。若來撞指心中不可猜之事。大小浮緩。此為得時旺相之體。此人必主大才智慧。合為極品之官。
三臺華蓋要須浮。指下虛浮事不虛。若更再三無實大。文章高折一枝歸。肺部華蓋也。入水則浮。故肺脈浮而輕者。此人中甲第。如沉大常走。定須有災。
如得此人沉且長。來時沉滑不須昂。非惟有壽兼才智。佐國忠臣不比常。
凡看腎脈當要沉滑而長。若得此脈。乃旺相之脈也。此人有壽而多才智。須為佐國忠臣。脈高昂乃是等下人也。此季有災。
元氣忽然動滑時。為官必定喜來移。更須心脈寬洪應。用意稍停仔細推。
元臟之氣。謂真元之本。其脈常要沉而滑。加之微澀者有喜。若似江水。須見四季有不測之災。
左右須明兩尺當。福神皆喜更無雙。細觀洪緊心流利。剋日須知進六鄉。夫腎者。北方水也。澄之則智惠生而喜知。在公者。脈見於寸口。在私者。脈見於兩尺。寸脈洪而緊者。則須月中貴人見喜。脈虛散者。有不測之災。
福位先看祿位來。分明流利弼天才。沉沉寸口知君退。換移入書文正臺。凡看官祿之路。先有進退之位。如寸口脈洪而弦。大而散。為不任仕脈。在官退位。在私有災。若洪而還。寸口亦主退位。如脈分明流利。洪滑而弦。如有一點明珠在盆。往來撞指者。此人定入公臺之位。
脈見分明似拾珠。寸關尺部亦常殊。俱今流利知為福。其氣清明仔細推。夫福德之人。五臟之脈。俱要流利分明。不低不昂。凡得五十至不息。及無改換者。此有福之人。左右關與尺。分明相應。於心部者。為上等福人。若見關中洪潤為次等。其外皆為常流乎。
息數朝來不改常。一生沉重位高強。診而舉動常殊伏。自有洪名滿世香。凡尊重之脈。見沉而隱不亂。分明無滯濡。即是尊重之脈也。又須審看六部自和相應。其脈安然如珠在水。此人尊重。兼有聲名。出人之表也。
洪大寬調是富兒。若求官職慢非宜。忽然災起於心部。富貴須貧實可期。心脈本要洪大是也。知之脈若先實緩。必定加官有材。心脈災起。主先富後貧也。
主智看來是鄉水。宏寸大略有文章。二儀尺寸來相應。遲緩圖低一例詳。
肝部輕清貴祿榮。堂堂之貌足人情。數逢大應享通泰。恭謹尤如自自明。心部輕清應在神。聰明須作廟堂人。旺看甲乙無留滯。二十年來貴顯身。肺部輕清顯義才。皮膚潤滑善詼諧。看看無阻名初顯。仕路功名蹈玉階。腎部輕清知巧多。聰明接物與人和。聲清調暢無凝滯。一六相逢貴奈何。脾部輕清長遠慮。信誠無諂貌堂堂。只看五數相成就。富貴聲名定遠揚。肝家性濁重何如。狼狽無情主下愚。不是其中無貴相。奈緣精滑甚粗兒。腎家重濁再無情主之多愚反災輕。此部又無清一點。平生那得見身榮。脾家重濁主風狂。無信欺人命不長。縱使在心清應指。也應中富不能良。
南方鉤脈要推詳。倘若浮洪是本鄉。洪大迢迢鉤且潤。此人必是五星郎。心部脈來洪大長。一生勞役費心腸。若是勾洪並秀潤。容儀禮貌與文章。指下浮洪及小遲。一生遲蹇不須疑。更審浮。高與沉細。要求官職定相遲。
論肺常須仔細推。若逢洪大定災危。更看本部俱浮緩。定是豪家富貴兒。此脈來時要澀濡。若當春到福來歸。忽然自在秋冬得。百福來臨慶有餘。肺家星位主西方。指下浮洪定俸長。為事平生多猛躁。心情足定是財郎。
東方肝脈偶沉洪。須在虛驚非是凶。若無微小沉兼細。慮世敦知最富豐。要知本位在關看。弦緩分明是臟肝。診得弦長終必看。細沉定是主孤寒。歲星木位厥陰經。弦而勾大是住名。若是沉洪勾短意。一生勇躁老無成。
中央之脈號為脾。辨取輕浮及緩遲。若不弦長浮更大。本人食祿大魁肥。指下伏微事可嗟。一生貧病若無涯。勾來指下輕清見。為官極品佐皇家。指下輕浮伏短沉。生來慳悋蓄多金。忽然小澀遲沉細。定是邪佞與貪淫。
兩脈本部寄尺中。診時須要定災凶。忽然浮者陰來客。春夏見之須命終。
左右尺脈來沉滑。指下來兼潤帶深。此是世間長壽脈。人足多受足資金。
來時沉澀去時微。此主平生疾病拘。更若沉中加動促。其人難受四旬余。
尺脈須當仔細尋。尺中三動忽然沉。此名妻孕何當問。妙訣須知不換金。
尺中隱隱脈兼長。福壽榮華安可當。莫教寸口關相併。不為將相定侯王。
甲乙來遊動更弦。為人尊重有威權。若還三按俱無斷。三品高官一世賢。
甲乙太過細尋之。先拋頭子與前妻。卻有文章多學藝。中年破敗走東西。
甲乙如毛命不長。動滑來時事可傷。破財爭訟多憂險。及到中年在外鄉。
甲乙分明指下遲。少年多病最難醫。如逢舉按初無力。破散分離定可知。
甲乙全然指下沉。心中忒忒見災臨。若還火氣來相應。婢走奴逃不可尋。
丙丁洪弦定是寬。定知武職作文官。若是庶人來相應。必然災咎在牢間。
丙丁沉滑最知憂。官事常常不解休。父母須防殘病死。他年必定走他州。
丙丁沉來動細微。此人應是少親兒。惟度沉吟多毒害。求財常見鬼神隨。
丙丁濡滑更微遲。得病經年莫怨唯。若也是毛終是死。神仙千萬莫能醫。
丙丁弦長指下來。平生富貴有文才。若還撞指來相應。長子應知是棟材。
戊己才過細尋之。少年遠路走東西。九流之內非豪富。定是常人有兩妻。
戊己不及動來徐。定是離家到處居。若見弦而心有病。平生無業在詩書。
戊己芤時更是浮。語言無味更粗疏。切骨動來時應指。從生至死作奴夫。
戊己緩澀指下寬。大小非同仔細看。為人心下多術藝。文章須有不為官。
戊己來實更浮高。天然凶惡是強豪。若見伏時須赴法。忽然爭競自身招。
戊己之來一向沉。若還遲緩是災臨。不論老少皆憂命。按之無力死逡巡。
庚辛動滑兩頭虛。來不輕浮尺緩徐。再三舉按都無慮。定是牢年已破徒。
庚辛之部見弦長。少子將身在外鄉。縱然不出他州去。也用離家背父娘。
庚辛常怕緩更弦。非論多病及多誕。洪緊來時須病少。定期火日到黃泉。
庚辛忽然滑實來。一生剛烈有文才。如逢撞指來相應。須折月邊丹桂回。
庚辛忽見得微沉。為人失信只貪淫。莫怪人前多語笑。能將善口取人心。
壬癸迢迢指下寬。眼前見任是郎官。只愁短數來無位。定知須是百年歡。
壬癸弦長動更柔。為人秀氣足風流。卻有文章多道術。奈何修學不成休。
壬癸如遲太過時。才到終年病莫疑。若見細沉多巧性。常流何是有三妻。
壬癸之脈怕伏沉。動澀來時病已深。若見緩時公事發。浮來次第六相臨。
壬癸沉來又似水。舉手按之多不足。何須買卦問良醫。須臾怕見全家哭。
木中若見火來時。為事歡欣必可知。居官轉職仍加祿。求望亨通不用疑。火脈之中見土來。其人喜慶足文才。更加洪滑時時應。出外求財。必定回。土運逢金氣是寬。樂然無詔也加官。脈中若見逢浮滑。才帛徐徐儘自寬。金脈當秋動清時。官賢必定喜遷移。細看若見弦長者。家道興隆喜可知。腎脈於中弦且長。一身榮貴壽高強。忽然緩緩來相應。求財何用作經商。
久時玄妙自然通。心脈純陽主有名。純陰一世不聰明。陽中見陰官多失。陰內陽生是貴人。
肺脈純陽入宅旺。純陰必定是貧人。陰中見陽貧亦富。陽中見陰傷兒女。陰內生陽旺外人。
脾脈純陽求事快。純陰為事亦難通。陰中見陽無心得。陽內生陰得亦空。
腎脈純陽妻位正。純陰不用任媒人。陰中見陽因妻富。陽內生陰有外情。
命脈純陽奴僕好。純陰一個也難留。陰中見陽因他富。陰內生陽見物偷。
心脈純陽富貴全。純陰貧賤不堪言。陰中見陽終身富。陽內生陰禍晚年。
陽在肝脾樂一生。純陰無事也相爭。陰中見陽仍壽命。陽內生陰壽不亨。
兩腎純陰是小人。純陽必定是官身。陰中見陽為人善。陽內生陰定是軍。
六脈純陰無造化。尋常求事最難通。君子得之猶自可。小人得之定遭凶。
六脈純陽定靜時。一生富足少人知。若還陰脈微微動。不是生災必死期。
前論陰陽定災福十首。以純陰為凶。純陽為吉。後二首又說純陽凶。純陰吉。前後雖不相合。然驗人吉凶亦應。蓋先賢之意。恐人以偏。故作二詩。反復互說。正要人看得活法耳。
春來土旺脈其肝。最要弦長指下寬。若逢微澀來相剋。為災春後卻難安。
初見用指不須深。脈見浮洪是本心。腎見若要來相剋。因瘵無門仔細尋。
秋來微細肺家強。脈見浮芤入死鄉。關內得之須緩緩。更愁弦緊失家鄉。
三冬腎脈要潛藏。指下深深滑不忙。若彼脾家侵奪位。更宜仔細定災殃。
春脈微澀夏微沉。此脈還當不稱心。災至為緣因此疾。亦知體里痛呻吟。
秋得浮洪冬緩微。還同前事得無疑。大抵災時來短促。福來三部潤勿齊。
三部勻勻總一同。此名豪富勢如雄。兩關澀大上朝寸。應是高官。金紫封。大體三關短復長。來時或緊去時強。平生語急並身弱。貧困何多遂顯光。
甲乙東方號歲君。脈來長緩任弦勻。心神儀貌多才藝。三品官員已上人。
火星位主在南方。捫按浮沉細潤長。多是陽防人急躁。官高二品教依光。
月孛要在命門鄉。膚下如珠動不忙。為性多奸人子惡。平生日日戀花娘。
太白金星位正西。其來浮澀不須疑。中間秀潤相和順。利獄兵權盡有歸。
西宮帝脈要推詳。指下多端緊又長。寒外不為將軍主。中年必定佐君王。
北方坎屬辰星位。脈體迢迢似筋頭。十萬兵權為上將。名標青史定封侯。
羅妻兒腎中尋。著骨方來腎大沉。眼大赤黃歡婦頂。多謀足智帶腰金。
脈見分明水入珠。自然清淨氣生蘇。更看六部勻和動。福廕鄉閭與眾殊。看僧道脈。分明如珠入水自然清淨。若得此脈是平和之脈。更看六部平和。得所相應。皆及時。此人有紫衣師號之分。撞指來澀滯者。此尋常僧道也。
婦孕沉浮滑更洪。須知左右定雌雄。忽然安淨天生貴。未到中年入帝宮。孕婦之脈得沉而洪。沉而滑者。是平和之氣。陰陽左右寸口者。左男右女。若未安靜者。乃渾然不動中和之脈。其人生而主貴。
二部浮洪夏月生。若逢弦大在清明。脈來沉滑冬間見。浮滑須知旺主庚。要知產後不難知。四季脾中仔細推。浮而滑者知產近。遲而滑者產應遲。
要知胎動脾脈關。脈緊如弦仔細看。胎內嬰兒。應轉動。卻令孕母不能安。
要知孕婦細推看。洪大通弦有有亡。右手脈弦知斷女。左邊洪大是知男。
雖然三部見魚翔。子在胎中未肯忙。更有陰陽須定取。當知子母不安康。
室女如何脈不調。只因思想自然招。至今體瘦痿黃色。浮洪脈瘦尺微調。
氣刺元來血積纏。通宵叫喚不曾眠。三關脈緊無洪大。榮衛從來補未宣。
若明肝脾侯關中。衛氣因風頭上攻。女子只因思想患。婦人多是積其風。
婦人血氣不調和。爭奈陰中陰更多。日漸臟虛人又瘦。脈來陽火冷偏磨。
帶下之時偏補微。沉沉細細要君知。論云血海多虛冷。變作丹田結子遲。
八八男兒卻反陰。尺中浮大寸中沉。女年七七陰宮盛。此法推之不換金。
少人之脈剛見剛。洪大連年死未亡。只愁怯弱頻頻立。必定魂靈入鬼鄉。
凡少人之脈。其六部要洪大見剛。乃有力之脈順也。有病易治。洪大者為反脈。病難治。
四肢俱冷脈洪時。病死須知不用疑。忽見遍身如火熱。脈沉強冷得生稀。見傷寒四肢俱冷。其脈沉細順也。陰病之脈洪大者。即是陰陽相反。而有此候。難治。其身如火。頭痛燥渴。脈洪大者順也。其老者伏沉。小者陽中見陰者難治。此乃反脈也。
左手前按心少陰。應頭身中目稍經。後按小腸太陽病。兩耳後應是其上。
至數主脈四至平。六七熱氣上焦攻。二一死在壬癸中。
關左按肝厥陰病。應在兩眼傳受證。後膽少陽兩腎中。九者肝氣虛而應。
欲於乳渾十不足。二三肝氣嘔而結。死在本月庚辛日。
尺先按腎少陰訣。華池舌底之津液。後按太陽膀胱病。病在兩脅通身中。
脈九至十腎弱之。六七至死戊己日。右手前脾太陽經。應在身中而拳骨。
後按太陽陽明證。在人頭上應其身。二至脈一虛欲弱。九十二者咳嗽數。
若主死應丙丁缺。
脾前太陰應胸膈。後之胃脈陽明經。應內胸中左邊病。數數而崩死應之。
甲乙相剋為相倒。九至十至倒脾氣。四五平脈二三弱。至數表裡同斷徹。
尺先按命屬陽明。應在肛門左腎同。後之三焦厥陰病。應在兩胯脊身中。
一息三年八九疼。九至十至脫了形。緩緩結細死丙丁。
浮主中風無力虛。皮上為陽外得之。沉為積聚無力氣。三固方溫下至骨。
遲而主痛無力冷。一息三至寒為陽。數熱無瘡熱為燥。一息六至皮為陽。
寸浮頭面眼目風。休虛齒痛口斜喎。沉胸氣滿嗽疾喘。翻胃吐食息氣胸。
遲冷嘔吐疼滿膈。虛汗拘急痛不已。數熱上壅燥口乾。頭痛煩渴疼口瘡。
關浮兩脅拘急運。背脊筋痛不能伸。沉氣腹脹鳴心痛。上下關格不思食。
遲冷痃癖腹遊走。上下不定刺番胃。數熱大小便不通。腎癰煩渴或不已。
尺浮腰痛連小脅。疝氣腿瘡虛陽淋。沉小便淋閉陰。腹脹膹豚滿不食。
遲便滑數泄精禁。膝脛疼軟溫盜汗。數渴不止便淋血。鼠泉腳瘡溫陰囊癢。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假如心脈診得一動一止。六動一止。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十一。三十六。四十一。四十六動而止者。是水剋火也。又遇丙辛辰戌年月日時死也。
假如肺脈診得二動一至。七動一止。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三十二。三十七。四十二。四十七動而止者。是火來剋金也。又遇戊癸子午年月日時必死也。(董按。此條原本缺。且與肝脈條誤雜。茲據珍秘抄本補入)
假如肝脈診得四動一止。九動一止。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四。三十九。四十四。四十九動而止者。是金剋木也。又遇乙庚卯酉年月日時死也。
假如脾脈診得三動一止。八動一止。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三十三。三十八。四十三。四十八動而止者。是木剋土也。又遇丁壬巳亥年月日時死也。
假如腎脈診得五動一止。十動一止。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動而止者。是土剋水也。又遇甲己丑未年月日時死也。
脈運化氣歲干先。前進四位是在泉。後位同上依般用。此法診之作地仙。
大寒厥陰水主初。春分居火二之居。小滿少陰分三氣。大暑太陰四之乎。秋分陽明五氣燥。小雪太陽寒水虛。醫師不能明此理。光陰空讀五車書。
初氣歲前木主先。二君三相大排連。四來是土常為濕。五氣燥金六水寒。
每年進四是客鄉。上臨十數下臨方。寒氣熱暑出排取。主客勝負定弱強。
初氣厥陰風木 二氣少陰君火 三氣少陽相火
四氣太陰濕土 五氣陽明燥金 六氣太陽寒水
子午少陰君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巳亥厥陰風木。
假如甲辰年。甲化土氣。如腎經受病。九月甲戌月為土氣。又犯甲己丑未日時死也。余皆仿此。
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恩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放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爭差。或短或長。上下爭錯。或存或亡。病輒改容。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惟願具呈。今得分明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寸尺及關。榮衛流行。不夫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自此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虛浮。寒則勞堅。沉潛水蓄。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大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中。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合。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君神焉。為子孫計。非人莫傳。
左寸(心小腸) 關(肝膽) 尺(腎膀胱) 右寸(肺大腸) 關(脾胃) 尺(命三焦)
左手寸口二脈。沉見者。心脈也。浮見者。小腸脈也。
故手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心以小腸為腑。合於上焦。
左手關上二脈。沉者肝脈。浮者膽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肝以膽為腑。合於中焦。
左手尺上二脈。沉者腎脈也。浮者膀胱脈也。
故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腎以膀胱為腑。合於下焦。
右手寸口二脈沉者肺脈。浮者大腸脈也。
故手太陰與手陽明脈為表裡。肺以大腸為腑。合於上焦。
右手關上二脈沉者脾脈。浮者胃脈也。
故足太陰與足陽明為表裡。脾以胃為腑。合於中焦。
右手尺上二脈。沉者命門脈。浮者三焦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命門以三焦為腑。合於下焦。
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浮與洪相類。濡與弱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弱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微與澀相類。
夫脈者。天真委和之氣。晉王叔和以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微。沉。緩。澀。遲。伏。濡。弱為八里。以定人之陰陽。決人之生死。然文理甚繁。後學卒未能解。大抵持脈之道。非言可傳。非圖可受。其樞要但以浮。沉遲數為宗。風。氣。冷。熱為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為風。浮而無力者為虛。沉而有力者為積。沉而無力者為氣。遲而有力者為痛。遲而無力者為冷。數而有力者為熱。數而無力者為瘡。更看三部在何所得之。且寸部屬上焦頭面胸膈之疾。
關部屬之中焦腹肚腸胃之疾。尺部屬下焦小腹腰腿之病。更看五臟之中。何臟見之。六腑亦然。學者會意而精通之。庶得按寸握尺之誚。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浮舉指在皮上見之。為人之表為陽。乃外得之證。
浮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三因方為濕為實。沉脈下指至骨得之。乃為里為陰。是內受之病。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又為寒。遲脈重按之在內。轉按之方見。一息三至。是為陰主寒。乃內受之病。數而有力為熱無力為虛。
心部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能。言語錯謬。
肝部浮。主肝虛。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痛牙痛。腸風下血。脾部虛浮。主腹脹嘔逆。飲食少進。氣喘氣急。泄瀉無度。
肺部浮。主肺虛。大便閉。面浮多瘡。吐血吐膿嗽喘。
腎部浮。主腎虛。腿足生瘡。虛陽淋瀝。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心部沉。主小腸淋瀝。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赤澀肚疼腹滿。
脾部沉。主虛傷脾。肌寒客熱。食不作。肌膚氣痞。身黃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嘔。上氣喘急。嘔血失血息賁腸癰。
腎部沉。主脹滿不食。小便淋漓。陰癰作脹。賁豚腸滿。
心部遲。主小便頻數。心痛嘔水。怔忡多狀。伏梁腸痛。
肝部遲。主筋攣骨疼。眼昏多淚。觴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部遲。主泄瀉咳嗽。蛔蟲出痰。涎壅多。飲食不化。
肺部遲。主嗽喘滿。大便溏泄。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部遲。主小便滑數。泄精不禁。膝脛痛軟。陰濕盜汗腳氣。
心部數。主應在渴。舌上生瘡。小便赤澀。眼目昏疼。
肝部數。主眼疼翳膜。淚多目昏。頭眩運。頭疼。頭風。
脾部數。主口臭翻胃。齒痛牙宣。多食不飽。四肢不舉。
肺部數。主咳嗽唾血。喉腥目赤。大便閉結。面生斑痱。
腎部數。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疰腳瘡。陽癰濕癢。
浮(按之不足。舉之有餘。轉手乃得。) 芤(浮之無力。傍實中虛。) 洪(浮之有力。) 實(浮而長大。)弦(數而弓弦。) 緊(數而又弦。) 滑(數而微利。如珠略浮。) 沉(按之有餘。舉之不足。重手乃得。)微(沉自有自無。) 伏(沉而至骨。) 弱(沉而無力。) 遲(一呼一吸。三至去來甚遲。)緩(遲似有似無。) 澀(遲而極細。如雨沾沙。) 數(一呼一吸。六至去來甚速。)
上七表八里。共一十五脈。只於四道觀之。
浮金 芤火 滑水 實火 弦木 緊木 洪火(觀此之樣切要記心) 微土沉水 緩土 澀金 遲土 伏木 濡水 弱金
上依部位診之。六部脈不依本位者。病脈也。卻說七表八里。逐位診之。病在何臟何腑。主何病。依經無不痊也。
南北二政之歲。各分天令而遷。北政之道。天令右遷。(乙庚丁壬丙辛戊癸為北政。)
經曰。北政之歲。天令右遷。君面在北。君令左遷。臣面在南。臣化右伏。
則應在前也。三陽在上。則右尺脈不應。三陽在下。手寸脈不應。乃陰陽上下相交而無返變也。
南政之歲。天令左遷。注曰。南政之歲。天令左遷。君面在南。君令右遷。臣面在北。臣化左復。則應在後也。三陰在上。右寸脈不應。三陽在下。左尺脈不應是乃陰陽上下不交。而應變相返也。
天地者。變化之父母。陰陽者。升降之道路。
注曰。天元列象。運氣分司。陰陽顯升降之由。天地產變化之本。六氣分盈虧之步。五運合太少之宮。是以動靜相生。逆順交應。初終勝復之本。太過不及之標。假令子午之歲。少陰司天。其化標。則熱居其位也。是故少陰之證。其脈洪大而散。乃君火之政令也。
陰陽變化。勝復異同。推六部之源。列三元之根。因其氣變。可候吉凶。
注曰。陰陽變化者。謂陰陽之數極。即變化生矣。何也。冬至之後。從太陰而生少陽。少陽變而生陽明。陽明變而生太陽。太陽變而生厥陰。
厥陰變而生少陰。少陰變而生復生。太陰以合六部三元之本源。運應歲中六氣勝復。以彰吉凶之兆也。
天地升降。陰陽運行。五行相生。萬物應時。
注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二氣交感。而生成萬物也。因陽氣而發生。復受。陰氣而收成。豈非陰陽運度之所政也。各稟五行造化。從其四時政令。皆得應呼生長變化收藏之道也。
六氣應變。臟腑應傳。病從十二支。應於十干也。故子午之日。少陰司天。
注曰。子為本。屬腎。其化寒。其病腰腳疼。午為標。屬心。其化熱。其病怯悸。胞應痛也。
丑未之日。太陰司天。
注曰。醜為本。屬肺。其化燥。其病咳嗽。氣急肌熱也。未為標。屬脾。其化濕。其病喘逆嘔噎。體重。大便膿血也。
寅申之日。相火司天。
注曰。寅為本。屬三焦。其化炎。其病伏聚結氣讝妄也。申為標。屬膽。其化風。其病伸。久困憊倦怠也。
巳亥之日。厥陰司天。
注曰。巳為本。屬心包絡。其化熱。其病心膈胸膺痞痛也。亥為標。屬肝。其化風。其病目赤眩掉頭痛也。
辰戌之日。太陽陰司天。
注曰。辰為本。屬小腸。其化熱。其病心痛。舌強臍腹痛也。戌為標。屬膀胱。其化寒。其病腰痛。陰囊腫墜。小便不利也。
卯酉之日。陽明司天。
注曰。卯為本。屬大腸。其化燥。其病大便秘澀。後重。臍腹痛也。酉為標。屬胃。其化濕。其病之節煩熱。吐不食。
五運六氣相乘。命由天符之歲。
注曰。運化與同應者。謂之相乘也。故命曰天符之歲。假令丁。亥年。木運。丁少角。此厥陰司天。氣與司運各會木象。故謂之天符歲會也。若與臨位之位之辰同應者。命曰太乙天符之歲也。假令戊午年。午為少陰。君火司天之氣。戊為火也。與運氣並臨。位同化也。故謂之太乙。天符之歲也。以應歲之五運六氣。符合之期而為會也。然五運六氣之變應者。從子至巳。乃手三陰三陽用事也。自午至亥。乃足三陰三陽用事也。故六氣隨五運以合太少之宮之變動。而其天信以證吉凶之兆矣。
木火金水。運化北政之歲。
注曰。北政之歲。木火金水四運。皆屬北政。君面在北。臣面在南。司天之氣。以為手經。自立春前大寒之日。以在泉左間之氣。為初氣之應。子午之歲。少陰司天。
注曰。少陰君火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熱。應於標。寒應其本也。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也。左間天氣。太陰濕土應間。右間天氣。厥陰風木應間也。
陽明燥金在泉。司地之氣也。其化燥。應於標也。濕應其本也。其蟲介。生數四。成數九。左間地氣。太陽寒水應間。右間地氣。少陽相火應間之。
丑未之歲。太陰司天。
注曰。太陰濕土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濕應於標。燥應其本。其蟲裸。生數五成數十也。左間天氣。少陽相火應間。右間天氣。少陰君火應間也。太陽寒水在泉。司地之氣。其化寒應於標。熱應其本也。其蟲鱗。生數一。成數六也。左間地氣。厥陰風木應間。右間地氣陽明燥金應間。
寅申之歲。少陽司天。
注曰。少陽相火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炎應於標。風應其本也。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也。左間天氣。太陰濕土應間也。厥陰風木在泉。司地之氣。其化風應於標。熱應其本。其蟲毛。生數三。成數八。左間地氣太陰寒水應間。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
注曰。陽明燥金在上。司天之氣。其化燥應於標。濕應其本。其蟲介。生數四。成數九。左間天氣。太陽寒水應間。右間少陽相火應聞也。少陰君火在泉。司地之氣。其化熱應於標。寒應於本。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左間地氣。太陰濕土應間。右間地氣。厥陰木應間也。
辰戌之歲。太陽司天。
注曰。太陽寒水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寒應於標。熱應其本也。其蟲鱗。生數一。成數六也。左間天氣。厥陰風木應間。右間天氣。陽明燥金應間也。太陰濕土在泉。司地之氣。其化濕應於標。燥應於本也。其蟲裸。生數五。成數十也。左間地氣。少陽相火應間。右間地氣。少陰君火應間也。
巳亥之歲。厥陰司天。
注曰。厥陰風木在上。司天之氣。其化風應於標。炎應其本也。其蟲毛生數三。成數八也。左間天氣。少陰君火應間。右間天氣。太陽寒水應間也。少陽相火在泉。司地之氣。其化炎應於標。風應於本。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左間地氣。陽明燥金應間。右間地氣。太陰濕土應間也。
假如春三月。診得毛而浮。夏三月死。
訣曰。按之三小三大。或三大三小。
假如夏三月。診得毛浮而弱。秋三月死。
訣曰。按之無力。緊按無了。
假如秋三月。診得毛浮而散。冬三月死。
訣曰。按之寸。寸下無。在關下。關下無。在寸尺。
假如冬三月。診得毛浮而滑。春三月死。
訣曰。按寸過關過尺。
寸部脈浮。主頭風而眼目虛浮。體重。風寒齒痛。口眼喎斜。
寸部脈沉。主氣胸滿。咳嗽痰。氣喘急。番胃隔氣。胸滿不食。
寸部脈遲。主冷嘔吐。痞滿腹脹。水穀不化。虛汗拘急。疼痛不已。
寸部脈數。主熱上壅。煩躁咽乾。客熱煩渴。頭疼口瘡。
關部脈浮。主風。兩脅疼痛。不能舉運。身體四肢疼痛。
關部脈沉。主氣。腹滿虛鳴。心腹疼痛。上下關格。不思飲食。
關部脈遲。主腹冷。痃癖脹疼。遊走不定。刺痛番胃。吐食。
關部脈數。主熱。小便不通。大便閉結。煩渴不已。
尺部脈浮。主腰痛踝痛。腿膝麻木。足脛腫痛。大便不利。
尺部脈沉。主腳腫痛疼。下重麻木。小便不利。
尺部脈遲。主小便急痛。外腎偏痛。大便泄瀉。小便頻數。
尺部脈數。主小便不通。大便秘結。或作腎癰。煩渴不止。
此源經略內出此一段。黃帝問岐伯上古後一編。
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六腑者。小腸。大腸。胃。膽。三焦。膀胱也。肺最上。為諸臟之華蓋。六葉兩耳。主藏魄。心在肺下。其體半垂。如未放蓮花。上有七孔三毛。主藏神。心下為膈。膈下為胃。主藏水穀。左有肝。左三葉。右四葉。主藏魂。膽在肝之短葉間。有精汁三合。右有脾。主藏意。胃下有餘肢。大腸當臍右四十六曲。主傳清便。二腸之下。為臍。臍下有膀胱。主藏溺。背脊骨節第七椎下。有腎。左而為腎。主藏志。右者為命門。主藏精。故曰藏者。臟腑是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脾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胃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水化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一官。不得相失。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以為天下者大昌矣。主不明。則十一官危。使道閉塞不通。以此養生。以為天下者也。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故曰。心者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
目者。肝之外侯。氣通於目。目和則辨黑白矣。
鼻者。肺之外侯。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
舌者。心之外侯。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
口者。脾之外侯。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
耳者。腎之外侯。氣通於耳。耳和則知音矣。
陰陽變化百千般。酒病花愁最好看。指下推尋須仔細。乍看通曉作神仙。如神造化見千年。不用前言及後言。兩字之中分禍福。若人詳細古今傳。
太素脈者。以輕清重濁為的論。輕清為陽。為富貴。重濁為陰。為貧賤。男子以肝木部為主。以決功名之高下。女子以肺金兌位為主。以決福德。且如輕清者。如指摸玉。純粹溫潤。應指分明。六脈不克。如源之流長。不敢斷續。縱有小疾。直清不濁。主為人受性沖和。智識明敏。祿位高擢。此為輕清之脈。重濁者。應指不明。如撒干砂。滿指皆論。前大後小。息數混雜。克歸本身。為重濁之脈。下指詳審。萬無一失。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大抵男子以肝木上沉取真卦。以看其初年。中取以看其中主。右關脾脈以斷末主。沉取方是。女子以肺部沉取。以決初年。中取以斷中主。脾部沉取以斷末主。且如肝脈上逢一數而止。即是乾卦之事。二十五歲以前氣數。二數而止。即是兌卦行運。余仿此。
大抵男子宜行東南氣運。離。巽。震。坤是也。取其氣運相生。不克不悔滯。女子宜行西北。乾。兌。坎。艮是也。取其氣揪斂為合其宜。倘若男子得西北之運。為悔滯。為事多有成敗。女子效此。出身之脈。以斷脈德性。心脈上沉取。若應指得一數而止。即是乾卦。為出身。蓋乾兌之卦。為性溫和寬大。胸襟平坦。震卦則心直口快。不受激觸。離卦巽卦。為性胸襟光霽。坎艮二卦。為性沉執。狠毒不常。每有利己損人之心。坤卦為性遲緩。有載物細汗之心。以此參斷。決無參差。肥壯人宜沉細脈。按之至骨。瘦人脈浮大應指。至筋骨為合度。富貴人脈宜沉靜。不宜急躁。下指至骨方應。沉靜之中。色藏如珠分明。為入格之脈。女人出身。肝部沉靜。取卦數以斷性行。兼心性推論。訣曰。效脈之法要心賢。若還按本則徒然。大凡數脈平至數。表裡詳觀斷近源。如神變化百千年。不論前篇及後篇。兩手之中分造化。若人悟得應如傳。
七七四十九。加胎減母年。更添一七數。男一女雙全。上半年產隔年數。下半年產。以今歲數論。
立春至春分初氣。清明至小滿二氣。芒種至大暑三氣。
立秋至秋分四氣。寒露至小雪五氣。大雪至大寒六氣。
(甲己土運 乙庚金運 丙辛水運 丁壬木運 戊癸火運)
(三陰三陽 金土火 是謂五根 火木水)
天地。一太極也。人身。一天地也。夫五行之在天地間。自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復生水。五行順布。三陰三陽。所謂五根也。至於太玄。所謂木火土金水。以木上水在下。所謂相生之無窮。表河圖之數也。堯典所謂水火金木土。各五行相剋者。洛書以相剋而成也。人身亦然。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五行之氣。隱於五臟。見於六腑。自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君火。心君火生三焦相火。相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復生腎水。以相生而成也。且如水生木。是水為母。而木為子也。木復生火。是木受竊氣。故水怒而剋火。所謂子逢竊氣。母乃力爭。火又生土。是火為母。土為子。土見火被水克。故怒而剋水。所謂母被鬼傷。子來力救。相生相剋。展轉無窮。此人身之太極也。故善觀脈者。切造化之功。巧體陰陽之正。窮一動之微。究萬物之失。雖脈分六部。變應萬殊。醫家分為七表八里九道等脈。詳考參論。深切甚明。其書數千百家。不啻數千萬言。纖悉備具。圖有或遺。然究取用。互有得失。率未盡其機要。而得太始太素之外者。而不知在天地間者。眾人之五行。其氣散在人身者。一人之五行。其氣專。氣散者難以明。氣專者易以見。故君子以脈而有得焉。陽氣未盡。陰未散之時。一舉指之間。而知其平生當為若何人。當受若何用。富貴貧賤。壽夭正邪。若辨黑白。若數一二。有父母妻子之所不能知。身心之所不能悟。無不了明。此無他。至於理而止耳。夫太素脈。以心為主命。心君也。一人之主也。以小腸為遷移。蓋志也。心之所知。稟令而行。吉凶悔吝所生也。以膽為福德。膽者。德肝之氣。受心之用。心以肝為官祿。肝者得水之生。為心之母。得天者厚也。以肺為父母。蓋肺為月孛。父母之象。初氣之所主也。大腸為妻子。蓋大腸為計都。得肺之氣。配於初氣也。胃為財帛。蓋胃得脾之餘氣也。脾為田宅。而脾氣所以滋養萬物者也。三焦為祿馬。相火受命於心也。以此求之。無不洞徹。且夫心脈屬火性矣。而促之不滿於九。而用止於八。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則又為乾矣。人遇之則為亢陽之數。孤貧無比。尚何言其數之多也。心主吉凶。主十五歲以前氣數。其體浮洪。若一數而止。大人得之。主為性高明剛健。純一不已。小人遇之。則主性輕躁。常有明察之疾而已。不失為耿直之士。二數而止。則主為性和悅。心事平坦。敬之敬之。心恆敬人。人常敬之。達則伊傳。窮而曾顏。純乎君子之心。無一毫人慾之私者也。三數而止。則主決為聰明機敏。爽麗光霽。待人接物。曲盡其情。端為文章之士。忠厚之人。四數而止。則主為性躁暴。不能容物。置家嚴肅。與人誠信。心性處事得宜。無利己損人之心。亦主聰明文章。終未免喜怒不常。五數而止。主為性聰明機變。多學多能。遊說辨給。撒合縱橫。但處性不定。介乎君子小人之間。長於奔競。易而動搖。非九流之士。則遊俠之輩。六數而止。為性嶮惡奸曲。諂詐邪佞。造惡興謗。反道悖德。小則賊人。大則逆天最為凶惡也。七數而止。主為性愚頑無智。不辨麥菽。為耕田荷擔之人。或勇而無謀。或猥而好閒。所謂愚婦是也。八數而止。主為性遲緩溫和。容物納汙。憐孤念寡。輕財好施。樂道安貧。不與人較。人亦不欺。非君子長者之士。則山林隱逸之人。若更如珠明淨。則福德深厚。逍遙人極之表。出乎塵俗之人也。
膽脈主十五。二十五歲以前氣數。其體浮弦。若下指時。便如箏弦之秀麗。大小弦勾。浮而應指。分明不雜。得五十至以上者。祿髩三公。祖父之遺澤。四十至而止者。位至守令。二十至而止者。參佐之任。或其數不及。但得大體明淨。亦主一任一職之流。若至數混雜。大小不勻。則十年之中。無功名之分。其或奔湧不定。有官者失職。常人主官訟也。
肝脈至十五歲以前氣數。此人身最為關係之處。其體沉弦。得四十五以上而止者。位至三公。若帶微澀。雖宰相亦必艱難。三十至以上而止者。位至守令。二十至以上而止者。則雜職。散澀亦如之。大小明淨。來往如珠流利者。主風憲之權。兼以肺脈滑者。主生殺之權。若三部俱弦。而至及數者。力主九鼎。威鎮一方。位至將帥。掌生死建節開關。割土封侯。至數不及者。亦有千夫長萬夫長之應。其或奔湧。六部俱弦。心應坎至。則為軍賊。徒形刺配。加之六脈俱克者。則主斬首分屍。若撒砂應指不明者。則主貧賤下賤之人也。
脾胃脈至二十五歲以後晚年氣數。其體微緩。得五十至以上者為上富。三十至以上者。為中富。二十五至以下者。為下富。其至數不及。但應指分明。晚年亦主康裕。若浮而應指。有財無田。沉而應指。有田無財。浮沉俱應者。田財優裕。若見洪緩者。主受祖業。浮而澀者。主得妻財。或妻子得力成家。但見鄙猥。權自內出。若見微滑。則有不肖破家之子。淫欲之妻。自身猥僻好淫。不能自振者也。若應指乍數乍遲。乍大乍小者。終身貧困。若見奔瀉者。則破蕩祖業。潦倒無成。乃奔波乞丐無恥之人也。
大腸之脈。其體微而短。應指明淨。則主妻賢子肖。終身無克。三五數者。男多女少。三四至者。女多男少。若見奔湧。主克其妻子。加以六脈俱克。則終身無子。孤獨之命。或師尼僧道之流。若見滑脈。則主養子成家。館甥待老者也。
肺脈之體。短而澀。若應指分明。至數長遠。又帶微緩。非四親具慶。則父母雙全。盡菽水之歡。樂綵衣之娛。人生最難。造化所甚靳者。三五數而止者。先克母。奔湧無定。少年失怙恃之親。緩滑相仍。終身無異姓之託也。
左尺之脈沉而滑。右尺之脈洪而滑。此初得天地父母之氣。所得者厚。福而壽。所得者薄。促而夭。此一定不移之數也。知者於此詳觀審察。以左右定其壽夭之大體。然後以左右定其歲數多少。則萬無一失。若兩尺俱失。外腎不足。右尺奔湧。主僕曹有災。或盜竊財物。左尺奔湧。乍疏乍急者。淫欲輕狂。此六脈專主五行之定數。合而言之。心脈洪弦。三焦洪緩。為君臣慶會。有官者升階進職。無官者主奇運。若心脈洪滑。三焦洪弦。為君臣失所。主異是矣。六脈俱受父母氣者。主得父母之愛。異於他子。六脈子歸母腹者。主得子如曾閔。幹蠱興家。六脈之中。最怕代脈。一脈受代。一臟受絕。如脾部本無緩體。而反得弦長浮大。以一時加之受克。可卜其死之日矣。若四季遊年。各以本部推斷。得母氣者。可求功名。得子氣者。可求財帛。此宜知之。善推者則萬無一失。
心少陰君火。其體洪若浮。則正發財。若洪緩則是脾脈。君心部為受母氣。主少年聰明。或受父母蔭為官職。或為神童。十五歲以前聰明得譽。若見滑疾。主少年心虛之疾。或下元不固。若於腎脈見促。診之轉旋。則知在何年得之。何年愈。若見澀脈必死。為賊人心腹。若滑疾無常。則心經得病。若終身滑澀。則是金入火宮。人主絕。為孤獨。為貧賤。若浮湧。主狂妄。奔下主失心。散亂主憂疑。乍有乍無主神鬼。肉顫主心風。肉頑主殷勤愚滷。澀主為乾枯肉燥。滑主為滋潤。若潮水初至為受病。沖決主亡陽。微細主作事不成。言語謇澀。先小後大。則主不言其事成。先大後小。則作事有始無終。疾則性急。緩則性寬。微則性和。亂則性乖。大則無常。小則無氣。大要以洪緩為主。脈分兩路。則走遷移宮。常主在外。若浮而分。則主逐後。若無脈而應於後。為神仙佛祖矣。
(或稱六氣所屬地支)
子午少陰君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
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巳亥厥陰風木。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之歲尋庚上。
丁壬壬寅順行流。惟有戊癸何方發。甲寅之上好推求。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尋戊子。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行。庚屬大腸辛屬肺。壬乃膀胱癸腎堂。
乙酉金。丙戌水。丁亥木。戊子火。乙卯金。丙辰水。丁巳木。戊午火。己未土。己丑土。
火。左寸脈微洪。(心小腸)火如有沉脈。是右尺脈。屬水。是水剋火。曰病。木。左關脈微弦(肝膽) 木如有澀脈。是右寸脈屬金。是金剋木。曰病。水。左尺脈微沉。(腎膀胱) 水如有緩脈。是右關脈。屬土。是土剋水。曰病。
金。右寸脈微澀。(肺大腸) 金如有微脈。是左寸脈。火剋金。曰病。
土。右關脈微緩。(脾胃) 土如有弦脈。是左關脈。木剋土。曰病。
火。右尺脈微數。(命門三焦)火如有沉遲。是左尺脈。水剋火。曰病。
左寸脈浮。心有餘。沉遲。不足。
左關脈浮。肝有餘。沉遲。不足。
左尺脈浮。腎有餘。沉遲。不足。
右寸脈浮。肺有餘。沉遲。不足。
右關脈浮。脾有餘。沉遲不足。
右尺脈浮弦者。命門三焦有餘。沉遲。不足。
左手脈(心小腸)火。關脈(肝膽)木。尺脈(腎膀胱)水。
右手脈(肺大腸)金。關脈(脾胃)土。尺脈(命門三焦)水。
左心脈微洪曰平。洪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沉。是腎肝心也。夫克妻。洪甚。用黃連解毒湯主之。沉遲清心蓮子飲主之。
左關浮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如有澀脈。是金剋木。有餘弦緊。用桃仁承氣湯主之。不足。木香化滯湯主之。
左尺脈沉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有緩脈。是土剋水。有餘。滋腎丸加黃柏知母瀉之。不足。附子四逆湯溫之。腎無有餘。多不足。
右寸脈微澀曰平。澀多胃氣少曰病。如有數脈在內。是心火邪傷。有餘。用知母茯苓湯瀉之。不足。用麥門冬飲子補之。
右關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如有弦脈。是肝木剋土。有餘。用調胃承氣湯下之。不足。用治中湯補之。
右尺脈微數曰平。數多胃氣少曰病。有餘。用涼膈散主之。不足。用四逆湯補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水一六。火二七。木三八。金四九。土五十。
假如診心脈。得一數六數而止者。是水剋火。若遇丙辛及辰戌日時死也。余皆仿此。
肝脈診得四數九數而止。是金剋木。遇乙庚卯酉日時死。
脾脈診得三數八數而止。是木剋土。遇丁壬己亥日時死。
肺脈診得二數七數而止。是火剋金。遇戊癸子午日時死。
腎脈診得五數十數而止。是土剋水。遇甲己丑未日時死。
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中央戊己土。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盡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焰侵。
子午少陰君火天。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
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巳亥厥陰風木。
乙酉金。(乙庚化金。卯酉陽明燥金。) 丙戌水。(丙辛化水。辰戌太陽寒水。) 丁亥木。(丁壬化木。巳亥厥陰風木。)
戊子火。(戊癸化火。子午少陰君火。) 己丑土。(甲己化土。丑未太陰濕土。) 乙卯金。(乙庚化金。卯酉陽明燥金。)
丙辰水。(丙辛化水。辰戌太陽寒水。) 丁巳木。(丁壬化水。巳亥厥陰風木。) 戊午火。(戊癸化火。子午少陰君火。)
己未土。(甲己化土。丑未太陰濕土。)
假如丙戌年。又遇丙戌丙辰日時。但患心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假如乙酉年。又遇乙酉乙卯日時。但患肝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
假如丁亥年。又遇丁亥丁巳日時。但患脾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假如戊午年。又遇戊午戊子日時。但患肺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假如己丑年。又遇己丑己未日時。但患腎經受病。值此同運日時死。若過得此日可治。傷寒六經傳變日法。一日太陽經。頭痛身熱。法當以汗。先年有餘。雙解散。先年不足。人參敗毒飲。假如今年乙未。濕土司天。辰戌太陰寒水在泉。明年雙解散。更有脈虛實浮散。數而大。謂之有餘。曰實。短數而微。謂之不足。曰虛。
二日陽明經。當和調中湯。加四苓散。
三日少陽經。小柴胡湯。
四日太陰經身痛。
五日少陰經。口乾舌燥。
六日厥陰經當下。
七日六經傳遍。又復太陽。又以汗下。
如脈浮緊。大煩者又汗。如脈沉而遲。按下緊實。又下。
如右關脈。是陽明胃土脈。浮緊而洪。頭面微紅。斷日發斑。
男子尺脈常弱。(氣有餘為無事) 女子尺脈常盛。(血有餘為無事)
經曰。女人反此背看之。(女要尺盛而寸弱。男要寸盛而尺弱。)謂之反此。斷病亦然。
童女脈。尺弱而寸盛。童子脈。尺盛而寸弱。
男子若尺脈大而浮。名曰虛。必走精。
女子若尺脈浮而大。或沉而微。必經脈不調。半虛漏血之脈。加有孕脈。尺脈緊實而大。至勻調。必是孕婦。更加吐逆。三個月也。左手尺脈浮大。斷曰男。右手尺脈浮大。斷曰女。
經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今(補註脫一今字)肝得水而沉。夫木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今乃木沉金浮。其意何也。然肝者非純木。乙酉也。庚之柔宗。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陽。而吸其微之氣。其意樂金。又行陰道多。故今肝得水而沉。肺者。非為純金。辛巳也。丙之柔宗。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陰。婚而就火。其意樂火。返行陽道多。故今肺得水而浮。肺熱而沉者。何故。知辛當歸庚。乙當納甲。
心經有餘。
黃連解毒散心中。連柏黃芩梔子同。獨活引經宜仔細。其中妙法少人通。
心經不足。
清心蓮子補心中。甘草黃芩並麥門。蓮肉車前耆最補。茯苓八味共人參。
小腸經有餘。
八正散能散小腸。木通瞿麥大黃良。車前滑石兼甘草。萹蓄山梔引藁姜。
小腸經不足。
吳茱萸補小腸經。甘草乾姜及好參。吳茱萸多如法制。引經黃柏並麥門。
肝經有餘。
桃仁承氣散肝經。厚朴芒硝枳實真。生熟大黃隨證用。青皮為引及桃仁。
肝經不足。
木香化滯補肝枯。芍藥當歸枳實扶。半夏青陳皮草豆。紅花九味引柴胡。
膽經有餘。
小柴湯散膽經余。半夏人參甘草隨。多用柴胡尤是引。黃芩五味莫躊躕。
膽經不足。
溫膽湯能補太陽。人參半夏竹茹良。苓芩甘草陳皮合。芍藥黃芩九味長。
腎經有餘。
大承湯散腎經余。厚朴將軍枳實除。更用芒硝須仔細。引經知母一同醫。
腎經不足。
四逆湯能補腎虛。引經知母本相宜。乾薑附子須炮製。甘草人參芍藥醫。
膀胱有餘。
人參敗毒散膀胱。甘草前胡柴獨羌。茯苓枳殼芎桔梗。引經藁本正相當。
膀胱不足。
桂枝人參補膀胱。四君子對炙乾姜。白朮芍藥茯苓草。七味能除便得康。
肺經有餘。
知母茯苓散肺余。四君五味款藥皮。苓翹荷梗麥門半。阿及柴防十八枝。
肺經不足。
麥門引子肺虛空。君子陳皮五味冬。半夏桔同成九味。引經升芷又兼蔥。
脾經有餘。
桂枝大黃湯散脾。大黃甘草桂枝宜。引經芍藥同兼治。赤破其經白補之。
脾經不足。
治中湯補太陰脾。甘草陳皮白朮宜。芍藥引經參主宰。乾薑六味及青皮。
胃經有餘。
調胃湯能散有餘。大黃厚朴最為奇。更兼枳實共甘草。引子升麻芷葛宜。
胃經不足。
調中益氣胃中虛。白朮人參甘草歸。蒼芍柴耆五味子。升麻十一共陳皮。
大腸有餘。
導滯湯能散大腸。當歸黃柏共檳榔。木香引正青皮是。更入黃連與大黃。
大腸不足。
補中湯補大腸經。蒼朮黃耆及四君。澤瀉豬苓能正泄。陳皮引正定揚名。
心包絡有餘。
抵當湯散心包余。水蛭虻蟲治血宜。多用大黃鬚辨正。桃仁四味引青皮。
心包絡不足。
當歸四逆補心色。甘草當歸芍藥交。通草細辛芍桂枝。引經黃柏及阿膠。
三焦有餘。
涼膈散能散三焦。連翹梔子大黃硝。薄荷甘草黃芩等。七味同和治熱燒。
張仲景之論傷寒。截要諸書指下看。脈辨陽陰分表裡。一身證候百餘般。第一先論太陽經。發熱惡寒須要明。尺寸但浮頭體痛。解肌發熱。要參詳。有汗惡寒宜桂枝。惡寒無汗用麻黃。身熱目黃鼻又幹。脈長不得片時安。
三個陽明俱目下。脈寒惡汗兩中寒。傳到少陽胃脅痛。傳來寒熱耳聾看。
口苦舌乾脈浮嘔。柴胡解表莫盤桓。腹痛咽喉手足溫。自利不渴腸胃痛。
沉細理中並四逆。太陽浮大表尤存。少陰脈沉仔細認。口燥舌乾是其證。
中和惡寒四逆湯。口燥咽乾膽風盛。熱氣流傳臟腑間。承氣急攻如指聖。
厥陰囊縮滿煩時。微汗屬肝真個是。若還惡寒入腹中。急治勿令損傷命。
脈察陰陽分表裡。表證惡寒但急痛。脈浮發汗急令遲。各半麻黃枝與齊。
夏加升麻並黃芩。知母石膏同為治。莫教助熱發黃斑。醫人見此難療治。
若還秋冬春氣盛。熱盛須用柴胡醫。表不惡寒而惡熱。掌心津液下汗時。
胃乾嚥燥大便難。腸滿譫語小便赤。腹痛坐臥不安寧。氣血不通多喘息。
沉細滑數而宜通。便進元陽亦無失。亦聞三因可汗下。太陽少陰俱可訝。
少陰發熱太陽浮。微微芍後不須快。附子甘草並莪朮。服之微汗真無價。
衄血下血壞病人。經後風溫濕溫者。虛煩腹中急痛時。醫者汗兮真可罵。
三因積病要參詳。切莫庸醫亂處方。太陽腹滿時痛作。桂枝芍藥大黃湯。
少陰咽痛口中燥。腹滿不食大便燥。忽然自利清水來。心下痛時精正撓。
勸君急用承氣湯。何用神祇空禱告。脈還虛細脈並浮。惡寒嘔吐便輕少。
古人戒用承氣湯。君若要投真可嘆。或有表裡兩證見。或六七日不大便。
有汗頭痛如破面。若還使用承氣湯。便是醫人有靈驗。心滿不食大便硬。
脈浮頭面出綿綿。微是惡寒手足冷。小柴胡湯能治全。隨證治之不宜戀。
若有身熱反欲依。或有身熱不蓋被。此用表熱里內寒。表熱宜用桂枝湯。
更用柴胡加減治。寒在皮膚熱在骨。白虎加苓不可忽。桂枝麻黃並半兩。
次第用之至紫菀。或有手足厥冷時。臍腹疼痛冷汗出。嘔出不利渴亦煩。
咽痛身如被杖擊。若還六脈沉絕時。此名陰毒不須疑。白朮附子正陽湯。
回陽還陰真最奇。氣海關元多著灸。直向臍中急熨之。熨之手足稍溫陽。
氣冷自然有汗出。又有一證名陽毒。譫語妄言君休笑。面赤咽乾利亦黃。
脈須浮滑並洪促。葶藶苦酒黑如瓦。梔子仁湯宜早服。數藥尤宜選用之。
大汗散解宜陽服。但問病人宜潮熱。譫語如對鬼神說。循衣摸床甚驚人。
此多因吐不能得。數日不便面揣來。下後脈浮人便生。若還芤沉脈還澀。
脈實下之真妙訣。陰似陽兮陽似陰。身煩熱燥不飲水。此名陰盛隔陽熱。
霹靂丹砂君自截。手足逆冷只名厥。冷熱君須次第排。冷厥遲熱不飲水。
四逆理中湯妙絕。冷厥日中煩燥熱。重手按之脈還澀。揚手擲之不得眠。
白虎大承君子辨。更有辨證十餘般。蛔厥之病虹長蟲。烏梅理中丸可攻。
更有一證陰陽易。身體重而氣自衰。陰毒腹中多攪痛。眼內生花內破裂。
婦人腰膝連腹痛。毒氣相交腳氣重。燒裩鼠糞竹茹湯。乾薑竹茹皆可治。
陽虛陰盛下則死。陽盛陰虛汗之祖。一日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滿少陰攻。
二日腹滿身重熱。譫語不食可憂凶。三日耳聾常厥厥。水漿不入魂魄空。
此名兩感傷寒疾。仲景不治載方中。但便依經分表裡。陰陽分別有神功。
脈浮而緊更頭痛。四肢拘急惡寒存。無汗寒多熱少時。面色慘而不光彩。
腰腹疼而手足厥。此是傷寒之大概。各依將病處方醫。莫學庸醫難曉會。
寸大尺弱後有浮。自汗體熱並頭痛。寒多熱少不須瞞。更識身體惡風甚。
手足厥冷麵光浮。便識傷寒隨證治。活人湯劑不須憂。發熱惡寒燥大盛。
手足溫潮脈浮急。先是傷寒傷風脈。奉勸醫人當仔細。寒多熱少不須瞞。
大青麻黃桂枝證。發熱惡寒口洌脈。渾身體痛百骨節。憂熱病因是寒傷。
麻黃大青加減別。中暑病證熱中同。雖是脈浮病加渴。痰逆惡寒橘皮湯。
白虎五苓加妙絕。惡寒發熱夏至前。頭痛心疼卻似煎。溫病脈須浮緊盛。
此名寒瘧古人傳。加減柴胡五苓散。溫暖四肢不能收。喘息不眠心自夢。
姜苓防己葛根湯。渴甚瓜薑湯可用。長幼之中病是同。此名溫疫不須窮。
先將此散輕輕服。次第依他證候攻。此是醫家真妙理。後之學者要精通。
左寸脈。(小腸陽心陰) 關脈。(膽陽肝陰) 尺脈。(膀胱陽腎陰)
右寸脈。(大腸陽肺陰) 關脈。(胃陽脾陰) 尺脈。(命門陽三焦陰)
右心脈微洪。曰平。洪多胃氣少。曰病。如洪大。黃連解毒湯主之。
黃連 黃芩 黃柏 山梔子仁
上咀。水一鍾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如本經脈沉弱。謂之不足。用清心蓮子飲主之。
黃芩 甘草 蓮肉 黃耆 麥門冬 車前子 人參 赤茯苓
上咀。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小腸經脈浮。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用八正散主之。
木通 瞿麥 大黃 滑石 車前子 萹蓄 山梔 甘草
上咀。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如本經濡弱。謂之不足。用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 人參 乾薑 甘草
上咀。每服用水一鍾半。煎七分。空心溫服。
在肝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脈弦緊。桃仁承氣湯主之。
桃仁 厚朴 枳實 芒硝 大黃
上咀。用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短。謂之不足。用木香化滯湯主之。
木香 芍藥 當歸 枳實 半夏 青皮 陳皮 紅花 草豆蔻 柴胡
上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膽經脈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弦大。小柴胡湯主之。
柴胡 人參 甘草 黃芩 半夏
上咀。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如本經脈微沉。謂之不足。用溫膽湯主之。
人參 半夏 竹茹 茯苓 柴胡
上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腎經脈沉實。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沉寒。口燥咽乾。用大承氣湯主之。
厚朴 芒硝 枳實 大黃
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虛濡。謂之不足。用四逆湯主之。
乾薑 甘草 附子 人參
上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膀胱脈微沉。曰平。沉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滑有餘。人參敗毒散主之。
人參 甘草 前胡 柴胡 羌活 獨活 川芎 枳實 茯苓 桔梗
上咀。水煎服。如發汗加麻黃。蔥薑汁煎。
如本經脈沉澀。謂之不足。用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芍藥 乾薑
上咀。水一鍾。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肺經脈短澀。多胃氣少。曰病。如脈浮數有餘。茯苓湯主之。
知母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款冬花 阿膠 甘草 連翹 薄荷 桑白皮黃芩 防風 桔梗 半夏 麥門冬 柴胡 五味子
上咀。生薑三片。煎服。
如本經脈沉細。謂之不足。用麥門冬飲子主之。
麥門冬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芩 桔梗 半夏 五味子
上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服。
大腸脈短浮。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浮大而數。為有餘。導氣散主之。
當歸 黃柏 檳榔 木香 黃連 大黃 青皮
上咀。白水煎服。
脾經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滑實有餘。用桂枝大黃湯主之。
桂枝 大黃 芍藥 甘草
上咀。白水煎服。
脾經脈微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滑實有餘。用桂枝大黃湯主之。
桂枝 大黃 芍藥 甘草
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弱。謂之不足。用治中湯主之。
白朮 人參 甘草 陳皮 乾薑
上咀。生薑棗子煎服。
胃經脈緩。曰平。緩多胃氣少。曰病。脈浮大有餘。調胃湯主之。
厚朴 枳實 甘草 大黃
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弱。謂之不足。用調中益氣湯主之。
白朮 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五味子 陳皮 升麻 黃耆 柴胡
上咀。生薑棗子煎服。
心包絡脈微數。曰平。數多胃氣少。曰病。脈數大而實有餘。更帶沉澀。用抵當湯主之。
水蛭 虻蟲 大黃 桃仁(各等分)
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微沉。謂之不足。用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 甘草 芍藥 通草 細辛 川芎 肉桂(各等分)
上咀。用白水煎服。
三焦經脈浮數。曰平。浮多胃氣少。曰病。脈浮大有餘。用涼膈散主之。
連翹 梔子 大黃 芒硝 薄荷 甘草 黃芩(各等分)
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經脈沉濡而微。謂之不足。用四逆湯主之。
附子 甘草 肉桂 乾薑 白朮
上咀。每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此經內寒外熱。煎藥待冷服。此乃是熱因寒用。如內熱而外寒。以涼膈散溫服。此乃是寒因熱用。
左心脈微洪。謂之氣血有餘。無事。如本經脈。短細微弦。謂之氣血俱虛之證。其婦兩脅脹滿。心中常疼。力弱腳軟。宜用茯苓補心湯主之。
甘草 川芎 當歸 赤茯苓 乳香 沒藥 赤芍藥 五靈脂
上咀。每服水一鍾。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入醋少許。空心溫服。
右肝脈微弦。謂之有餘。如本經脈。微細短澀沉緩。謂之不足之證四肢經絡。百節疼痛。心胸間有氣血塊。
青皮 蘇木 紅花 枳實 木香 赤芍藥 半夏 桃仁 柴胡 當歸 熟地黃 如痛甚如大黃
上咀。每服水一鍾半。煎七分。去滓。食遠溫服。
右尺脈大緊謂之有餘。氣血俱平。常生孕育。腹中俱安。四大亦安。常常無事。謂之有餘。如本經脈沉細不見。謂之氣有餘。血不足之證。用調經湯主之。
蒲黃 赤芍藥 劉寄奴 赤茯苓 川芎 陳皮 當歸 熟地黃 桑寄生 玄胡索 肉桂 甘草 桔梗 香白芷 香附子
上咀。每服水一鍾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如肝腎脈俱沉而細不見。其婦經血淋瀝不止。白帶常下小腹急痛。常常無孕。或時經閉。亦宜用調經湯。
右肺脈微澀。謂之有餘。如本經脈沉澀。或浮短。謂之不足。無氣不和。嘔逆咳嗽。氣閉喘滿。宜用麥門冬湯主之。
加杏仁 知母 貝母
上咀。薑棗煎服。
右脾脈大緩。謂之有餘。如本經脈緩細短小。謂之不足。其婦主翻胃。嘔吐清水。四肢浮腫。經行脹痛。宜用沉香散主之。
沉香 木香 甘草 羌活 木瓜 紫蘇 白朮
上咀。水一鍾半。姜三片。蔥白三根煎服。
右尺脈浮大。謂之有餘。如本經脈。沉細短促。謂之經血不調。乍寒乍熱。心胸煩悶。百節疼痛。謂之不足。用知母黃芩湯主之。
知母 黃芩 豬苓 澤瀉 甘草 肉桂 羌活 防風 地黃
上咀。水一鍾半。姜三片。蔥白三根煎服。
如右尺二脈。俱沉細不見。謂之血氣而增損。腹中鳴。虛疼。前後心俱疼痛不已。常要人背上捶打。方得寧靜。亦宜用木香化滯湯主之。
假如二尺脈但浮大。更加嘔逆。便斷其婦三個月身孕。左尺脈浮大。斷曰男。右尺脈浮大斷曰女。
如尺脈及肝脈。實大有力。至數調勻。定是雙男。
如左尺脈。一般浮實大。至數調定。斷一男一女。
凡看脈時。務在澄心定慮。坐久詳細診之。萬無一失。
如肝脈浮大而有力者。一個月孕也。
如右關二部脈實大而有力者。八九十月也。
如左關脈浮大而緊者。是足月也。看內。經脈訣內記斷之。
如婦人身重。二關尺脈俱沉細者。知是過月之孕也。定斷其婦滿十二個月方生。
又有婦人身重。兼兩尺脈俱沉伏者。其婦乃是血有餘而氣不足。其孕定至十五個月方生。定男女尺生篇。
左三部手經為標法天。心屬手少陰經。小腸屬手太陽經。肝屬足厥陰經。膽屬足少陽經。腎屬足少陰經。膀胱屬足太陽經。
脈。屬陰。脈者。血之道途也。息屬陽。息者。氣之呼吸也。脈不自動。氣之使然。血氣勝則勝。血氣衰則衰。欲診脈息。先調自己之氣。然後取病人脈息。以候太過不及。知病淺深。或有作焉。停寧少頃方可與人診之有病無病。早晚當與診視。不專拘平旦也。
寸關尺三部。從魚次節際分定。以中指第二節。橫紋為一寸。入為一尺。分寸為尺。分尺為寸。陰得寸內九分。陰奇數。陽得尺內一寸。陽耦數。寸口其尺。共一尺九分。像三才。陽出陰入。以關為界。人之短長疏密。下指但以高骨下節。關位前寸。關後尺。三陽從地長。故男關前為陽。關後為陰。男子陽多陰少。其脈在關下。故寸盛而尺弱。男不可以久瀉。所以男得女脈為不足。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是經為本法。
右三部 肺屬手太陰經。 大腸屬手陽明經。脾屬足太陰經。胃屬足陽明經。命門屬手厥陰經。三焦屬手少陽經。
凡診脈須自寸口逐一部以中指頭按之為法。初指下輕按得脈之者。乃胃脈也。更倍深下。按將至骨。方可緩緩放起指頭。臟脈也。若浮中沉。三候六部皆然。故謂之三部九候也。或以數多為輕重。次第按者非也。脈有陰陽之法者。由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故五臟之脈。皆為氣府為尺上關部見之而已。六部輕按得者。腑脈也。屬陽。次深按至中得之。乃胃脈。亦屬陽。陽重按之深。屬臟陰脈也。脾屬土名中州。故其脈在中。此名陰陽之法。三陰從天生。故以女關前為陰。關後為陽。女子陰盛而陽微。其脈在關下。
故寸沉而尺盛女子不可久吐。所以女得男脈為有餘。在左則左病。在右則右病。
遲(一息三至。應指輕緩。) 氣血俱寒。癥瘕沉積。
浮(按之不足。舉之有餘。) 陽實陰虛。
數(一息七至。去來促急。) 陽盛陰虛。燥熱煩滿。浮短。喘滿不利。
虛(遲大而軟。按之而綿。) 氣血耗亡。夏傷暑暍。浮長。風眩癲疾。
實(舉按有力。不遲不疾。) 血氣壅實。痛熱帶下。浮弦。痰飲發熱。
緩(一息四至。去而帶軟。) 濕流氣壅。或痹或痛。浮滑。停飲宿食。
緊(軟如細線。轉動緊搏。) 正氣特弱。邪氣作痛。浮緊。寒邪淋閉。
洪(來之至大。去之且長。) 榮衛壅塞。熱盛躁狂。浮數。大腑秘澀。
細(按舉往來。其重如絲。) 著濕凝涎。脛痰髓冷。浮緩。風濕不仁。
滑(起而有力。見源如珠。) 痰斂嘔吐。氣逆不和。浮洪。陽經發熱。
澀(三五不調。澀如削竹。) 榮衛俱虛。或為濕癢。浮澀。積滯不消。
弦(如按琴絃。直氣由繞。) 或寒或熱。拘急飲冷。浮弦。傷飲氣促。
弱(輕軟沉細。按之欲絕。) 宿食不消。惡寒氣滿。代動而不來。復來更動。
結(來往急緩。時止更來。) 痰飲積遏。迷悶病痛。代不損部位。隨應即死。
促(去來急緩。時止即來。) 臟熱壅滯。痰飲不行。沉弱。虛勞客熱。
芤(中軟傍實。按無舉有。) 陽實陰虛。氣奔失血。沉緩。重著不仁。
微(輕虛細軟。若有若無。) 榮衛不足。氣痞虛寒。沉緊。不冷作痛。
動(胎肉如豆。動而不行。) 虛榮驚悸。股痛肉攣。沉滑。涎飲穢逆。
伏(舉之雖無。而骨乃得。) 積聚痰癖。痞結不磨。沉細。體軟無力。
長(過於本位。通流而長。) 渾身壯熱。坐臥不安。沉澀。積冷不禁。
短(舉時有數。不及本位。) 宿食不消。惡寒氣滿。沉濡。氣怯自汗。
濡(輕輕而軟。按之若無。) 虛憊寒熱。痹弱羸怯。沉遲。虛寒痛冷。
牢(浮按有力。按之即無。) 著濕作腫。筋骨疼痛。沉實。瘀血癖積。
散(舉按下時。散而無力。) 淫邪脫泄。精血耗亡。沉微。榮衛耗亡。
革(沉伏實大。如按鼓皮。) 邪氣固結。真脫病危。沉(舉之不足。按之有餘。) 陰虛氣滯血凝。
〔心左寸部脈〕浮。則風濕熱多疾。芤。吐血衄血。滑。氣滿吐逆。緊。頭痛腦疼。實。腦熱下痢。弦。胸滿氣痛。洪。數。熱悶。微。心腹寒痞。沉。氣滯多痰。緩。皮膚不仁。澀。榮衛不足。遲。上焦寒。伏。上焦有積。濡。虛怯少力多汗 陽弱。眾困力少。
〔肝左關部脈〕浮。則腹脹胃虛。芤。則四肢緩。滑。氣目痛。實。則下痢。弦。目痛。緊。腸疼筋痛。洪。胃中有積。微。胃寒氣痞。沉。則內病氣滯。緩。結腹內風。澀。血少目昏。遲。中焦寒痞。伏。中腕有積。濡。氣虛少力。弱。倦怠無力。
〔脾右關部脈〕浮。胃虛食不化。芤。腸中有瘀血。滑。胃逆不食。實。大小腸痢。弦。四肢拘急。緊。心脾疼。洪。氣滯難便。微。氣痞疾。沉。氣攻腰痛。緩。火脾毒風。澀。腹中逆冷腸鳴。遲。脾寒胃冷。伏。脾積氣痛。濡。脾虛。弱。為脾勞。
〔肺右寸部脈〕浮大。感風受寒。芤。胸中有血。滑。氣逆吐痰。實。則腸結。弦。身背拘急。緊。背膊痛。洪。氣滿大熱。微。氣少力困倦。沉。為不治。緩。肺風不足。澀。則肺風。遲。則肺寒。伏。肺冷痰積。濡。則肺氣滯下痢。弱。則虛勞。
〔腎右尺部脈〕浮。耳鳴便秘。芤。積血小便赤。滑。下痢澀小便赤。實。小便難。弦。腹急。緊。腹下痛。洪。小便難熱。微。小腹積氣。沉細。腹肺弱。緩。下焦風濕陰癢。澀。亦冷腹鳴。遲。下焦寒。伏。水穀不化。濡。發虛熱惡寒。弱。骨節痿靡。
脈。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名困。四呼一至曰命絕。
六脈輕清和滑者。姓名富貴壽康強。按之重濁兼粗澀。下賤愚蒙定不揚。
魂(象木。色青。春服。養筋。王候。絕秋。液泣。聲呼。音角。味酸。性喧。氣呼。不足悲。有餘怒。平脈弦。賊脈浮。臭膻。死於庚辛。)
神(象火。色赤。王夏絕冬。候舌養血。液汗。聲唉。音徵。味苦。性暑。氣呵。不足憂。有餘唉。平脈洪。賊脈沉。臭焦。死於壬癸。)
意(象土。色黃。王季。絕春。候唇。養肉。液聲。涎歌。音宮。味甘。性靜。氣呼。不足利而少氣。有餘脹滿。平脈緩。賊脈弦。臭香。死於甲乙。)
魄(象金。色白。王秋。絕夏。液涕。聲皮毛。候鼻。聲哭。音商。味辛。性涼。氣呻。不足則悲。有餘喘嗽。平脈浮短。賊脈洪大。臭腥。死於丙丁。)
志(象水。色黑。王冬。絕季。候耳。養骨。液吐。聲呻。音羽。味鹽。性凜。氣吸。不足厥。有餘腸泄。)
命門與三焦同腎(王脈沉。賊脈緩。臭腐。死於戊己。)
脈一呼再至曰平和。三至一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困。六至曰絕命。
寸口多弦尺小弦。如此方知一丈夫。尺中湧湧寸家怯。借問還如是一姑。
一靜其心。二忌外慮。三均呼吸。四輕清於皮膚間。按其腑脈。五微重指於肌肉間。求其胃脈。六沉指於骨上。取其臟脈也。七察病人息數之來。或以獨遲獨疾等。為七診者非也。謂如以獨熱獨疾。為二脈者。疾乃六至脈。其疾其數。本自主熱。豈得獨疾獨熱為二候。遲脈本主寒。卻言獨寒獨遲為異體。全非義理。今以靈樞經中七診脈法。特為解注。所謂釋縛脫艱於後學者矣。忽左右手脈。大小有偏。男子左脈大。右脈小。則順。左脈小。右脈大。為逆。
春肝琴絃似動條。夏脈枝蔓逐風搖。春弦。夏長。
秋細風高黃葉落。冬緊只緣陽氣消。秋細。冬緊。
春心浮浮似羽毛。夏大看看日漸高。春浮。夏大。
秋洪遍野如流水。冬散還摧大墓牢。秋洪。冬散。
春脾初暖軟綿綿。夏遲櫻桃步向前。春緩。夏遲。
秋虛尺應泉下水。冬撒長流出九泉。秋虛。冬長。
春肺之脈正微微。夏短秋光火氣低。春微。夏短。
秋浮金色然舒豔。冬澀入墓也無疑。秋浮。冬澀。
春腎濡弱水性旋。夏滑波濤浪近川。春弱。夏滑。
九秋沉伏洞遲歇。十月黃河徹底堅。
忽左右手脈。大小有偏者。女子右脈大。左脈小。為順。右脈小。左脈大。為逆。脈如雀啄者(忽滴滴而不相連。) 如屋漏者。(忽起時如數多也。) 如蝦游者。(時復起尋如不沒。反又起也。) 如魚翔者。(如魚不行而掉尾。又身動而尾動。反又動入。) 如彈石者。(來去時壓壓而急也。) 如解索者。(動而數而隨散。次須卻結也。)
上見此六脈至十日死。
脈十動一止。一年。草枯時死。二十動一止。二年。桑椹赤時死。三十動一止。三年。穀雨時死。四十動一止。四年。春草盛時死。五十動一止。五年內死。若動數遇此脈者。安而壽長。無恙也。五十動不止者。為呼吸。為一息。肉得五至。閏以大息。生壽。
脈有氣血之光。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散。則脈弱。氣血平。則脈緩。脈澀者。少血多氣。脈滑者。少氣多血。脈微細者。血氣俱少。脈盛大者。血盛氣反。但凡脈微不可吐。脈虛細者不可下人形盛脈細氣。少不足以息者。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調者死。男子脈以弦長。和滑為本。由胃脈壯實。資生臟腑之脈氣。故壽無恙。如脈之來軟弱無力者。為虛脈。緊牢有力者。為實。出此為虛。入此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者為內實外虛邪氣盛則實。精氣脫則虛。凡人之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也。其五實五虛者。皆死候也。五實者。乃五臟之實也。五虛者。乃五臟之虛也。五實之所屬者。脈盛心也。皮熱。肺也。腹脹。脾也。前後不通。腎也。心悶瞀。肝也。五虛之所屬者。脈細。心也。皮寒。肺也。氣少。肝也。泄瀉前後。腎也。飲食不入。脾也。此五實五虛之證也。既惡時。有生者何。虛者漿粥入胃。泄住而痢止。則虛者活。實者身得汗。而胃膈寬。則實者生。平調病法也。
凡脈數脈遲者。數為熱。遲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浮之損小。沉之實大。名曰陽虛陰盛。陽虛者。輕手按之浮而損小。陰盛者。重手按之。沉而實大。名曰陽虛陰盛也。沉之損小。浮之實大。名曰陽盛陰虛也。陽盛者。輕手按之實大。陰虛者。重手按之而反損小。故曰陽盛陰虛也。
聞而知之者。謂之聖。蓋五臟各有正聲。聲者。臟之音。中之守也。中盛則氣騰。中虛則氣弱。故脾應宮。其聲慢而緩大。肺應商。其聲促而清冷。肝應角。其聲悲而和雜。心應徵。其聲雄而清明。腎應羽。其聲長而細。此五臟之正聲。得守者生也。其聲促。是肺病。聲雄。是心病。聲慢。是脾病。聲悲。是肝病。聲沉。是腎病。聲長。是大腸病。聲短。是小腸病。聲遲。是胃病。聲清。是膽病。聲微。是膀胱病。聲悲。是肝脾二臟相剋聲速微細。是胃膀胱相剋聲輕。是虛聲細。是痢。聲粗。是風。聲短。是氣戰聲實。是秘瀉。澀聲灼。是內病。聲短遲是泄脫。聲如從實。中言者。氣之澀也。宮乃復言者。氣之奪。譫妄不避善惡。神之亂也。欲聲言意相續者。陰陽失守也。故失守者死。
望而知之謂之神。蓋五臟之色。視之則知其病之有無。五色者。氣之先也。其色赤。如綿裹硃砂者生。如頳者死。其色白。如白璧之澤者生。如堊者死。其色青。如蒼澤者生。如藍者死。其色黃。如綿裹雄黃者生。色如土者死。其色黑。如鴉羽者生。色如炭者死。五色昏欲先光彩榮潤者壽。皆不欲枯燥也其面色青者。冷氣作痛。青黑皆痛也。面色黃。是勞。赤是熱。白是脫血。黑是風。青白皆為寒。目若赤為熱。眼眯紅濕者。下虛上熱。睛黃是勞。目白是冷。病人心絕者。則面頳赤者。死在一日。肝絕則面如藍青色。眼眶陷入。死在三日。脾絕者。面黃如土。四肢腫起。九日死肺絕者。則面如白堊土。鼻入輸。三日死。腎絕者。則面色黧黑。痿黃兼卒。呻吟四日死。筋絕者。爪甲黑。八日死。脈絕四體張。唇青毛髮乾。五日死。骨絕者。齒如熱豆。一日死。凡腳跗腫。身體沉重。卒失尿溺。妄言錯亂。怒問屎臭。陰囊腫。口反張。爪甲黑。目直視。如此者皆死也。形之盛衰。得強者生失強者死。頭乃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奪矣。背者。腦之府。背腫肩垂。形將壞矣。腰乃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倉廩不藏者。胃氣不固也。水泉不禁者。膀胱不閉也。無非失強之不可療者。以表其形之衰憊矣。審形盛衰。診婦人雜病。與男子同。
凡室女。六脈實健者。乃未事人也。脈如綿軟者。非室女也。婦人三十歲以前。尺脈微細者。血氣敗也。主血崩帶下。忽然尺脈洪大而數者。敗血或風勞。或關脈弦急者。主熱。當用涼藥和解安。凡寸脈洪大。尺脈微遲。是陰陽相反。四肢沉重。百節痠痛。背腰拘急。亦主血脈不調。宜補血則安。寸部脈洪浮滿指而數者。上熱唇腫。宣博血海安。心部血海脈反大。兩尺脈沉細而微。似有如無也。重大下脈。陽搗陰虛者。崩滑。輕肌大脈搏觸於人。而重按虛軟微弱者血崩。兩尺脈三兩息一至而微者。主墮胎也。忽然脈沉細者。乃漏胎也。血盡也。而胎損。左寸關兩脈大。而尺脈浮澀者。主血崩。脈沉而澀者。胎亦死也。如三部按之一息不至者。皆墮胎也。凡脈大而浮。洪者。有孕。脈見陰搏陽別者孕。謂輕按脈至深則別。近於下按之。搏觸人指逼逼近手。起指亦有力者。孕也。乃知陽施陰化。故法當有孕。大率少陰脈動甚者。孕也。謂少陰腎脈盛大。陽轉陰搏。別無而動甚者。名曰動。非九道脈云動也。蓋手少陰屬心主血。足少陰屬腎主精。曰精反會於其間乃主孕。若三部沉浮正等無病者亦孕。經云。脈動於產門者亦孕。謂法出尺脈外而動甚者。名曰動入產的也。謂諸陽為男。又左脈浮大是男。右尺脈疾數為女。左尺沉實為女。兩尺俱疾數者。雙胎也。兩尺俱浮大生兩男。兩尺俱沉實生兩女。又法令孕婦向前行。即於後呼。左回來者主男。右回來者主女也。妊孕脈法。並知日數。診關脈一動一止一月。二動一止兩月。滑疾者三月。疾而不散五月。四動一止。八個月也。診婦人孕脈緊弦者。易誕。
診脈常以平旦陽脈未動。陰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未調。血氣未絕。端坐正平。乃可診看有過之脈。若愴悴之病者。即不拘平旦也。故切脈動靜。而觀精神。察五色。視五臟有餘不足。六脈強弱。形之盛衰。以三五決死生之分。切謂診切以搏按切其脈也。動謂脈有燥。有動而不調者。或太過或不及也。動則為脈急也。靜謂依順本位。以應四時之和氣。無太過不及。靜守常脈而不病者也。精明者。診視病人左右目內皆明。明堂兩清。面部內或見五色。觀形切脈。皆謂之也。診視色脈者。五臟六腑血脈相應也。見青色肝脈應。見赤色心脈應。見黃色脾脈應。見黑色腎脈應。此色脈相應。然又察其病脈以相生者輕。而相剋者甚。脈亂氣見交泰者。死候也。是謂三五不調。色脈相交泰。推其病勢急者可知矣。蓋取五行之氣色相生也。木火土金水也。木生火。火生土也。相剋者金木土水火也。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是也。蓋脈者血之府也。血實則脈實。血虛則脈虛。長則氣治。短則氣痛。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血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所謂長脈者。脈氣和滑而長。非謂太過而長。氣和滑而長者。乃和暢之氣也。依順四時旺氣而不病者也。長則氣治。而氣理氣治矣。短脈者氣痛也。脈短促於指下。正氣不長。故氣病也。數則煩心者。脈數疾而又多至也。煩熱者。火氣動應於心。故煩痛也。大則心脈洪數。乃脈散大。是心火燥動之氣。又加之脈大盛者。邪亦大盛故病進也。上盛則氣高者。人脈上盛邪氣益盛。故人氣喘病也。下盛則氣脹者。人脈下盛。邪氣亦下盛。故人腹脹氣滿也。代則氣衰者。代謂脈停待而脈方來也。脈強盛滿。大來氣甚。脈遲故曰氣衰。脈甚遲也。故氣衰脹滿。亦病進也。進則危甚矣。脈細則血少。脈來細小。氣亦細小也。故氣羸乏而亦細小也。澀則心痛者。脈澀而真氣不滑則於常經也。緩諸脈盡會於心。血氣澀滯。故心氣不足。則心痛矣脈之浮。芤。滑。實。弦。緊。洪者。皆病在表。屬陽也。主熱重。熱重者。盛為煩躁狂也。涼藥冷服則瘥。重手按切見陰脈。名陰中陽病。必先寒後熱。涼藥溫服則愈。更虛實補泄為準。脈之微。沉。緩。澀。遲。伏。濡。弱者。皆病在裡。屬陰脈也。重手按之陰脈也。名陰痛病。乃是中於陰寒多。則以溫藥熱服而瘥。若手切得陰脈者。名曰陽中陰病。必先熱而後寒。溫涼藥冷服而效。脈之洪。大。浮。數。緊。動。滑。實者。皆為陽脈。來之有力。則為陽實。無力則為陽虛。其沉細微澀遲伏。皆陰脈。來之有力則陰實。無力則陰虛。隨病候診之。實則瀉。虛則補。陰陽證候損益治之。寒熱治療。脈證表裡在陰陽。兼於兩寸口。左名人迎右名氣口。兼以候之。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舉此人迎氣口。一經二部並過。但兼於此二處定之。稍浮沉遲數三部為則者。便定表裡冷熱也。左寸人迎。並至血脈之會榮血也右寸氣口。衛氣也。冷。熱。虛。實。沉。浮。依至數定之。治療萬全。凡人身血脈。循環晝夜不息。有如流水。流水得風寒。則水結而不流。人中風寒。則血脈結澀而不行。水中風熱。淖溢而受惡。血脈得風寒熱。亦過溢而不調。和風寒冷熱治療不同。切須詳審無失。繩墨無差者。治熱當以寒。治寒當以熱。乃正治之法。不失繩墨也。更新之意。更在詳思精察矣。診之理當端坐。聽候其氣正均平。乃可診之。凡人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謂將不病人之氣。應調此病人也。呼吸為一息。共得四至。是臟腑氣足。故合五九之數。四十五動。故一息之動間四至。乃平和之脈也。又須呼吸之間復一至者。名曰閏大之息。若合得五十度。陰陽方足。命曰呼吸五至。方得平和。又須不大不小。謂以應四時五氣。命曰脈氣俱無病也。今人受遠天真。可終百年。或有太小不均之息。是脈不和。是五臟亦不調矣。然署脈息浮沉定病。診之若及之者。又多於五至平和之脈。是難經之脈。謂難平和。本經脈氣之數。此即病脈。若診前大後小。則病人頭痛目痛眩。前小後大。則背短氣滿。中熱。遲則為寒。澀則中寒露冷氣。緊則風寒傷骨。滑則為痰。迎為消。沉為溫冷洞泄。緩為冷風之候遲為氣塞脹滿。浮為中風在表。伏則有水蓄聚。弦急為風熱所盛。則氣結於腸中。芤則失血下痢。洪大則陽熱伏留。令人躁悶。動亦氣血不利。微為氣血虛乏。實則氣滿心腹脹。以前脈證。若在寸口脈見。其病在上主胸膺心腸。若在尺中脈見。其病在下。主臍腹腰腳。但依寒。熱。虛。實。補。瀉。無不中效也。若脈未及七至。又多於少至。其病則甚。須用意治療。病防遷次。別有變動。緣五數既多。邪亦添深。故浮大晝加病。沉細夜加病甚。其候也若更及八至者。乃精氣消。神氣亂。必有散脫精神之候須切急治療。又加至九至十至者。雖返魂靈丹。亦難療矣。人生於地。懸命於天。人之性命。莫非天賦天數也。病候雖疾。脈至過多。且須度命。用心治之。恐是邪氣過盛。以滯天真。氣亂不調。未可輕生至死。不與之療。是為誤矣。如脈有九至以上。更加之懸絕者。如物之懸斷無根本。將何以生。脈溢如湧者。如泉湧出之狀。脈無入氣亦無來往之狀。亦乃天真盡而元氣絕也。故人氣亦絕矣。死矣。凡診脈先觀夫長短肥瘦。形氣相得者病。形氣損者危。而氣盡死矣。形氣既返。而脈又加之懸絕。形氣俱病。見者立死。故人長脈亦長。人短脈亦短。人肥脈亦厚。人瘦脈亦急。此形氣之相得也。脈之狀者。猶人之有眉眼耳口鼻也。但肥瘦長短妍醜之不同也。令脈息亦然。浮沉遲數亦值人之長短肥瘦。性之緩急。而合於人形。見於指下者順。反此者逆然人賴五行以生。而常為邪氣所攻。若非須有誤中他邪得病。易為治療。謂形氣相得。形氣不相得而反者。謂人長脈短之類。若得病必難拯治。此是人之氣候先病也。未病者。不久當病。必為近於死者。切須畏怠蹲節。和氣調神。匆更恣意不慎。轉耗天真。至於弗救。乃自取困順耳。凡脈順四時者。謂春弦夏洪。秋毛冬實。中有和氣。軟滑而長。乃是不病之人。縱病易為治療也。蓋從和氣而生也。用法方全。如氣反脈運。形氣相失者。乃不可治也。由形盛氣虛。形虛氣盛。故不可治也。凡人形氣俱病。安妥者。不過期而死。安妥謂飲食且進期。是八節之氣候診脈治病。必先看其人之肥瘦。以調氣之虛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故人形盛脈細。少氣不足者危者。近於死也。猶有可治之理也。氣不足而形盛故也。言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必死。是形氣俱不足。而脈反有餘。故死矣。其形氣相得者生。乃人形氣肥瘦長短。氣候相得故生也。三五不調者。病謂色脈交亂。而不調故也。上下寸關尺三部如參雜者。病甚也。三部脈左右手失。至不可數者死。是一呼一吸。脈來往十至以上。血生氣故死也。大凡診脈先斷四時之脈。辨取太過不及。虛實冷熱寒溫。至數損益。陰陽盛衰。五行相剋。臟腑所屬看之。以為大法。然後取其人之形神長短。氣候虛實盛衰。性氣高下。衣食老幼強弱。但順形神。四時五氣。氣候無過者生之本。及其形氣。與五行克者危。病若過盛。而形氣反逆克鬼賊脈。有懸絕者死不治矣。謂五虛五實。雖皆死證亦有生者何。蓋漿粥入胃。泄注止而虛者亂。身得汗出。大小便利則實者亂。此有生也。不可見虛實病重。不急救治致其死。有生氣者救之。三亂矣。大凡治病先看其病人之形肥瘦。候其氣之盛衰。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急瀉未利。急補緩補。皆疾病之緊慢。用法治之乃全矣。又經言先去血。然後調之去血者。緣人血脈為宗。主血既瘀滯氣。則不能流行。故必先去瘀血滯血。然後調和衛氣。若瘀血在經脈之中。必終脈有腫毒。獨異於常經也。便當先決去惡血。然後調逆滯之氣。無間大小新舊之病。以此為準。治之萬全矣。若血在經絡分內運動樞機斡旋之藥去之。如血在臟腑。須於大小便瀉泄去之。但血在上則忘者。病人言詐而多忘也。血在下則狂言。多急速者。便須調之。虛則鄭聲。實則誠言。鄭聲者。鄭重聲散。不知高下也。誠語者。以其言語誠而多往。言必誠之事也。上皆病之虛實。若發言而有熱。去血則用大黃地黃之類。若病既有寒。破去澀血。則用當歸水蛭之類治療速效矣且穩也。諸病之起。未有不因六氣也。七情所感寒。暑。溫。燥。熱。怒。悲。思。憂。恐。驚。內外邪正。致生百病。風寒暑濕炎涼。證候各異於常脈。邪血未入。血脈臟腑。皆可汗可瀉。可平可治。可吐可泄。可和可滲。可決可祛。若邪氣深。故腠理傳入六經。又加之用湯丸。其純墨治療無准。使大病又加傳注者。則病傳克則死。謂金木水火土相剋也。仍別將證候脈息看詳。切從深淺緩急標本輕重治之。若見急病邪氣。但從害命重處。先治之。更不問陰陽標本也。若體中有寒。則筋攣骨痛也。治之以溫。體中有熱。則痿緩不收。癱瘓少力。治之以涼。更在仔細詳之。凡人之初中病。便不如常者。則診視脈證形體。惡風者傷風。怯寒者病寒。脈之浮緊皆中風。寒在表則可汗之。宜用溫藥。五積散散之。小寒之邪乃可溫之。大寒之邪。可以熱之。理中丸之類主之小逆者。可以和之。但身惡熱者有熱。脈洪數浮大皆中熱也。從中風邪。更有輕重。如大小續命湯之類加減主之。熱在於表。熱之解之。宜用涼藥。小柴胡之類主之。小熱之邪可以涼之。大熱之邪。可以冷之。則用大柴胡之類。虛熱虛煩。竹茹湯溫膽湯之類補解之。或有逆者。可以橘皮人參生薑湯。涼溫藥。和之正之。如病證有寒熱。有傷於中。寒熱也。先寒者為先中寒傷於陽經。此乃陰邪在陽經之理也。寒氣盛。故先寒動也。先熱者。先中於熱。陽邪在表。故熱先發也。但從熱從寒。辨證診脈。表裡先後治之。若病人脈浮而緊盛。惡寒身體頭面痹。項強。四肢疼痛。腰腳皆疼。是太陽中邪。並可汗之。但脈緊實沉盛。或滯澀而頭甚疼。體不惡寒。皆可治里。仍虛實且泄調順。不拘於日數。當從急重而治也。宜詳之若表和里病。下之溫之便愈。里和表病。散之汗之立愈。但四肢溫和。只是頭疼心腹脹滿。脈又沉實或伏緩者。此是表和里滿。病不可下。須守待五日方瀉。緣其病在裡急。宜逐去邪氣。慮有變動。若出邪氣。病不即時而愈。如脈浮或壯熱。四肢煩痛。惡寒項強腰膝。此是表未和。里卻無滯。不可下。下之必危。急宜解表發汗。更依日數次第。看證候調治。必愈。脈或微不可吐脈虛細不可下。陰虛者其脈沉微。氣弱者不可發汗。倘不依證而妄行汗下者。醫殺之也。當和之平之自然得效。令中病者。初得可吐可汗。可攻可瀉。可平便愈。其有邪盛。或治療無准。漸傳固疾。則別證候。理之萬全。令再引五臟病症。記候調治之法也。不治損誤矣。經云。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肝氣實則怒病。重則目茫然無所見。耳無所聞。如人將捕而驚怖也。亦至喉嚨氣噎不利。前所論血。如血脈中。血滿獨異如常脈。診左右有血可先去惡瘀之血。(在上則忘。在下強也。)然後調氣脈矣。謂四時之脈。春肝合弦。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不長。胃氣絕曰死。蓋春弦脈。如平規之象也。(此語浮中沉三部也。使而體脈多者。蓋中按不足。骨氣少也。餘臟仿此而推之。)脈見病證應太過之脈。令人善怒。忽忽眩冒。癲疾也。乃頭也。怒則肝氣實也。不足者。謂不及中象也。又少如微弦之脈。卻減下也。故來氣不及於常也。令人胸痛引脅下。兩脅弦滿痛也。脅謂腋下連脅出。故肝病委脅也。夏心脈合洪。洪多胃氣少。曰病。洪無胃氣。曰死。心南方火也。王氣如鈞。按之鉤者。來疾而去。遲如中短之象。火氣王主心。夏應中矩和氣。洪大兼之滑利。其氣正中如矩之象也。太過者。不和氣也。過於本位洪大益盛。病在外。令人身熱而慮痼。為浸淫熱氣也不及者。脈不依中矩之象也。又卻減下其數。亦不洪數。其和氣不平正而少也。是來氣不及。令人短心也。上見嗽唾。不為氣泄。癖也。秋肺脈合毛。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肺者。西方金也。其脈浮。胃輕毛軟虛。名曰浮而短。和平之氣也。其氣正中高下。如中衡之象也。正平象澀也。太過者。不和之氣也。益盛於浮。浮盛而強虛輕。里堅者。是浮過也。令人逆氣而背慍痛也。自背痛而慍慍氣溫也。不及者。應脈見輕虛而毛。又不減於常脈也。按之不應中衡之象。而輕虛也。氣虛故為氣弱也。人病喘而呼吸。少氣而嗽上氣。肺中聲鳴也。冬脈者。腎也冬腎。合沉沉多胃氣少。曰病。但沉無胃氣。曰死。蓋腎乃北方水也。冬之王氣也。其脈應中權之象。權者。秤錘也。遠於衡近於下也。沉者如石沉下。是和平而調氣也。大過者。陽來以緊而不沉。又不象中權而沉營也。故此是不和之氣。過甚也。令人解(音亦。素問尺脈緩澀謂之解。又病名。善食而瘦謂之食。)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也。解者。四肢骨節疼痛。酸楚而難忍也不及者。其脈更沉下。不如中權。是不和之氣也。令人病心懸。肋中清。骨中痛小腹滿。小便戀懸病者心愁。如飢飢。如拘懸。(如心肋中清者。季肋近外空軟而動之處。當眇少。故肋中脊合。兩肋虛。即中痛。)四時之王位。太過不及。病證脈候。在脾則為中央土也。寄王於四季王灌四傍。常於四季旺氣同行。於旺和之和氣。則不見太過不及也。脾為孤臟。獨主四旁。如是病氣。乃是脾盛。無病則脈不見形也。其脈來如水之流者。謂太過也。四季偏見。此氣遲不如常經也。其病四肢不舉。謂脾旺四肢也。不及者。如鳴之此為脾氣不及。令人病九竅不通。名曰重強。病見五臟不和。故九竅不利也。其里強者。氣重迭也。此立四時五氣。並脾土。共五脈。外應旺氣。太過不及。其五色精明。見輕病少。見重者病。大故也。脈交色亂。大小不定。至數躍者危。至數亂交者上如湧泉。下懸絕者。脈漸浮削。浮沉皆微者。無胃氣亦死。皆病候之由。診療之法。當明此機樞之大要。至哉勿誤。神鏡玉櫃經終。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中見少微。大運歲火不及氣化運化。後天。太陰在上左少陽。右少陰。故地氣上騰。陰專其政。其政肅太陽在下。左厥陰。石陽明。故天氣下降。陽氣退闢。其令寂。大風時起。原野昏露。白埃四起。云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上應鎮星。其谷黅玄。用谷命大角之皷。寒化雨化勝復同。是謂和氣化度也。陰凝於上寒積於下。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裸蟲靜。鱗蟲育。是為歲物所宜羽蟲耗。熱毒不生。是謂地氣所制。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有餘吐之。利氣之化也。民病亦從之。其病寒溫腹滿。身慎憤肘腫。病逆寒厥拘急。是歲濕土在上寒水在下。土能制水。天氣盈。地氣虛。宜取化源。以平土氣。益氣歲氣。無使邪食黅黃之谷。以令其食間氣之谷。以保其精。歲宜以苦燥之濕之。甚者嚴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內漬。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贊其陽火令御。其寒運異寒濕燥濕熱宜少。故藥食之。宜其化上。若濕中寒溫。下熱。
〔初之氣〕自壬子年大寒日巳初。至是歲春分日卯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火。角水火運行風不得位。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血溢。經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宜調厥陰之客。以辛補之理中湯四逆湯。以酸瀉之。(大柴胡湯之類)以甘緩之。(桂。苓。甘露。竹葉。石膏湯之類是也。)歲谷宜黅。間谷宜稻。〔二之氣〕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滿日醜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微。火客氣。少陽火中居其位。下司氣化是謂灼化火。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濕屬盛行。以咸補之。(五苓散也。)以甘瀉之。(白虎湯。益元散之類。)以酸收之。(建中湯之類。)歲谷宜黅。間谷宜豆。則熱氣不能為害。〔三之氣〕自小滿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少微火客。氣火絕中。土見火運。歲火當位。濕化郁之。天政而濕降。地氣騰滿雨。其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肘胸腹滿。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四君子。桂枝甘露之類。)以苦瀉之。(大柴胡。大小承氣之類)以甘緩之。(平胃散之類。)歲谷宜黅。間谷宜麻。則濕氣不能為害。〔四之氣〕自大暑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大宮土。客氣少陽火。中見火運。氣與運同位。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痞膈客氣。晚暮蒸熱。相搏。草木凝煙。濕化下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虛脹。甚則肘腫。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五苓散之類。)歲谷宜黅。間谷宜宣。則火氣不能為害。是氣也無犯司氣之熱。〔五之氣〕自秋分亥初。至小雪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陽明。金中見火。運氣與位同。燥令已隨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風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以調陽明之客。以酸補之。(平胃建中湯之類。)以辛瀉之。(麻黃湯。川芎石膏湯之類。)以苦瀉之。(神芎丸。桔梗枳實湯之類。)歲谷宜黅。間谷宜禾黍。則燥氣不能為害。〔終之氣〕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大羽水。客氣太陽。水中見火運。永當其位。而能勝火。寒火舉。濕火化霜乃積。陰乃凝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同。腰腳痛。寒濕持於氣交而為疾也。宜調太陽之客。以苦補之。(黃連解毒湯之類。)以苦堅之。(大小柴胡湯。大小承氣湯之類。)以咸瀉之。(涼隔散。通聖散之類。)以辛潤之。(小青龍湯。五積散之類。)歲谷宜黅。間谷宜稷。則寒氣不能為害。
此六節之氣。其氣交之化。天氣盛者。則為厥陰之復。地氣盛者。則為太陰之復。各以其法治之。
逐年病日是司天。前進三辰為在泉。陽前陰後加人命。順到司天起病源。
子午少陰君火心。丑未脾土太陰存。寅申相火少陽位。卯酉陽明只是金。
辰戌太陽居水位。巳亥肝木足厥陰。醫師若會如此例。便是神仙生世塵。
日月治鈐上太陽。日七月六各分張。便有日千看日月。以此相隨作雁行。
甲日為頭乙為二。丙三丁四請參詳。以上規模皆效此。便知幾證可尋方。
貪巨祿文廉武破。六十七證屬中央。震離兌坎五十九。次第分為下太陽。
陽明卯酉屬金水。四十四法五行藏。若屬少陽只一證。太陰三證母身傍。
天地人分少陰證。□□□□□□□乾坤厥陰十九證。霍亂大證守心王。
日辰月巳太陽光。貪巳巨午祿至未。文申康酉武為戌。破軍亥上正相當。
亥巽胸兌坎寅地。東方卯上居痓鄉。陽明卯酉木先數。火龍土巳金馬鄉。
水位法方四十四。若至申中霍亂方。寅為勞復陽明證。少陰四號沒底傍。
醜寅卯辰第一證。巳午未申第二章。酉戌亥子第一證。太陰為母合三堂。
子醜寅卯天字號。辰巳午未是人良。申酉戌亥傳於地。少陰病證話行藏。
亥上起乾厥陰證。至辰六位可推詳。巳上起坤至於戌。乾十坤九不須張。
仲景卻來多少證。二百二十零三章。法分三百九十七。藥有一百十二方。
內有五丸並八散。除卻十一俱是陽。陽證一百一十六。陰病五十七篇章。
曉得陰陽活法例。為醫天下自名揚。
樞機運轉。可兆生死。
注曰。脾胃者。是關格。亦號樞機也。故脾者。運水穀。滋榮四肢。胃者受納水穀。運行百脈。流注於人迎氣口。三脈周流。十二經而復大會於胃也。乃脾胃之脈絕與不絕。則可以明其吉凶死生之兆矣。
春土氣之絕者。三年仲秋之日死。
注曰。春脈不見長。只見弦緊者。土氣衰。而胃脈將絕也。應肝屬木。生數三。故得三年。至仲秋金旺應時。其人必死。何也。其病肝之疾形見左脅下。自仲秋間。金氣旺動。至秋加嘔逆。至秋變喘息氣厥。至仲秋金氣旺。木氣絕。故知死。
夏土氣之絕者。二年仲冬之日死。
注曰夏脈不見大。只見浮洪者。土氣衰。而胃將絕也。應在心屬火。生數二。故得二年。仲冬水旺應時。其人必死。何也。其病心之積形。見心脅間。自仲夏間動。至秋加喘息氣急。至仲冬水氣旺。火氣滅。又土氣絕。故知死。
秋土氣之絕者。四年仲夏之日死。
注曰。秋脈不見細。只見毛澀者。土氣變而胃脈將絕也。應肺屬金。生數四。故得四年。至仲夏火旺應時。其人必死。何也。其病肺之積形。見右脅下。自仲秋間動。至仲夏間變。腹虛鳴喘逆嘔吐。至仲夏火氣旺。金氣消。又土氣絕。故主死也。
冬土氣之絕者。一年仲夏之日死。
注曰。冬脈不見弱。只見沉滑者。土氣衰。而胃脈將絕也。應在腎為水。生數一。故得一年。至仲夏土旺應時。其人必死。何也。其腎積形。見在右脅後脊膂之間。動無定位自仲夏間動。至春和喘呼氣逆。小腹脹滿。夜夢鬼交。至仲夏土氣旺。水氣涸。又土氣先絕。是故死也。
土寄旺於四季。至四仲而氣先勝。
注曰。土氣正位。寄旺四季。故每至四季之月。土氣先勝胃。金木水火不可無土也。土寄中央。以濕土之氣。滋榮萬物。故有四時之旺。九天呈上。帝所居之位也。凡胃脈絕。而返應於仲夏死。何也。謂胃之勝土。居高位而剋水也。土主胃脈。當絕於冬。若仲冬之時。弱脈不見。至仲夏之時。火土相應子母同居。故至仲夏之時。土勝水絕。故知必死也。
春脈弦緊而毛。返見八緩而止者。九日死。
注曰。春脈應弦緊而長。不見長而見毛者。胃氣將絕也。返見八緩而止者。至九日當死。何也。八者木數。九者金數。肝氣自勝。胃氣將絕。金又勝木。故九日死。
夏脈浮洪而滑。返見七澀而止者。六日死。
注曰。夏脈浮洪而大。不見大而見滑者。胃氣將絕也。返見七澀而止者。至六日當死。何也七者火數。六者水數也。心氣自盛。胃氣將絕也。水又勝火。故至六日死。
秋脈毛澀而鉤。返見九細而止者。七日死。
注曰。秋脈應毛澀而細。不見細而見鉤者。胃氣將絕也。返見九細而止者。七日當死。何也。九者。金數也。七者。火數也肺氣自盛胃氣將絕。火又勝金故七日死。
冬脈浮滑而緩。返見六洪而止者。五日死。
注曰。冬脈應沉滑而弱。不見弱不見緩者。胃氣將絕也。返見六洪而止者。五日當死。何也。六者永數也。五者土數也。腎氣自盛。胃氣將絕也。土又勝水。故五日死。
病應四時。不見胃脈者不治。
注曰。凡十二經。十五絡。八脈受客邪而生諸病。若應四時不見胃脈。土氣絕。則無生氣。當死。春弦緊而不長。夏浮洪而不大。秋毛澀而不細。冬沉滑而不弱。此四時不見胃氣之脈也。病者必死。故人以胃氣為百脈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