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散
溫病解表平劑。(吳鞠通)
銀翹薄桔甘草生,鼠黏荊豉竹蘆平,衄茅梔柏除荊豉,渴取蔞根咳杏仁,胸膈悶加藿香郁,咽疼項腫勃玄參,熱淫入里麥冬地,更合山梔知母芩。
連翹(一兩) 薄荷(六錢) 銀花(一兩) 甘草(五錢) 桔梗(六錢) 荊芥(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六錢) 竹葉(四錢)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煎湯代水。
治溫病脈動數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或但熱不惡寒而渴,午後熱甚,肺氣鬱而火剋金也。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用東垣清心涼膈散。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毒,牛蒡子辛平,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皆手太陰藥。胸膈悶者加藿香、鬱金護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側柏炭、梔子炭;咳者加杏仁利肺氣;肺熱入里加細生地、麥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黃芩、梔子之苦寒,與麥冬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
桑菊飲
風溫解表輕劑。
桑菊翹荷甘桔杏,蘆根同煮渴花粉,熱芩喘入知母膏,舌絳玄參犀角穩,在血地黃玉竹丹,麥冬加入蘆荷省,辛涼解表並芳香,及上銀翹溫病診。
杏仁(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薄荷(八分) 菊花(一錢) 苦桔梗(二錢) 甘草(八分) 桑葉(二錢五分) 葦根(二錢)
治風溫咳嗽,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微渴。桑葉善平肝風亦走肺絡而宣肺氣,菊花晚成甘芳能補金水二臟,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榮,加玄參二錢,犀角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經曰冬不藏精必病溫,又曰病溫虛甚死,可見病溫者,精氣先虛。凡治風溫溫熱溫疫冬溫當預護其虛。此銀翹散、桑菊飲之所以為妙,為清解肺胃治溫主劑,至外寒搏內熱及非時傷風皆可少投辛溫。
三仁宣痹湯
濕溫。
三仁宣痹濕溫宗,竹葉蔻仁厚朴通,半夏杏仁飛滑石,苡仁清利妙無窮,杏仁樸夏如刪去,加入苓翹白疹從。
杏仁(五錢) 滑石(六錢) 通草(二錢) 白蔻(二錢) 厚朴(二錢) 苡仁(六錢) 半夏(五錢) 竹葉(二錢)
甘瀾水煮。
治伏暑濕溫,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吾鄉俗名秋呆子。以三仁湯輕解上焦、宣通中焦,清熱利濕則諸證次第而愈。否則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如身出白如疹,則去樸夏杏仁,加茯苓連翹清心。
新加黃龍湯
溫病陰陽俱憊。
黃龍邪實下難通,正氣虛無運藥功,歸地硝黃薑汁草,玄參人海麥門冬。(可以蔞仁代硝黃,恐其鹼寒傷胃。軒)
細生地(五錢) 生甘草(二錢) 人參(一錢五分,另煎) 生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 玄參(五錢) 麥冬(五錢) 當歸(一錢五分) 海參(二條,洗) 薑汁(六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不便候一二時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服第三杯即得便,止後服,酌服益胃湯,余參或可加入;證屬陽明溫病失下,正氣久耗,陰陽俱憊,下之不通為正虛不能運藥,危險難治。
附方:益胃湯
沙參(三錢) 麥冬(五錢) 細生地(五錢) 玉竹(一錢五分炒香) 冰糖(一錢)
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否(則)恐將來液虧燥起,而成乾咳身熱之怯證也。
甘露清毒丹
溫疫。(葉天士)
瘟疫流行消毒丹,熱淫濕勝木通干,荷翹蔻貝茵芩滑,廣藿菖蒲神麯含。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射干 連翹 薄荷 白豆蔻(各四兩)
上各藥曬燥生研細末,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或以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或連神麯生曬碾末,用鮮車前葶三十二兩煎湯泛丸。
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邪從口鼻皮毛而入,病從濕化者,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胭,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閉,吐瀉腹痛,霍亂轉筋,痧閉瘧痢,淋濁瘡瘍,寒熱往來,重暑,重濕等證,並主水土不服。察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於此丹,若壯熱旬日不解,神昏譫語,斑疹,舌絳,干光圓硬,津涸液枯,寒從火化是邪已入營矣,用神犀丹。
附方:
當變其分兩,加砂仁水泛為丸,以治溫熱濕毒等症,久著神效。(軒)
黃芩(二兩) 廣藿香(二兩) 砂仁(六錢) 白蔻衣(八錢) 射干(八錢) 大貝母(一兩) 京菖(一兩二錢) 木通(一兩) 蘇荷(八錢) 茵陳(三兩) 飛滑石(三兩) 炒神麯(四兩) 連翹(二兩)
研末水泛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鮮車前湯送下。
神犀丹
溫熱暑疫,逆傳內陷。
神犀犀地板藍根,菖豉銀翹花粉芩,元參紫草同金汁,舌絳津干邪入營。
烏犀角尖(磨汁) 石菖蒲 黃芩(各六兩) 真懷生地(絞汁) 鮮銀花(各一斤搗汁) 糞清 連翹(各十兩) 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青黛代之) 香豉(八兩) 元參(七兩) 花粉 紫草(各四兩)
上各生曬研細,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凡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干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用此挽救,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劑,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疹後餘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清瘟敗毒飲
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王孟英)
清瘟桔梗湯去蘇荷,丹芍玄參知母俱,生地石膏犀角入,川連竹葉也相需。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 小生地(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 真川連(大劑四錢至六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五分) 梔子 桔梗 黃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甘草 丹皮 鮮竹葉
先煮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藥,犀角磨汁和服。此十二經泄火之藥也,凡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不論始終,以此為主方,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於十二經,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泄心肺火於上焦,丹皮、梔子、赤芍泄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陽扶陰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此大寒解毒之劑。若疫症初起,惡寒發熱,頭痛如劈,煩躁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即用中劑,浮大而數者用小劑。如斑一出,即加大青葉,並少佐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內化外解,濁降清升之法。秦皇士治斑用生地、黃連、升麻、丹皮、木通、甘草名升麻清胃湯,輕清涼血,亦是透化斑疹之妙法。誤食葷腥者,加山楂、砂仁。
附方:
局方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名桔梗湯,此易老法,亦即東垣清心涼膈散。
加味桂枝湯
風中絡。(費晉卿)
加味桂枝湯勿差,川懷牛膝歸蠶砂,艽防中絡風邪治,肌肉不仁手足麻。
衛氣不能捍外,則風入於絡,故手指足趾麻木而肌肉不仁。
桂枝(八分) 白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懷牛膝(二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蠶砂(四錢) 秦艽(一錢) 防風(一錢) 紅棗(五枚) 姜(三片)
養血祛風湯
中經。
養血祛風虎脛獨,歸牛木地苓艽續,棗薑朮芍桑桂枝,體重賊邪入經脈。
營血不能固內,則風入於經脈,故身體重著,步履艱難,治宜養血祛風。
生地(五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酒炒) 桂枝(六分)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 虎脛骨(一錢五分炙) 續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秦艽(一錢) 牛膝(二錢) 木香(五分)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加味竹瀝湯
中府。
加味竹瀝風中府,痰塞靈竅胃津阻,斛麥天麻姜瀝沖,殭蠶羚角橘星數。
胃為六府之長,職司出納,風入於胃,胃火熾盛,水穀之氣不生津液而化痰涎,痰隨火升,阻塞靈竅,故昏不知人。法宜清胃滌痰。
麥冬(二錢) 石斛(三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殭蠶(一錢五分) 天麻(八分) 淡竹瀝(半杯) 薑汁(一滴,同沖服)
清心飲
中藏。
清心淡竹與黃連,菖遠丹星橘麥兼,琥珀牛黃風中藏,面紅舌硬口流涎。
心體純陽,風性飈舉,風火上擾,神明散亂,故舌不能言而口流涎沫,甚或神昏鼾睡面色油紅,此為難治。姑擬此方以備救急之一法。
牛黃(五分) 琥珀(五分) 黃連(五分) 丹參(三錢)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 菖蒲(八分) 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淡竹葉(二十張)
消風返正湯
口眼喎斜。
消風返正筋牽制,口眼喎斜麥冬蠍,羚角殭蠶斛粉羌,天麻貝母黃荊葉。
足陽明之脈夾口環唇,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胃有痰火,又風從太陽而來,兼擾陽明,故筋脈牽制而口眼歪斜,宜消風返正。
羌活(一錢) 天麻(八分) 蠍尾(五支) 殭蠶(一錢五分炒) 貝母(二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石斛(三錢) 花粉(二錢) 麥冬(二錢) 黃荊葉(五張)
黃耆九物湯
半身不遂。
黃耆九物氣虛餌,半身不遂手足弛,獨活防風薑棗煎,鹿膠牛膝四君子。
半身不遂,手足縱弛,食少神疲,不能步履,證屬氣虛。
黃耆(二錢) 防風(一錢) 黨參(五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鹿膠(一錢五分,角霜炒) 獨活(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二枚) 姜(三片)
舒筋通絡湯
舒筋通絡血虛嘗,四物艽牛薑棗桑,枸瓜獨斷金毛楮,指屈能伸步履強。
筋節拘攣,手指屈而不伸,不能步履,證屬血虛,宜舒筋通絡。
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川芎(一錢) 枸杞(三錢) 木瓜(一錢,酒炒) 金毛脊(二錢,去毛切片) 楮實(二錢)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牛膝(二錢) 秦艽(一錢)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地黃飲子(劉河間)
治瘖厥風痱。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薑棗服。瘖厥風痱能治之,火歸水中水生木。(歌仍汪氏)
心火暴甚,腎水虛衰,卒倒無知,口噤身冷,四肢不收。治宜和藏府通經絡。
熟地 山茱肉 石斛 麥冬 五味子 石菖蒲 遠志(甘草水炒) 茯苓 肉蓯蓉 官桂 附子(炮) 巴戟天(各等分) 姜(三片) 棗(一枚) 薄荷葉(六張)
資壽解語湯(《沈氏尊生書》)
治風中心脾。
資壽解語治舌強,附子天麻甘草羌,酸棗防風羚角桂,衝來竹瀝與生薑。
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一錢) 附子(一錢) 天麻(一錢) 官桂(八分) 棗仁(一錢) 羌活(五分) 甘草(五分) 羚羊角(八分) 竹瀝(兩大匙) 薑汁(兩滴,同沖服)
天麻丸(張潔古方)
治腎藏虛熱生風,筋脈牽掣,遍身疼痛,手足麻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以及寒痰相搏等證。
天麻地膝當歸附,羌獨玄參萆薢杜,因熱生風養血宜,酒丸通絡風兼去。
風因熱而生,熱盛則動,宜以靜勝其燥,養血通絡,兼去腎風。
天麻(四兩,酒浸) 牛膝(四兩,酒浸) 萆薢(四兩) 玄參(四兩) 杜仲(七兩) 附子(一兩) 羌活(三兩) 獨活(三兩) 當歸(十兩) 生地(一斤)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溫病表裡實熱,心火膈熱,及中焦燥實,煩渴頭昏,目赤面毒,口瘡唇裂,舌腫喉閉,吐衄涎嗽稠黏,頷頰結硬,二便淋閉,胃熱發斑譫狂,諸風瘛瘲,手足搐逆,小兒急驚,痘瘡黑陷,一切藏府積熱等證。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歌仍汪氏)
連翹(四錢) 大黃(二錢,酒洗) 芒硝(二錢) 甘草(二錢) 梔子(一錢,炒黑) 黃芩(一錢,酒炒) 蘇荷(一錢)
上藥為末,加竹葉生蜜煎,若專治溫熱時行,則用竹葉;治感冒之證,則用蔥白、薑棗。張潔古於此方去硝黃,加桔梗,治上焦熱便不實者。
滋生青陽湯
肝風。(費氏)
滋生青陽斛決明,丹麻地芍麥冬青,柴荷桑菊靈磁石,搖顫肝風眩暈平。
頭目眩暈,肢節搖顫,如登雲霧,如坐舟中。
生地(四錢) 白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青黛拌) 石斛(二錢) 天麻(八分) 甘菊(二錢) 石決明(八錢) 柴胡(八分,醋炒) 桑葉(一錢) 薄荷(一錢) 靈磁石(五錢,整塊同煎)
滋腎息風湯
腎風。
滋腎息風巴戟天,天麻枸菟菊豨薟,地黃歸獨加薑棗,眩暈心驚恐怖痊。
頭目眩暈,心中懸懸,驚恐畏人,常欲蒙被而臥。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枸杞(三錢) 菟絲(四錢) 甘菊(二錢) 巴戟天(三錢) 豨薟(三錢) 天麻(八分) 獨活(一錢,酒炒) 紅棗(十枚) 姜(三片)
馴龍湯
心煩身顫,坐臥不安。
馴龍齒決羚羊菊,地斷薄荷歸芍獨,鉤沉紅棗治心煩,坐臥不安身顫服。
五心煩擾,自頭至腰,時時作顫,坐臥不安。
龍齒(二錢) 真珠母(八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杭菊(二錢) 生地(六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薄荷(一錢) 沉香(五分) 續斷(二錢) 獨活(一錢) 紅棗(十枚) 鉤藤鉤(四錢,後入)
甲乙歸藏湯
徹夜不寐。
甲乙歸藏齒丹參,薄荷柴地芍歸沉,夜交夜合珠紅棗,柏子同安不寐人。
飲食如常,惟徹夜不寐,間日輕重如發瘧,一載未愈,診其脈左關獨見弦數,系少陽與厥陰同病,互相膠結,故有起伏,而又延久難奏速效,連服數十劑乃愈。
真珠母(八錢) 龍齒(二錢) 柴胡(一錢,醋炒) 薄荷(一錢) 生地(六錢)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夜合花(二錢) 沉香(五分) 紅棗(十枚) 夜交藤(四錢切)
茯神四逆湯
中寒。
茯神四逆真心痛,參茯香砂軒加共,白朮四逆苓棗參,身冷汗出心包奉,茴香四逆杜棗苓,故紙便清寒下用,溫劑回陽猝發宜,不是傳經是直中。
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嘔吐身冷,手足青至節為真心痛,水來剋火,甚則旦發夕死,茯神四逆湯主之。
茯神(二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五分) 木香(六分) 砂仁(一錢)
或加沉香五分,牛膝二錢,水三鍾至一鍾,漱溫服。
白朮四逆湯
中寒發厥而心痛,雖在包絡,然已是心之外府,故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為厥心痛,甚亦朝發夕死,白朮四逆湯主之。
白朮(三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
茴香四逆湯
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為寒邪直中少陰,腎氣厥逆,茴香四逆湯主之。
小茴香(二錢) 附子(三錢) 乾薑(一錢) 破故紙(二錢) 杜仲(五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
茱萸附桂湯
直中厥陰。
茱萸附桂芍歸香,白朮臺烏大棗姜,下利爪青手足冷,痛連腹脅厥陰傷。
肝氣厥逆,脅下及腹中絞痛,下利,手足厥冷,指爪皆青。
吳萸(七分) 附子(二錢) 肉桂(八分) 當歸(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 木香(六分) 烏藥(一錢) 棗(二枚) 姜(三片)
赤芍連翹散
風熱剛痙。
赤芍連翹葛豉防,蔞根獨活草荷桑,風邪無汗成剛痙,熱盛項強弓反張。
剛痙,頭痛項強,手足搐逆,甚則角弓反張,發熱無汗,此風熱盛也。熱傷榮血,筋脈暴縮,風入經絡,肢節拘攣,風熱合而為病。
赤芍(一錢五分) 連翹(二錢) 葛根(二錢) 花粉(三錢) 豆豉(三錢) 防風(一錢) 薄荷(一錢) 獨活(一錢) 甘草(四分) 經霜桑葉(二十張)
白朮苡仁湯
濕熱柔痙。
白朮苡仁湯有汗,蒼歸薄芍苓翹辨,蔞根荷葉草同煎,柔痙能醫濕熱散。
身體重著,肢節拘攣,有汗而熱是為柔痙。暑熱為天之氣,其來甚速,其去亦甚速,體熏筋攣乃熱邪為濕所留,故有汗而熱不退也。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苡仁(八錢) 茯苓(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花粉(三錢) 甘草(四分) 鮮荷葉(一角)
黃連滌暑湯
中暑。
黃連滌暑山梔芩,粉葛甘翹夏茯苓,猝倒不知昏憒噤,熱邪內犯少陰經。
熱邪內犯君主,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熱口噤。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茯苓(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四分)
三解湯
傷熱。
三解湯醫暑濕鬱,芩連梔粉通苓澤,大黃荷梗夏連翹,急下存陰痞渴釋。
暑濕氣合郁為大熱,五心煩躁,坐臥不安,渴飲胸痞,此三氣迭乘已成燎原之勢,宜急下存陰。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大黃(四錢) 梔子(一錢五分) 花粉(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木通(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青荷梗(一尺)
加味神術湯
傷濕。
加味神術蒼兼白,樸夏歸牛砂苡茯,佩蘭荷葉與生薑,胸痞食微肢倦服。
四肢倦怠,食少胸痞。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苡仁(四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炒) 半夏曲(三錢) 佩蘭葉(一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荷葉(一角) 姜(兩片)
四正散
嘔吐。
四正散用不換金,草除加入曲砂仁,茯苓竹茹生薑汁,外感食傷嘔吐寧。
飲食不節,兼感不正之氣而為嘔吐。
藿香(一錢五分)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 茯苓(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神麯(三錢) 淡竹茹(八分) 薑汁(一兩,小匙沖服)
和中化濁湯
泄瀉。
和中化濁枳香砂,蒼樸青苓烏曲楂,芣苡煨姜荷一角,貪涼泄瀉效堪誇。
貪涼受寒,過食生冷,腸胃受傷,以致泄瀉。法宜和中化濁。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茯苓(二錢)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砂仁(一錢) 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楂炭(三錢) 神麯(三錢) 車前(二錢) 荷葉(一角) 煨姜(三片)
化逆湯
霍亂轉筋。
化逆湯中用左金,木香藿樸蔻苓青,蒺藜瓜獨臺烏藥,肢冷筋抽吐瀉平。
暑月受邪,鬱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急宜化逆。
黃連(六分) 吳萸(三分) 厚朴(一錢) 青皮(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 木香(五分) 白蔻(六分) 獨活(一錢) 烏藥(一錢) 蒺藜(四錢) 茯苓(二錢)
加味茵陳湯
發黃。(晉卿)
加味茵陳濕熱蒸,發黃通苡瀉苓青,薄荷茅朮車前樸,一尺荷葶仔細尋。
脾經受濕,胃經受熱,鬱蒸發黃。
茵陳(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赤芍(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苡仁(一兩)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薄荷(一錢) 青皮(一錢) 車前(二錢) 青荷梗(一尺)
牡丹皮湯
淋痛。
牡丹皮治小便濁,濕熱內移淋痛卻,車瞿瀉草苡仁湯,萆薢蔞根木通芍。
濕熱內蘊,移於下焦,小溲混濁作痛。
丹皮(二錢) 赤芍(一錢) 木通(一錢) 萆薢(二錢) 花粉(二錢) 瞿麥(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加味三才湯
淋濁。
加味三才淋不疼,體虛夾濕沙丹參,天冬地澤車前草,柏子萆甘藕苡仁。
體虛夾濕,淋濁不痛。
天冬(二錢) 生地(四錢) 沙參(四錢) 丹參(二錢) 柏仁(二錢) 萆薢(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藕三兩,苡仁一兩,同煎湯代水。
三黃石膏湯(《六科準繩》)
治三焦熱濕火熾盛,與陶氏用麻豉兼解肌表法不同。
三黃石膏芩柏連,玄草梔知濕火然,不用麻黃及豆豉,名同實異水相煎。
濕火熾盛。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石膏(三錢) 元參(一錢) 山梔(一錢) 知母(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水煎服。
清金保肺湯
肺燥。(晉卿)
清金梨藕麥天冬,南北沙參斛玉充,杏貝茜蔞苓蛤粉,咳而熱甚喘遺紅。
肺受燥熱,發熱咳嗽,甚則喘而失血,法宜清金保肺。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南沙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 石斛(二錢) 玉竹(三錢) 貝母(二錢) 茜根(二錢) 杏仁(三錢) 蔞皮(三錢) 茯苓(二錢) 蛤粉(三錢) 梨(三片) 藕(五片)
潤肺降氣湯
潤肺湯因受燥涼,功兼降氣咳無妨,沙參旋覆蘇蔞杏,歡郁姜皮共橘桑。
肺受燥涼,咳而微喘,氣鬱不下。
沙參(四錢) 蔞仁(四錢) 桑皮(二錢) 蘇子(二錢) 杏仁(三錢) 旋覆花(一錢,絹包) 橘紅(一錢)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鮮姜皮(五分)
涵木養榮湯
肝燥。
涵木養榮生榮地,棗仁紅棗桑枝系,麥味參艽歸芍瓜,爪干筋縮肝枯治。
肝受燥熱則血分枯槁,筋縮爪干,宜涵木養榮。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木瓜(一錢) 秦艽(一錢)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五味子(五分) 紅棗(一枚) 桑枝(一尺)
女貞湯
腎燥。
女貞湯用膝草前,萆薢歸苓斛地龜,淡菜蔞根腰腳健,腎家燥熱痛淋痊。
腎受燥熱,淋濁溺痛,腰腳無力,久則成為下消。
女貞子(四錢) 生地(六錢) 龜板(六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石斛(二錢) 花粉(二錢) 萆薢(二錢) 牛膝(二錢) 車前子(二錢) 大淡菜(三枚)
清燥潤腸湯
大腸燥。
清燥潤腸歸二地,麻蔞郁李三仁濟,斛枳青皮橘餅加,藏陰枯槁肛門秘。
大腸受燥熱則藏陰枯槁,腸胃不通,大便秘結,宜清燥潤腸。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麻仁(三錢) 蔞仁(四錢) 郁李仁(二錢) 石斛(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 金橘餅(一枚)
清燥救肺湯(《醫宗金鑑》)
治諸氣膹郁諸痰喘嘔。
清燥救肺參草麻,石膏膠杏麥枇杷,經霜收下干桑葉,解鬱滋干效可誇。(歌本陳氏)
桑葉(二錢) 石膏(二錢) 甘草(一錢) 人參(七分) 麻仁(一錢) 阿膠(八分) 麥冬(一錢五分) 杏仁(七分) 枇杷葉(一斤)
痰多加貝母、瓜蔞;血枯加生地;熱甚加羚羊角。
膹郁,音憤役,氣滿而奔迫也。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氣膹郁皆屬於肺。
潤燥瀉肺湯
肺火。(晉卿)
潤燥瀉肺玉蔞桑,杏貝沙苓麥苡良,梨汁沖加喘滿治,肌膚燥癢渴煩忘。
肺火自本經而發者,緣燥氣相逼,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氣焦滿微喘而咳,煩渴欲飲,鼻端微紅,肌膚作癢,宜潤燥瀉肺。
玉竹(四錢) 蔞皮(三錢) 桑皮(三錢) 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 黃芩(一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苡仁(四錢) 梨汁(半杯沖服)
加味丹梔湯
肝膽火。
加味丹梔地夏枯,通歸龍膽芍柴胡,燈心芣苡平肝膽,脅痛耳聾淋濁驅。
肝膽火盛,脅痛耳聾,口苦筋痿,陰痛或淋濁、溺血此湯主之。
此即局方龍膽瀉肝湯去黃芩、澤瀉,加丹皮、夏枯也,引用燈心,赤實則瀉其子之意。
丹皮(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龍膽草(一錢) 夏枯草(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木通(一錢) 車前(二錢) 燈心(三尺)
附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治肝膽經實火,脅痛耳聾,膽溢口苦,陰腫陰痛,白濁溲血)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濕熱力能排。(歌本汪氏)
龍膽草(一錢) 黃芩(一錢) 山梔仁(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生地(三錢) 柴胡(一錢) 甘草(五分) 車前子(二錢)
一方無柴胡、山梔;一方加赤苓或生薑。醫宗金鑑治纏腰火丹加連翹,便秘加生大黃。費晉卿曰肝膽火盛,濕熱鬱蒸者,此方為宜,下部發瘍者尤妙。
加味瀉黃散
脾火。
加味瀉黃粳一撮,梔防膏斛苓甘葛,易飢荷葉脾火清,口燥唇乾肌熱脫。
脾有伏火,口燥唇乾,煩渴易飢,熱在肌肉。
防風(一錢) 葛根(二錢) 石膏(四錢) 石斛(三錢) 山梔(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甘草(四分)
荷葉一角,粳米一撮。煎湯代水。
玉液煎
胃火。
玉液煎中蔗白茅,地黃石斛麥冬膏,葛根玉竹蘇荷桔,胃熱牙宣面赤消。
胃火熾盛,煩渴引飲,牙齦腐爛或牙宣出血,面赤發熱。
石膏(五錢) 生地(五錢) 石斛(三錢) 麥冬(二錢) 玉竹(四錢) 葛根(二錢) 桔梗(一錢) 蘇荷(一錢) 白茅根(八錢) 甘蔗汁(半杯,沖服)
槐子湯
大腸火。
槐子湯醫大腸火,二冬橘餅芝麻煮,蘇杏麻蔞甘枳葳,肛門腫痛人知否。
肺經之火移於大腸,大便硬秘或肛門腫痛。
槐米(三錢) 蔞仁(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玉竹(三錢) 麻仁(三錢) 蘇子(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四分) 金橘餅(一枚) 白芝麻(三錢)
消風散火湯
風火。
消風散火清上焦,玄茯二冬桔薄翹,蟬蛻桑麻柴蒡子,蔞皮竹葉手陰澆。
風助火勢,其性上升,面紅目赤,口燥咽疼。法當清潤上焦使陽邪不能侵犯,兼用輕揚解散之品,俾上升者一舉而熄。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元參(二錢) 茯苓(二錢) 桔梗(一錢)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蟬衣(一錢) 桑葉(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牛蒡子(三錢) 蔞皮(二錢) 竹葉(十張) 黑芝麻(三錢)
清火滌痰湯
痰火。
清火滌痰柏杏仁,菊蠶麥茯貝丹參,橘紅膽瀝和薑汁,語亂躁狂頑濁行。
痰為頑濁之物,一得火勢,其性愈劣,甚則陽狂煩躁,語言錯亂,宜清火滌痰。
丹參(二錢) 麥冬(二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貝母(二錢) 化橘紅(一錢) 膽星(五分) 殭蠶(一錢五分炒) 菊花(二錢) 杏仁(三錢) 淡竹瀝(半杯) 薑汁(一滴,沖服)
雪乳湯
燥火。
雪乳湯中乳一杯,二冬二地藕當歸,葳蕤芍味懷山藥,枯燥咽乾營血虧。
血能養氣則氣不妄動,而陰陽得其平,營血一虧,則內失所養,而藏府皆燥火亦隨生,令人毛髮衰脫,肌膚枯槁,身熱咽乾。
生熟地(各三錢)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肥玉竹(四錢) 五味子(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 山藥(三錢) 人乳(一大杯) 藕汁(一大杯)
水二鍾煎服。
解鬱合歡湯
鬱火。
解鬱合歡鬱火平,沉香薄芍郁丹參,茯神柏子柴胡棗,橘餅當歸山梔仁。
所欲不遂,鬱極火生,心煩慮亂,身熱而躁。
合歡花(二錢) 鬱金(二錢) 沉香(五分)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茯神(二錢) 紅棗(五枚) 橘餅(四個)
黃金化毒湯
毒火。
黃金化毒川連薄,粉貝銀翹甘菊芍,丹皮竹葉渴而煩,腫痛癰瘍初起作。
癰瘍初起,腫痛大熱,煩渴引飲。
黃連(五分) 金銀花(二錢) 赤芍(一錢) 丹皮(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大貝母(二錢) 花粉(二錢) 菊花(二錢) 薄荷(一錢) 甘草(五分) 淡竹葉(二十片)
甘露飲(《局方》)
治胃中濕熱,口舌生瘡,吐衄齒血。
甘露二冬二地均,枇杷芩枳斛茵倫,合和甘草平虛熱,口爛齦糜吐衄珍。(歌本陳氏。)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甘草 枇杷葉(等分)
每服五錢。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飲。
又本事方加犀角。
導赤各半湯(《張氏醫通》名導赤瀉心湯)
治熱傳手少陰神昏。
導赤各半芩連犀,知梔滑麥草參齊,茯神薑棗燈心入,不飲不言如醉癡。
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二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口乾,不飲水,與粥則咽,不與勿思,形如醉人,熱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氣而不在血也。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犀角(五分) 知母(一錢) 山梔(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茯神(二錢) 甘草(五分)
加燈心薑棗煎。清包絡之熱,解肺胃之煩難,無導赤散中藥味而功效備。
普濟消毒飲(東垣)
治大頭天行。
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藍根侶,升柴馬勃連翹陳,殭蠶薄荷為末咀,或加人參及大黃,大頭天行力能御。(歌仍汪氏)
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黃芩(一錢) 黃連(五分) 廣皮(一錢) 甘草(五分) 元參(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馬勃(五分) 薄荷(一錢) 板藍根(三錢) 牛蒡(二錢) 殭蠶(一錢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一錢) 桔梗(一錢)
水煎服,便秘加大黃。
人參清肌散(《類證普濟本事方》人參散)
治一切血熱虛勞,去黃芩名人參柴胡散即此方。治午前發熱,氣虛無汗,若入滑石、木通又可治汗出不止。
清肌散治午前熱,氣虛無汗薑棗覓,四君夏葛芍歸柴,汗出不止軒加益。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炙草(四分) 半夏曲(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
加薑棗煎。
消斑青黛飲(陶節庵)
治胃熱發斑。
消斑青黛梔連犀,知母玄參生地齊,石膏柴胡人參草,便實參去大黃躋,薑棗煎加一匙醋,陽邪裡實此方稽。(歌仍汪氏)
熱邪傳裡,裡實表虛,陽毒發斑。
青黛(五分) 黃連(五分) 犀角(五分) 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 玄參(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五分) 生地(四錢) 柴胡(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薑棗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來蘇湯
腎勞。(晉卿)
來蘇茜貝杜牛充,二芍二沙二地冬,沙苑靈磁蓮杏子,腎勞咳血此方宗。
真陰久虧,或房室太過,水竭於下,火炎於上,身熱腰疼,咽乾口燥,甚則咳嗽吐血是為腎勞。
天冬(二錢) 麥冬(二錢)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南沙參(三錢) 北沙參(三錢) 白芍(一錢) 赤芍(一錢) 沙苑(三錢) 貝母(二錢) 磁石(四錢) 杜仲(三錢) 茜草根(二錢) 牛膝(二錢) 杏仁(三錢) 蓮子(十粒,去心)
沖和湯
怒傷。
沖和湯治鬱火生,脅痛心煩寐不成,酸棗山萸歸芍茯,苑藜橘餅棗甘參。
怒甚則脅痛,鬱極則火生,心煩意躁,筋節不利,入夜不寐。
山萸肉(二錢) 棗仁(二錢,炒研)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人參(二錢) 茯神(三錢) 甘草(五分) 沙苑(三錢) 蒺藜(三錢) 紅棗(五枚) 橘餅(四錢)
萱草忘憂湯
憂傷。
萱草忘憂桂鬱金,芍甘夏貝合歡陳,茯神柏子憂愁過,瀝淅寒熱痰不清。
憂愁太過,忽忽不樂,瀝淅寒熱,痰氣不清。
桂枝(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貝母(二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金針菜(一兩)
煎湯代水。
大安湯
驚傷。
大安湯取治驚傷,心悸筋惕龍牡嘗,酸棗柏苓參芍味,地瓜金器壓浮陽。
驚則氣浮,真陽外越,真陰不守,心悸筋惕。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五味子(五分) 牡蠣(四錢,煅研) 龍齒(二錢) 木瓜(一錢,酒炒) 棗仁(二錢,炒研) 地黃(五錢) 人參(二錢) 茯苓(二錢) 柏仁(二錢)
金器一具同煎。
酸棗仁湯(《金匱》)
治虛勞虛煩不得眠及盜汗。
酸棗仁湯出玉函,川芎知母茯苓甘,陰虛腦熱難成寐,涼胃疏肝夜不煩。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川芎(一兩)
天真丸(《御藥院方》)
治一切亡血過多,形體消瘦,飲食不進,腸胃滑泄,津液枯竭。
天真丸用天門歸,山藥蓯蓉羊肉煨,白朮參耆糯米飯,噓枯澤槁奪春回。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 肉蓯蓉(十兩) 當歸(十二兩) 山藥(十兩) 天冬(一斤,去心焙)
上四味為末,安羊肉內,用陳酒四瓶煨,令酒盡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爛,再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二兩,白朮末二兩,糯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早晚各服一百丸,溫酒送下。
桑菊愈風湯
風傷腦。(晉卿)
桑菊愈風腦漏劑,風傷鼻塞流清涕,芎歸杏貝黑芝麻,枳桔蔓荊呼吸利。
賊風侵人,隨吸之氣上徹於腦,以致鼻竅不通,時流清涕。此風傷之腦漏也。
桑葉(三錢) 杭菊(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川貝(二錢) 蔓荊子(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枳殼(一錢) 杏仁(三錢) 川芎(八分) 黑芝麻(一撮)
清肝透頂湯
火傷腦。
清肝透頂鼻流黃,外鑠內燔腦部傷,丹桔蟬羚陳橄欖,夏枯玄決薄荷桑。
陽邪外鑠,肝火內燔,鼻竅半通時流黃水,此火傷之腦漏也。
羚羊角(一錢五分) 夏枯草(二錢) 石決明(八錢) 粉丹皮(一錢五分) 玄參(一錢) 桔梗(一錢) 蟬衣(一錢五分) 薄荷(一錢) 桑葉(二錢) 陳橄欖(二枚)
通陽聖化湯
寒傷腦。
通陽聖化寒傷腦,鼻塞涕流冬月保,羌芷辛夷芎附歸,天麻白朮姜紅棗。
冬月邪寒,感冒重陰,寒氣侵腦,鼻竅不通,時流淚涕,此寒傷之腦漏也。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香附(二錢) 白朮(一錢五分) 羌活(一錢) 白芷(五分,酒蒸) 辛夷(一錢,切) 天麻(六分) 紅棗(五枚) 姜(三片)
豢龍湯
豢龍膝薄羚羊牡,丹麥沙參荊貝母,石斛夏枯茜藕茅,衄由肺竅清肝火。
肝火蘊結,驟犯肺穴,逼血上行而從鼻出。醫用犀角地黃湯多心腎之藥以治肝肺,宜其格不相入,是以百無一效,弊在拘執古方不明經絡也。此方專治鼻衄,無不應手。
羚羊角(一錢五分) 牡蠣(四錢) 石斛(三錢) 南沙參(四錢) 麥冬(一錢五分,青黛少許拌) 川貝(二錢,去心研) 夏枯草(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五分) 黑荊芥(一錢) 薄荷炭(一錢) 茜草根(二錢) 牛膝(二錢) 白茅根(五錢) 藕(五大片)
附方:
鼻衄不止,用河蚌肉、側柏葉同搗爛,調塗額上,甚則用涼水噴心,即止,屢試屢效。(軒)
又方:
羚羊角(五分) 石膏(六錢) 石斛(三錢) 生地(八錢)
煎服。
蒼玉潛龍湯
齒牙出血。
蒼玉潛龍斛藕茅,龜龍羚角地黃膏,沙丹白芎天花粉,陽亢陰虛齒血饒。
胃火熾甚,肉不附骨,血熱上湧,故牙宣出血。其牙不宣而出血者,乃陰虛陽亢龍雷之火沖激胃經所致,多則血流盈盞,晝夜十餘次,面紅目赤,煩擾不安,多服此方乃愈。
龜板(六錢) 生地(四錢) 沙參(四錢) 石膏(三錢) 石斛(三錢) 龍齒(二錢) 花粉(二錢) 丹皮(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羚羊角(一錢五分) 藕(三兩) 茅根(五錢)
歸桂化逆湯
關格。
歸桂化逆芍苓青,玫瑰蒺藜歡鬱金,木降二香牛膝棗,疏肝理氣胃和平。
肝氣犯胃,食入作吐,宜於調養營衛之中,解鬱和中,平肝理氣。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肉桂(五分) 青皮(一錢) 茯苓(二錢) 蒺藜(四錢) 鬱金(二錢) 合歡花(二錢) 木香(五分) 牛膝(二錢) 玫瑰花(五分) 紅棗(五枚) 降香(五分)
資液救焚湯(程氏)
治五志厥陽之火。
資液救焚紫石英,寒水滑石柏麻仁,姜犀二汁阿膠地,生脈散與炙甘行。
鮮生地(二錢,取汁) 麥冬(二錢,取汁) 人參(一錢五分,人乳拌蒸) 炙甘草(一錢) 阿膠(一錢) 胡麻仁(一錢,炒研) 柏子仁(七分,炒) 五味子(四分) 紫石英(一錢) 寒水石(一錢) 生犀汁(磨,二分) 滑石(一錢二分,敲碎不為末) 生薑汁(二茶匙)
除四汁及阿膠共八味,用名山泉水四鍾,緩火煮至一杯半,去滓入四汁及阿膠,再緩火略煎至膠烊化斟出,調牛黃末五釐,日中分二三次熱服,空朝先服附桂八味丸三錢。
附方:胡桃肉湯
胡桃過口腎肝傷,食脹賁門土不強,姜夏茯萸牛膝草,金鈴歸桂芍沉香。
肝腎兩虧,脾土失運,納食則脹,甚則脘痛至臍,久恐上為關格,下為便艱,衰年難愈,善調庶幾有瘳。
當歸(三錢) 官桂(一錢) 茯苓(三錢) 甘草(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 牛膝(三錢) 川楝子(二錢) 白芍(三錢) 沉香(一錢) 吳萸(一錢) 生薑(一片) 胡桃肉(三錢,過口)
薑桂二陳湯
肺寒而咳畏寒多注。(晉卿)
薑桂二陳蘇杏仁,苡以葶藶當歸術,脘悶須將甘草除,水邪射肺寒而咳。
水邪射肺,水冷金寒,咳吐痰沫,胸脘作悶,肌膚懍冽。
炮姜(五分) 桂枝(五分)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葶藶子(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蘇子(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保肺濟生丹
肺虛而咳,火升失血。
濟生五味沙人參,玉竹二冬杏茜根,貝母貞苓山藥藕,咽疼失血肺虛尋。
肺虛而咳,肌表微熱,神倦氣短,不時火升,失血咽痛。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沙參(四錢) 五味子(五分) 玉竹(三錢) 女貞子(二錢) 茯苓(二錢) 山藥(三錢) 貝母(二錢) 茜草根(二錢) 杏仁(三錢) 藕(三兩,切片煎湯代水)
降氣和中湯
肺實而咳,痰稠喘滿。
降氣和中醫肺實,痰稠喘滿生薑汁,夏貝蘇蔞芥杏萊,沉香浮石桑皮橘。
肺實而咳,胸脘喘滿,時吐稠痰,宜降氣和中。
蘇子(一錢五分) 沉香(五分) 海浮石(三錢) 蔞仁(四錢) 萊菔(二錢) 芥子(一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桑皮(二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薑汁(兩小匙,沖服)
金牛湯
塞金不鳴。
金牛蘇杏芥麻黃,蔞貝沉香橘夏桑,枇杷蜜炙音難出,金塞不鳴痰喘嘗。
肺實而咳,胸脘喘滿,時吐稠痰,甚者痰氣閉結,語音不出,此為塞金不鳴。
鬱金(二錢) 牛蒡(三錢,炒研) 陳麻黃(四分,蜜水炙) 蔞仁(三錢) 蘇子(一錢五分) 白芥子(一錢) 沉香(五分)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桑皮(二錢) 枇杷葉(兩張,刷毛蜜炙)
玄妙散
心咳,痰少不寐。
玄妙咳由手少陰,心煩不寐竹燈薪,沙玄桔貝丹參麥,夜合茯神柏杏仁。
心經之咳,痰少心煩,夜不成寐。
玄參(一錢五分) 丹參(三錢) 沙參(四錢) 茯神(二錢) 柏仁(二錢) 桔梗(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硃砂拌)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夜合花(二錢) 淡竹葉(十張) 燈薪(三尺)
丹青飲
肝咳,脅痛頭眩。
丹青飲用赭旋覆,桑菊苑蒺沙斛麥,杏貝橘紅怒易生,咳而脅痛頭昏服。
肝經之咳,痰少脅痛,易怒頭眩。
赭石(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青黛拌) 杭菊(二錢) 石斛(三錢) 蒺藜(三錢) 沙苑(三錢) 沙參(四錢) 桑葉(一錢) 橘紅(一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旋覆花(一錢,絹包)
山虎湯
腎咳,痰咸花黑。
山虎痰咸腎咳嗆,參苓故紙人乳姜,蛤蚧杏仁山藥貝,麥冬生地與沉香。
腎經之咳,或嗆,或喘,痰味鹼而有黑花。
蛤蚧尾(一對,酒洗) 生地(六錢,切片,蛤粉炒) 沉香(五分) 破故紙(一錢五分,合核桃仁拌炒) 人參(二錢) 沙參(四錢) 茯苓(二錢) 山藥(三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 人乳(半杯) 薑汁(兩滴,同沖服)
迴風養臟湯
大腸咳,咳而遺矢。
迴風養藏貝沙參,枳朮桑前茯苡仁,橘紅蘇子兼荷蒂,培土清金風不生。
風陽外鑠,肺熱移於大腸,更兼風入空竅,咳而遺矢,當培土化熱,兼以息風為治。
沙參(四錢) 蘇子(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前胡(一錢) 桑葉(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苡仁(四錢) 橘紅(一錢) 貝母(二錢) 荷葉蒂(一枚)
潔宮湯
小腸咳,咳而失氣。
潔宮姜遠茯神沙,貝夏歸陳術麥砂,下焦失氣小腸咳,移自心經治勿差。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下口接大腸之上口,小腸化則大腸通,小腸咳則氣達於大腸,故下焦之濁氣不時宣泄也。
沙參(四錢) 茯神(二錢)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 歸身(二錢) 麥冬(二錢) 貝母(二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白朮(一錢) 砂仁(一錢) 姜(三片)
通理湯
三焦咳,久而面浮。
通理三焦肺胃戕,面浮氣逆咳延長,歸苓枳朮姜砂樸,夏苡青陳蘇子桑。
久咳則三焦俱病,聚於胃關,於肺,咳而腹滿,不欲飲食,多涕吐而面浮腫,氣逆宜通,理法治之。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苡仁(四錢) 枳殼(一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厚朴(一錢) 蘇子(一錢五分) 桑皮(二錢) 砂仁(一錢) 青皮(一錢) 姜(三片)
補肺阿膠散(錢氏)
治肺虛有火,咳無津液而氣哽者。
補肺阿膠馬兜鈴,鼠黏甘草杏糯停,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嗽哽寧。(歌仍汪氏)
阿膠(一兩五錢) 馬兜鈴(一兩) 甘草(一兩) 牛蒡子(一兩) 杏仁(七錢) 糯米(一兩)
水煎分溫服。
神芎導水丸(劉河間)
治一切熱痰鬱結。
神芎導水芩連醜,大黃滑石蘇荷偶,每服無過三十丸,一切風痰積熱走。
黃芩(一兩) 黃連(五錢) 川芎(五錢) 薄荷(五錢) 大黃(一兩) 滑石(四兩) 黑醜(二兩)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
附註:
凡老弱虛人,脾胃經虛,風熱遏郁,色黑齒槁,身瘦萎黃,或服甘熱過度成三消等病,以及肢體躁擾,神志怫鬱者均宜之。惟臟腑滑泄,或裡寒脈遲,或婦人經病,妊娠產後,血下不止者均忌之。
又:
治心經積熱,風痰壅滯,頭目昏眩赤腫,口舌生瘡,牙齒疳蝕,或遍身瘡疥,咽膈不利,驚惕怔忡,煩躁多渴,或二利閉澀,或積熱腹滿,驚風潮搐,或水腫外內俱實,及熱證久病熱鬱,常服除腸胃積滯。止血加蒲黃;濕熱腰脅腫滿加甘遂一兩;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兩;久毒熱腫腹痛加芒硝一兩;關節不利加羌活一兩;腸胃結滯加郁李仁一兩;腰腿沉重加商陸一兩;婦人血病下惡物加肉桂五錢。
清氣化痰丸(驗方)
治熱痰。
清氣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實苦蔞實,芩苓薑汁為糊丸,氣順火消痰自失。(歌仍汪氏)
半夏(薑製) 膽星(各一兩五錢) 橘紅 枳實(麩炒) 杏仁(去皮尖) 蔞仁(去油) 黃芩(酒炒) 茯苓(各一兩)
淡薑汁和丸,每服三錢。
半夏天麻白朮湯(東垣)
治風痰昏眩,頭痛如裂,四肢厥冷。
半夏天麻白朮湯,參耆橘柏及乾薑,苓瀉麥芽蒼朮曲,太陰痰厥頭痛良。(歌仍汪氏)
半夏(一錢) 麥芽(三錢) 神麯(三錢) 白朮(一錢) 蒼朮(一錢) 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天麻(六分) 乾薑(三分) 黃柏(五分)
研末,每用五錢煎服。
代赭旋覆湯(仲景)
用治痞硬噫氣,用治風痰入肺久經吼咳者屢效,勝鵝梨散。(軒)
代赭旋覆用人參,半夏甘姜大棗臨,重以鎮逆咸軟痞,痞硬噫氣力能禁。(歌仍汪氏)
赭石(一兩) 人參(二兩) 旋覆(三兩) 甘草(三兩) 半夏(半斤) 生薑(五兩) 棗(十二枚)
三子養親湯(韓)
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
蘇子行氣,芥子除痰,萊菔子消食,各微炒研煎服。
葦莖湯(《千金》)
治肺癰。
葦莖(二升,先煮) 苡仁(五合,炒) 絲瓜瓣(五合) 桃仁(去皮尖,炒研,五十粒)
再服當吐膿,則藥力行而癰潰。
用上二方合治肺氣壅塞致成肺癰,咳吐膿氣甚腥穢者屢效,勝石花湯。(軒)
三子養親蘇芥菔,葦莖桃苡仁瓜服,咳吐如膿氣甚穢,肺家癰潰能痊復。(軒)
祛寒平胃散
寒邪結胸。(晉卿)
祛寒平胃草須芟,歸郁香砂佛手柑,佩蘭白茯炮薑炭,胸痞因塞體倦參。
寒氣遏抑則胃陽不通,故中脘痞滿、四肢倦怠。
炮姜(五分) 廣皮(一錢) 茅朮(一錢) 厚朴(一錢) 佩蘭(一錢) 歸身(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鬱金(二錢) 佛手柑(五分)
梔子解鬱湯
風熱結胸。
梔子解鬱郁梔投,蘇梗連翹葛豉蔞,淡竹茅根薄荷葉,心煩脘悶熱當求。
風熱內鬱則胸脘煩悶、心神焦躁。
黑山梔(二錢) 瓜蔞果(一個切) 連翹(二錢) 薄荷(一錢) 葛根(二錢) 蘇梗(一錢五分) 豆豉(三錢) 鬱金(二錢) 淡竹葉(二十張) 白茅根(五錢)
竹瀝滌痰湯
痰氣結胸。
竹瀝滌痰薑汁桑,決明天竺貝羚羊,杏仁全福瓜蔞果,火盛痰壅氣結殃。
痰隨火升壅於中脘。
川貝母(二錢) 天竺黃(六分) 羚羊角(一錢五分) 炙桑皮(二錢) 瓜蔞仁(四錢) 石決明(八錢) 杏仁(三錢) 全福花(一錢絹包)
淡竹瀝半杯、薑汁兩滴同沖服。
玉露散
癉瘧。
玉露散醫熱不寒,證名癉瘧斛梨山,茯苓杏貝沙參麥,玉竹蔞根肌鑠餐。
肺素有熱,腸氣盛而不衰,故但熱而不寒,令人消鑠脫肉,名曰癉瘧。
肥玉竹(四錢) 花粉(二錢) 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 石斛(三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二錢) 山藥(三錢) 梨(三十片)
清脾飲(嚴氏)
治瘧疾,熱多寒少,口苦嗌乾,小便赤澀,脈來弦數。
青皮 厚朴 炒柴胡 黃芩 半夏(制) 甘草(炙) 茯苓 白朮 草果(煨) 生薑
瘧不止,加酒炒常山一錢,烏梅一兩;大渴加麥冬、知母。
附註:
清營分之熱邪,使仍從衛出,而脾部為之一清。
導黃湯
陽黃。
導黃火盛發陽黃,濕熱薰蒸燥渴將,萆粉梔翹通葛茯,車前茵澤苡仁湯。
面目發黃,口燥而渴,小便赤澀,胃火熾盛,涇熱熏蒸,是為陽黃。
葛根(一錢) 花粉(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 茵陳(三錢) 萆薢(二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茵陳玉露飲
酒癉。
茵陳玉露二陳施,草去拈來斛玉梔,花粉葛根萆薢薏,酒勞成癉面如黧。
居恆嗜飲,濕火熏蒸,面目發黃,甚則黑,心中嘈雜,雖食甘芳如啖酸辣,小便赤澀是為酒癉。
茵陳(三錢) 玉竹(三錢) 石斛(三錢) 花粉(二錢) 葛根(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萆薢(二錢)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祛煩養胃湯
中消。
祛煩養胃斛沙參,花粉石膏玉竹苓,夏陳麥冬山藥蔗,中消痰火此方珍。
痰入胃中,與火相乘,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於消鑠,經所謂除中,言常虛而不能滿也。宜清陽明之熱,潤燥化痰。
鮮石斛(五錢) 熟石膏(四錢) 天花粉(三錢) 南沙參(四錢) 大麥冬(二錢) 玉竹(四錢)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甘蔗(三兩,煎湯代水)
玉華煎
氣痿。
玉華煎治足無力,肺氣空虛麥味膝,葳蕤薯斷術參苓,元米煎湯救痿躄。
肺陰傷則元氣薄弱而不能下行,故足膝無力而不能任地,是為氣痿。
玉竹(四錢) 五味(一錢) 麥冬(三錢) 沙參(四錢) 黨參(四錢) 茯苓(一錢) 白朮(一錢) 山藥(三錢) 川斷(二錢) 牛膝(二錢) 元米(一撮,煎湯代水)
調榮通脈湯
脈痿。
調榮通脈黨丹參,天地歸連斷茯神,白朮柏仁桑膝棗,下虛上實脈痿珍。
心陽上亢,在下之脈亦厥逆而上,上愈實則下愈虛,故為脈痿,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抑而不可提挈,足脛縱緩皆脈不通而懈弛也。
天冬(二錢) 生地(五錢) 丹參(三錢) 柏仁(二錢) 當參(四錢) 茯神(二錢) 白朮(一錢) 黃連(四分,酒炒) 當歸(二錢) 川斷(二錢) 牛膝(二錢) 紅棗(十枚) 桑皮(一尺)
水木華滋湯
筋痿。
水木華滋筋膜乾,拘攣口苦芍歸丹,牛羊梔地瓜參茯,人乳桑枝術斷咸。
肝膽相連,肝熱則膽亦熱,膽汁內沸故發為口苦,血為火劫,不能養筋,筋急而攣故為筋痿。
生地(五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丹皮(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羚角(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酒炒) 黨參(四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川斷(二錢) 牛膝(二錢) 人乳(一杯) 桑枝(一尺)
溫經養榮湯
風痹。
溫經養榮甜瓜子,艽桂香歸薑棗杞,瓜桑芍斷二地黃,獨活鹿筋風痹理。
血不榮筋,風入節絡,木燥筋攣,先用大劑補血去風,後即加入參苓白朮以補氣分營衛平調,方無偏勝之患。
生地(三錢,切片,紅花炒) 熟地(三錢,切片,砂仁炒) 鹿筋(五錢,切片) 木瓜(一錢,酒炒) 川斷(二錢) 枸杞(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獨活(一錢,酒炒) 桂枝(五分) 秦艽(一錢) 木香(五分) 甜瓜子(三錢,炒,研) 紅棗(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可與後方參用。(軒)
龍火湯
痛痹。
龍火蠶砂鹿角霜,蓯蓉獨斷桂歸香,參苓朮芍姜紅棗,氣血平調痛痹良。
營衛受寒,不通而痛,宜調養氣血,溫通經絡。
肉蓯蓉(三錢) 肉桂(五分) 黨參(四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歸身(二錢,酒炒) 白芍(一錢,酒炒) 木香(五分)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 鹿角霜(四錢) 蠶砂(三錢) 紅棗(十枚) 姜(三片)
立極湯
著痹。
立極參苓獨附收,苡仁二術杜歸牛,棗姜故紙和川斷,燥濕強脾著痹瘳。
濕氣勝者重著難移,濕從土化,病在肌肉不在筋骨,所謂腰間如帶五千錢者是也,當補土燥濕。
黨參(四錢) 附子(六分) 當歸(二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破故紙(一錢五分) 杜仲(二錢)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 牛膝(二錢) 紅棗(五枚) 姜(三片)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桑樸湯
肺痹。
桑樸二陳草不題,蘇沉杏貝郁蔞皮,生薑佛手平煩嘔,肺胃俱傷喘滿宜。
肺氣受邪,從胃而上,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煩滿而喘,其作嘔,則胃亦受邪,水穀之氣不安也。
桑皮(二錢) 厚朴(一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沉香(五分) 蘇子(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蔞皮(二錢) 貝母(二錢) 鬱金(二錢) 佛手(五分) 姜(三片)
三靈湯
肝痹。
三靈湯治肝脾胃,渴脹夏青瓜子善,逍遙除卻薄姜甘,齒決葛根羚角薦。
肝火上升犯胃,故胃熱而渴,肝氣下行克脾,故脾弱而脹,宜養血疏肝兼調脾胃。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龍骨(二錢) 石決明(六錢) 半夏曲(三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 茯神(二錢) 白朮(一錢) 青皮(一錢) 冬瓜子(三錢,煎湯代水)
安貞湯
脾痹。
安貞湯內用四君,草去姜歸砂樸增,桑夏陳櫞蘇杏子,塞而咳嘔令難行。
脾病故四肢懈惰,土敗則金衰故發咳,脾病則胃亦病故嘔汁,地氣上升天氣不降乾金之令不行,故上為大塞。
黨參(四錢) 炮姜(六分) 當歸(二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 桑皮(二分) 杏仁(三錢) 蘇子(一錢五分) 陳香櫞皮(六分)
利濟湯
胞痹。
利濟湯名治胞痹,清涕上流小便秘,歸芍青陳枳澤苓,沉香牛膝車小薊。
熱結膀胱,水液滿而不出,故少腹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足太陽之脈從巔絡腦氣閉,故上流清涕。
澤瀉(一錢五分) 沉香(五分)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赤苓(二錢) 當歸(二錢) 赤芍(一錢) 廣皮(一錢) 牛膝(二錢) 車前(二錢) 小薊根(五錢)
栝蔞薤白半夏湯
《金匱》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瓜蔞果(一枚) 薤白(三兩) 半夏(三兩)
白酒四升同煮,取一升半分溫服。
吳茱萸散
《證治準繩》湯,腸痹寒濕內搏,腹痛氣急,大便飧泄。
吳茱萸散草乾姜,蔻樸砂陳曲術良,痛而飧泄為腸痹,研末和調米飲嘗。
吳茱萸(五錢) 乾薑(五錢) 甘草(五錢) 砂仁(一兩) 炒神麯(一兩) 肉豆蔻(五錢) 白朮(一兩) 厚朴(一兩) 陳皮(一兩) 良薑(五錢)
研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下。
羌活湯
治皮痹。皮中狀如蟲行,腹脅脹滿,大腸不利,語不出聲。
羌活湯中加味辛,參苓朮附杏丹參,桂麻白蒺通檳地,郁枳菖姜萆薢羚。
羌活 細辛 附子 沙參 羚羊角 白朮 生地 官桂 枳殼 五加皮 麻黃 杏仁 丹參 萆薢 白蒺藜 五味 菖蒲 木通 檳榔 郁李仁 赤苓(各等分) 生薑(五片)
水煎分溫服。
升麻湯
劉河間治熱痹,肌肉極熱,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縮,皮毛變紅黑。
升麻參茯羌防桂,犀羚竹瀝姜三片,或將地斛易犀羚,體如鼠走肌熱痹。
升麻(一錢) 人參(一錢) 茯神(二錢) 犀角(一錢) 羚羊角(一錢) 官桂(三分) 防風(五分) 羌活(五分) 生薑(三片) 竹瀝(半杯)
犀角散
治神情恍惚,恐畏悶亂不得睡,及語言錯亂,是為心痹。
犀角羚羊天竺黃,天麻升麻麥麝香,沙丹參共人參茯,齒獨冰牛草遠防。
犀角(一錢) 羚羊角(一錢) 人參(二錢) 沙參(三錢) 防風(一錢) 天麻(一錢) 天竺黃(一錢) 茯神(二錢) 升麻(一錢) 獨活(一錢) 遠志(一錢) 麥冬(一錢三分) 甘草(一錢) 龍齒(一錢) 丹參(一錢) 牛黃(一分) 麝香(一分) 冰片(一分)
研末,每服一錢五分,麥冬湯調服。
離照湯
心脹。(伯雄)
離照心煩臥不安,陰陽相戰茯神丹,朱沉琥珀青陳郁,柏子姜皮燈草參。
心本純陽,寒邪來犯,陰陽相戰,故煩滿短氣而臥不安也。治鬚髮其神明,摧蕩邪氣,使浮雲不能蔽日,自然離照當空太陽之火不煩補助也。
琥珀(一錢) 丹參(三錢) 硃砂(五分) 茯神(三錢) 柏仁(二錢) 沉香(五分) 廣皮(一錢) 青皮(一錢) 鬱金(二錢) 燈心(三尺) 姜皮(五分)
溫肺桂枝湯
肺脹。
溫肺桂皮歸化橘,桑皮蔞果生薑汁,茯苓蘇子夏沉香,氣逆寒壅虛脹咳。
肺為主氣之臟,居於至高,寒氣逆上,肺氣壅寒,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虛滿而喘咳,當溫肺降氣以解寒邪。
桂枝(五分)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沉香(五分) 蘇子(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二分) 瓜蔞果(四錢) 桑皮(二錢)
薑汁兩小匙沖服。
青陽湯
肝脹。
青陽化濁延柴胡,青廣二皮白蒺烏,姜郁木香椒廿四,脅連小腹脹疼舒。
肝為將軍之官,氣血皆盛,但木喜條達,寒氣上逆,則兩氣相積而肝木怒張脅下肝之本位,痛引小腹則壅極而決矣,當疏肝化濁。
青皮(一錢五分,醋炒) 柴胡(一錢,醋炒) 蒺藜(四錢) 烏藥(一錢) 炮姜(五分) 廣皮(一錢) 延胡(一錢,酒炒) 木香(五分) 鬱金(二錢) 花椒子(二十四粒,打碎)
薑朮二仁湯
脾脹。
薑朮二仁湯苡砂,香歸陳夏樸苓芽,體疲善噦為脾脹,扶土祛寒滲濕佳。
脾為濕土而主四肢,寒氣乘之,則土德衰而真陽不運,故善噦而肢體疲重,夜臥不安也。當扶土滲濕,兼解寒邪。
炮姜(五分) 白朮(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一錢) 當歸(二錢) 苡仁(八錢,炒) 砂仁(一錢) 厚朴(一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生熟穀芽(各四錢,煎湯代水)
溫泉湯
腎脹。
溫泉腰痛下元虛,腎臟寒凝附子須,烏藥青陳牛故紙,姜歸杜木小茴俱。
腎本屬水,寒乘之水,寒則成水,氣益堅凝,坎中之真陽不能外達,故腹滿引背,時形困苦,腰髀痛則下元虛寒,營血不能流灌也。當溫腎祛寒。
當歸(二錢) 附子(八分) 小茴香(一錢) 破故紙(一錢五分,胡桃肉拌炒) 烏藥(一錢) 杜仲(三錢) 牛膝(二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青皮(一錢) 生薑(三片)
通幽化濁湯
小腸脹。
通幽化濁枳蔞仁,烏藥車前通樸青,廣木穀芽姜赤茯,小腸脹在便通行。
小腸為受盛之官,居胃之下,受盛水穀而分清濁,水液滲於前,糟粕歸於後,寒氣上逆則化物不出,故少腹脹引腰而痛也。當分理水道,俾二便通行則脹滿自解。
枳殼(一錢五分) 青皮(一錢五分) 木通(一錢五分,酒炒) 車前子(二錢) 赤苓(二錢) 蔞仁(三錢) 厚朴(一錢) 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穀芽(三錢) 炒姜(三大片)
既濟湯
膀胱脹。
既濟膀胱氣不通,車前牛膝苡仁攻,廣皮瞿麥葵花子,歸桂沉香澤瀉從。
膀胱主藏津液,氣化則出,寒氣上逆則水氣窒塞不通,故少腹滿而小便癃也。當理氣行水俾寒水得真陽而通利。
當歸(二錢) 肉桂(五分) 沉香(五分) 廣皮(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牛膝(二錢) 瞿麥(二錢) 車前(二錢) 苡仁(四錢) 葵花子(四錢,炒,研,同煎)
附方:
嘗外用蠹魚、豆豉、肉桂、麝香、炒鹽薑蔥和搗成餅,貼臍治小便癃神效。(軒)
金匱防己黃耆湯
治水腫。
防己(一兩) 黃耆(一兩) 白朮(三兩) 甘草(五錢)
棗一枚,姜七片水煎分溫服。
實脾散
虛寒陰水,便利不渴而腫脹。(嚴氏)
實脾苓朮與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附姜兼厚朴,虛寒陰水效堪佳。(歌仍汪氏)
症見色悴聲短,乃脾腎虛寒,若徒事破氣利濕,益加憔悴,宜用香砂六君合溫腎滲濕之劑。
厚朴(一兩) 白朮(一兩) 木瓜(一兩) 大腹皮(一兩) 附子(一兩) 木香(一兩) 草果(一兩) 茯苓(一兩) 甘草(五錢)
每用四錢水煎服。
舟車丸
燥實除水。口渴面赤,氣粗便秘而腫脹者。(河間)
舟車牽牛及大黃,遂戟芫花又木香,青皮橘皮加輕粉,燥實陽水卻相當(歌仍汪氏)。水腫水脹,形氣俱實。
黑牽牛(一兩) 芫花(一兩) 青皮(一兩) 大黃(二兩,酒浸) 甘遂(一兩) 煨大戟(一兩) 橘紅(一兩) 木香(五錢) 輕粉(一錢)
水泛丸,每服三十粒。
迴風外解湯
盛風下利。(伯雄)
迴風外解鮮荷葉,葛豉柴前陳枳桔,蘇荷術茯生薑皮,感風下利身偏熱。
感風下利,肝臟受邪,身熱脈微弦,宜表解之。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前胡(一錢) 桔梗(一錢) 枳殼(一錢) 葛根(二錢) 豆豉(三錢) 廣皮(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姜皮(六分) 荷葉(一角)
溫中化濁湯
寒利。
溫中化濁烏茴姜,術樸陳苓廣木香,佛手當歸寒下利,脈沉加附總回陽。
感寒下利,腎藏受邪,腹痛肢冷,舌白口不渴,脈按沉細。
炮姜(五分) 小茴香(一錢) 烏藥(一錢) 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厚朴(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佛手柑(五分)
甚者加附子。
消炎化毒湯
火利。
消炎化毒大黃投,渴利腹疼膿血稠,芩芍歸連通粉草,銀花淡竹青皮求。
火盛下利,心臟受邪,晝夜不休,渴飲腹痛,時下膿血。
黃連(六分) 黃芩(一錢) 大黃(四錢) 銀花(二錢) 甘草(五分) 花粉(二錢) 木通(一錢) 青皮(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淡竹葉(二十張)
大順湯
肝鬱下利。
湯名大順蒺煨姜,枳樸青陳烏郁香,橘餅術苓肝鬱利,脅連腹痛保平康。
肝鬱下利,脅痛腹痛,噫氣食少。
蒺藜(四錢) 鬱金(二錢) 烏藥(一錢) 廣木香(五分) 廣皮(一錢) 川厚朴(一錢) 枳殼(一錢) 小青皮(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橘餅(四錢) 煨姜(三片)
育金煎
白滯。
育金蓮子並沙參,薯馬歸陳斛術苓,氣液大傷成白滯,口中燥渴咳微聞。
肺熱移於大腸,口燥微咳,下利白滯。
沙參(三錢) 石斛(三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五分) 山藥(三錢) 料豆(三錢) 當歸(二錢) 橘紅(一錢) 蓮子(二十粒,打碎去心)
倉廩湯(《補遺方》)
即人參敗毒散去薄荷加陳倉米各等分,每服五錢,姜三片水煎服。
治噤口痢,有熱毒氣衝心,食入即吐,上方及此皆痢疾善後妙法。
槐花散(張潔古)
治腸風血痢。
槐花 青皮 荊芥穗(等分)
研末,每用五錢水煎服。
香連丸(局方)
治下利赤白,裡急後重。
黃連(二十粒,吳茱十五,炒赤去之) 木香(四兩八錢八分)
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生地黃湯(證治準繩方)
治熱痢不止。
生地(五錢) 地榆(七錢五分) 甘草(二錢五分)
水煎服。
香芷湯
風邪頭痛。(晉卿)
香芷湯中歸蔓芎,黑芝麻與桔防風,蟬衣桑菊流清涕,鼻塞頭疼肌表松。
肌表不固,太陽受風,巔頂作痛,鼻竅微塞時流清涕。
香附(二錢) 白芷(六分)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八分) 防風(一錢) 桑葉(一錢) 菊花(二錢) 蟬衣(一錢) 蔓荊子(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黑芝麻(三錢)
羚羊角湯
風火頭痛。
羚羊角湯痛如劈,壯水柔肝風火息,夏枯龜板決丹蟬,地芍菊荷柴棗協。
肝陽上升,頭痛如劈,筋脈掣起,痛連目珠,當壯水柔肝以息風火。
羚羊角(二錢) 龜板(八錢) 生地(六錢) 白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薄荷(一錢) 菊花(二錢) 夏枯草(一錢五分) 蟬衣(一錢) 紅棗(十枚) 生石決(八錢,打碎)
羚羊角可改用石斛。
養血勝風湯
血虛頭痛。
養血勝風頭腦空,血虛眊眩芍歸芎,柏仁地味酸紅棗,桑葉黑芝杞菊花。
血虛頭痛,自覺腦空,目眊而眩,宜養血勝風。
生地(六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枸杞(三錢) 五味子(五分) 酸棗仁(一錢五分) 柏子仁(二錢) 杭菊(二錢) 桑葉(一錢) 紅棗(十枚) 黑芝麻(三錢)
黃連清火湯
風火眼痛。
黃連清火淨蟬衣,赤芍玄參歸尾皮,前貝荊防桑竹葉,芝麻燈草菊花齊。
目睛紅腫,眵淚多而目中如有沙子者,火盛也。
黃連(五分) 元參(一錢五分) 歸尾(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丹皮(一錢五分) 貝母(二錢) 荊芥(一錢) 防風(一錢) 桑葉(一錢) 蟬衣(一錢) 前胡(一錢) 菊花(二錢) 竹葉(十張) 燈心(三尺) 黑芝麻(三錢)
滋陰降火湯
虛火眼痛。
滋陰降火貝沙參,杏貞丹苓地決明,山藥麥冬蟬料豆,精珠珠痛眼科珍。
目睛不腫,微紅羞明,眼珠作痛,此為陰虛夾火,法宜滋降。
生地(六錢) 女貞子(二錢) 山藥(三錢) 丹皮(二錢) 茯苓(二錢) 料豆(三錢) 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 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穀精珠(一錢五分) 蟬衣(一錢) 生石決(六錢,打碎)
清熱胃關煎
齒痛。
清熱胃關甘蔗煎,薄荷石斛地黃鮮,龜板蔞根翹葛桔,齒牙虛痛腎陰虧。
齒屬於腎,腎為胃關,腎虧而夾有胃火,水不能制故浮陽作痛。
生地(六錢) 龜板(八錢) 花粉(三錢) 石斛(三錢) 薄荷(一錢) 葛根(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甘蔗(三兩)
同煎。
清心飲
舌痛腫脹。
清心舌卷痛難言,犀角蒲黃燈草連,參用丹玄翹薄茯,蔞皮竹葉數流涎。
舌卷而腫,塞口作痛,難於語言,此心陽熾盛也。先用生蒲黃三錢泡湯頻漱,再服清心飲。
川雅連(五分) 蒲黃(一錢五分) 犀角(五分) 元參(一錢五分) 丹參(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蔞皮(三錢) 茯苓(二錢) 薄荷(一錢) 竹葉(二十根) 燈心(三尺)
甚則舌赤,伸出口外,用青布蘸薄荷水沫之即縮,但涎沫不止須旬月乃愈。(軒)
大澤湯
舌痛絳紅。
大澤滋陰天氣人,茯神蛤粉藕丹參,柏仁斛麥燈龜板,舌絳邊尖破碎疼。
舌色絳紅,邊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乃陰液大虧,心火上熾也。
天冬(二錢) 生地(六錢) 人參(一錢五分) 龜板(八錢) 大麥冬(一錢五分) 茯神(二錢) 柏子仁(二錢) 蛤粉(四錢) 丹參(二錢) 鮮石斛(二錢) 燈心(三尺) 藕(五大片)
馴龍馭虎湯
喉舌作痛。
馴龍馭虎真珠母,地黃斛玉沉香乳,蔞荷蓮芍柏子霜,喉舌作痛驚悸愈。
驚悸氣促,喉舌作痛。
龍齒(二錢) 琥珀(一錢) 真珠母(八錢) 生地(六錢) 玉竹(四錢) 蔞皮(三錢) 石斛(三錢) 柏子霜(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薄荷(一錢) 蓮子(二十粒,打碎,勿去心) 沉香(四分,人乳磨沖)
抑木和中湯
肝強脘悶。
抑木和中湯蒺藜,茯苓歸郁青陳皮,白茅二術香砂樸,佛手檀香脘悶施。
左關脈弦,右略沉細,為肝氣太強,脾胃受制耳,故中脘不舒,飲食減少。
蒺藜(四錢) 鬱金(二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茅朮(一錢) 白朮(一錢) 厚朴(一錢) 砂仁(一錢) 青皮(一錢) 陳皮(一錢) 木香(五分) 佛手(五分) 白檀香(五分)
調榮斂肝飲
肝虛作痛。
調榮斂肝肝已虛,棗仁枸杞木香阿,芎歸芍味陳皮茯,薑棗同煎脹痛除。
肝主藏血故為血海,操煩太過,營血大虧,虛氣無歸,橫逆脹痛。法宜調營斂肝。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阿膠(一錢五分,蛤粉炒) 枸杞(三錢) 五味子(五分) 川芎(八分)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白茯苓(二錢) 廣皮(一錢) 木香(五分) 棗(二枚) 姜(三片)
悅脾湯
脾濕脹痛。
悅脾脘下至當臍,寒與濕凝脹痛宜,二術香砂烏附曲,生薑薏苡茯青皮。
脾本濕土,寒邪乘之,寒與濕凝是為重陰,脘下至當臍脹滿作痛。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茯苓(二錢) 附子(八分) 縮砂仁(一錢) 廣木香(五分) 烏藥(一錢) 苡仁(四錢) 青皮(一錢) 炒神麯(三錢) 姜(三片)
養胃湯
胃虛作痛。
養胃胃虛脘痛作,異功散入香砂藥,白芍黃耆大棗姜,攻堅消導均醫錯。
胃氣虛弱,脘中作痛。
白芍(一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甘草(四分) 山藥(三錢) 黃耆(二錢) 黨參(四錢)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廣皮(一錢) 大棗(二枚) 姜(三片)
桂樸湯
胃寒作痛。
桂樸砂歸丁芍術,茯苓薑棗陳皮郁,胃寒作痛效如神,納穀能消嘔吐釋。
胃氣虛寒,不能納穀,嘔吐作痛。
肉桂(四分) 厚朴(一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丁香(五分) 砂仁(一錢) 白芍(一錢,酒炒) 廣皮(一錢) 鬱金(二錢) 棗(二枚) 姜(三片)
返蟄湯
胃中蟲痛。
返蟄湯中烏鶴雷,術苓陳苡樸砂歸,胃中蟲痛安危系,開口花椒廿四拈。
胃氣返逆,長蟲不安,其作痛也,陡然而來,截然而止。
當歸(二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 苡仁(四錢) 廣皮(一錢) 鶴蝨(一錢五分) 雷丸(一錢) 烏藥(一錢) 砂仁(一錢) 厚朴(一錢) 開口花椒(廿四粒)
去惡平胃散
惡露沖胃。
去惡平胃甘草停,降香蘇木木香行,芎歸砂末炮薑炭,楂炭桃仁痞噦吞。
惡露未行,平臥太早,以致沖胃,胸脘痞滿,時時作噦。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 炮姜(五分) 楂炭(三錢) 廣皮(一錢) 茅朮(一錢,炒) 厚朴(一錢) 木香(五分) 砂仁(一錢) 蘇木(三分) 降香(五分)
去惡清肺湯
惡露沖肺。
去惡清肺姜楂便,蘇子桑皮延橘貝,芎歸蘇木降桃仁,氣喘鼻掀頭汗見。
惡露沖肺,氣喘鼻掀,頭汗微出。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 炮姜(五分) 楂炭(三錢) 延胡(一錢) 蘇子(二錢) 桑皮(三錢) 橘紅(一錢) 貝母(二錢) 蘇木(三分) 降香(五分)
童便一杯沖服。
去惡清心湯
惡露衝心。
去惡清心眩憋昏,蒲黃桃膝降丹參,芎歸蘇木延胡索,楂炭炮姜琥珀燈。
惡露衝心,頭眩神昏,不能語言而憋矣,故於萬分危險之中勉立一法以盡人事。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五分) 炮姜(六分) 楂炭(三錢) 延胡(一錢) 琥珀(一錢) 生熟蒲黃(各六分) 丹參(三錢) 牛膝(二錢) 燈心(三尺) 蘇木(三分) 降香(五分)
黃芩定亂湯(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治溫病轉為霍亂,肢不痛而肢冷、脈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黃,小水不行,神情煩躁。
黃芩定亂連萸茹,梔豉英蠶橘夏包,筋轉絲瓜生苡米,溺行宣木濕茵翹。
黃芩(一錢五分,酒炒) 焦山梔(一錢五分) 香豆豉(一錢五分) 原蠶砂(三錢) 製半夏(一錢) 橘紅(鹽水炒,一錢) 蒲公英(四錢) 川連(薑汁炒,六分) 陳吳萸(一分,泡淡) 鮮竹茹(二錢)
陰陽水二錢煎一錢,候溫徐服。轉筋者加生苡仁八錢,絲瓜絡三錢;溺行者用木瓜三錢,濕盛者加連翹、茵陳各三錢。
連樸飲
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兼能行食滌痰。
霍亂論中連樸飲,夏菖梔豉蘆根品,一時濕食熱痰宣,譫妄神糊人可醒。
炒厚朴(二錢) 川連(薑汁炒,一錢) 石菖蒲(一錢) 製半夏(一錢) 香豉(三錢,炒) 焦山梔(三錢) 蘆根(二兩)
蠶矢湯
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
蠶矢連萸白通草,苡仁豆卷山梔炒,芩夏木瓜二水煎,轉筋目陷心煩躁。
晚蠶砂(五錢) 生苡仁(四錢) 大豆黃卷(四錢) 陳木瓜(三錢) 川連(薑汁炒,二錢) 製半夏(一錢) 黃芩(酒炒,一錢) 通草(一錢) 焦山梔(一錢五分) 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駕輕湯
治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及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者。
駕輕呃逆輕能治,石斛山梔西豆豉,扁豆橘紅陳木瓜,枇杷竹葉相調劑。
香豉(三錢,炒) 石斛(三錢) 橘紅(鹽水炒,一錢) 陳木瓜(一錢) 焦山梔(一錢五分) 扁豆(四錢) 枇杷葉(二錢) 竹葉(四錢)
一方無枇杷葉、橘紅,有冬桑葉二錢,省頭草一錢五分。
致和湯
治霍亂後津液不復,喉乾舌燥,溺短便溏。
致和甘草麥枇杷,扁豆陳倉石斛沙,竹葉木瓜喉舌燥,津傷亂後服之佳。
北沙參(四錢) 生扁豆(四錢) 石斛(四錢) 麥門冬(三錢) 陳木瓜(六分) 生甘草(一錢) 枇杷葉(一片) 竹葉(十片) 陳倉米(四錢)
連萸解毒湯(姚訓恭《霍亂新論》)
治霍亂轉筋。
連萸解毒湯何如,枳實芩夏白芍俱,渴取西瓜翠衣服,瓜梅再入轉筋舒。
川連(六分) 老吳萸(一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生枳實(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連、萸二味另煎和服,症重者倍用。上焦病甚倍枳、半,下焦病甚信芩、芍,均須服二煎。渴甚加西瓜翠衣,轉筋加木瓜、烏梅。
龍涎丸(張鳳逵《傷暑全書》)
治暑中迷悶不省人事,及泄瀉霍亂煩渴,一服即愈,力能解暑毒豁痰,單用白礬開水點服,治絞腸痧痛。
龍涎訶子飛羅面,甘草白礬梅五倍,暑毒昏迷瀉渴煩,去訶用散服尤便。
生白礬(一兩) 五倍子(三錢) 烏梅(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飛籮面(一兩,清明日尤佳)
上為末,水調下,名龍鬚散,一名甘草散,或加訶子肉,入飛籮面拌勻,滴水為丸,每服二錢,細嚼,水下。
左金溫膽豬苓湯(岳晉昌《霍亂括要》)
左金溫膽豬苓協,膠去藿來通馬舄,瀉多不止理中加,枳殼川連苓六一,嘔悶瀉心大棗除,枳陳樸茹藿香葉。
吐瀉轉筋諸證用左金合溫膽豬苓湯,去阿膠加藿香、木通,服後痞通嘔止而瀉多不止,轉用理中加枳殼、黃連、茯苓、六一散治之;若吐瀉轉筋諸證服左金溫膽複方後小便長,瀉止而痞悶,煩熱嘔噦,渴不止者,轉用半夏瀉心湯去棗,加枳殼、厚朴、橘皮、藿香、竹茹治之。應投理中、四逆之證,務宜加意審察。
藿香左金丸
藿香研入左金多,六一車前白茯豬,樸夏鬱金砂枳殼,滴丸姜薷木通糊。
藿香(五錢) 吳萸(四錢) 川連(三錢) 鬱金(二錢) 枳殼(二錢) 厚朴(二錢) 製半夏(二錢) 砂仁(二錢) 茯苓(二錢) 豬苓(二錢) 車前子(二錢) 六一散(三錢)
上共研細末,香薷、生薑、木通各一兩,煎湯滴丸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輕二服、重加之。
秦艽防風湯
治痔瘡、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結而痛。(《證治準繩》方)
艽防黃柏大黃攻,歸尾桃仁澤瀉紅,白朮升柴陳草用,便艱血痔直腸松。
秦艽(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五分) 歸尾(一錢五分,酒洗) 桃仁(三十個,研) 防風(一錢五分) 澤瀉(六分) 紅花(少許) 陳皮(三分) 黃柏(五分) 大黃(三分) 柴胡(二分) 升麻(二分) 甘草(六分)
去大黃加蔞仁、枳殼亦可,空腹時稍熱服。
濕熱下注,大便燥結,包糞難出,釀為痔患,初證宜攻,年久難愈。(軒)
瀉葉
形尖而長,狀如柳葉,用數十片沸水沖服,專利大便,下三焦之火,瀉諸熱濕邪積垢,並去煙毒。輕者服一二次,重至三次,有利無弊,通暢即止,用代茶飲,極穩極便,附記於此。
槐花散
腸風臟毒。(統旨)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黑荊枳殼充,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功。(歌仍汪氏)
槐花(炒) 柏葉(杵) 枳殼(麩炒) 荊芥(炒黑)
槐花柏葉涼血,枳殼寬腸,荊芥理血疏風。除柏葉、荊芥加當歸、黃芩、防風、地榆酒糊丸名槐角丸。本方加當歸、生地、川芎,入烏梅、生薑煎,名加減四物湯治並同。
費氏醫方論曰,腸風下血,中氣必虛,再用陰寒,血更凝結,方中去柏葉,加參朮歸草陳皮庶幾有瘳。
土茯苓湯(軒)
土茯苓治小便血,銀花甘芍通瞿合,滑石山梔荊廣皮,燈心萆薢煎湯啜。
濕熱滯結膀胱,小便溺血。
瞿麥(三錢) 赤芍(一錢五分) 山梔(二錢) 滑石(四錢) 廣皮(二錢) 萆薢(三錢) 土茯苓(四錢) 銀花炭(四錢) 荊芥炭(二錢) 木通(二錢) 甘草(五分) 燈心(尺許)
附方:
土茯苓(二兩) 銀花炭(一兩)
二味煎服,愈小便血神效,即無群藥可也,屢試屢驗。
八正散
局方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小腹急滿,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八正木通與車前,扁蓄大黃滑石研,草稍瞿麥兼梔子,煎加燈草痛淋蠲。(歌仍汪氏。一方有木香。)
萆薢分清飲(楊氏方)
治陽虛白濁,小便頻數,漩白如油名曰膏淋。
萆薢分清石菖蒲,草稍烏藥益智俱,或益茯苓鹽煎服,通心固腎濁精驅,縮泉益智同烏藥,山藥糊丸便數需。(歌仍汪氏)
化氣疏肝湯(軒制)
化氣疏肝墜痛輕,扶脾利濕木香行,升柴參朮姜喬餅,官桂金鈴通茯青。
勞力過度疝氣墜痛。
西黨參(二錢) 升麻(一錢) 金鈴子(二錢) 廣木香(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官桂(一錢) 木通(二錢) 小青皮(三錢) 生薑(一片) 喬餅(半元)
加味橘核湯
橘核青皮柴乳沒,香砂苦桔通豬澤,川楝棗姜寒濕推,腎囊腫痛俱消釋,堅用寒咸香藻昆,海浮智草芎烏橘。
努力受寒,腎囊腫痛。
廣木香(一錢) 金鈴子(二錢) 制乳沒(三錢) 小青皮(三錢) 苦桔梗(一錢) 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福橘核(三錢) 木通(一錢五分) 砂仁(一錢) 生薑(一片) 紅棗(二枚)
又:
橘核(四錢) 木香(一錢) 制乳沒(二錢) 益智仁(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烏藥(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海藻(一錢五分) 昆布(二錢) 酒(半杯,過口)
筋痛飲
筋脈牽疼養血宜,芎歸甘芍桂苓施,黃耆黃柏蒼萆薢,燈草絲瓜絡治之。
寒濕著於肌肉,筋脈抽痛,宜養血榮筋。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 桂枝(一錢) 茯苓(三錢) 黃耆(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蒼朮(一錢五分) 萆薢(二錢) 黃柏(一錢) 甘草(五分) 絲瓜絡(二錢) 燈心(三尺) 淡鹽水(過口)
溫經湯(《金匱要略》)
治婦人年五十,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及經期不順產,虛寒不孕。
溫經四物地黃除,丹桂阿膠參草須,姜夏麥萸金匱法,功專帶下擅調和。
吳萸湯(泡) 當歸(去蘆) 川芎 白芍(炒) 人參 桂枝(或用肉桂) 阿膠(碎,炒) 丹皮 甘草(炙) 半夏 麥冬(去心) 生薑
麥冬滋胃液,人參補胃氣,生薑行胃氣,半夏和胃氣,胃氣即順則水穀之積微易於消化,陰生陽長,而血液可充,更以阿膠補血之不足,芍草酸甘相合以助之,歸芎行血之停滯,丹皮瀉血之伏火,桂枝以和營衛,吳萸以和肝胃,全方注重陽明,一寒一熱,一滋一燥,不使偶偏,故能統治帶下三十六病,而為調經祖方。
定經湯(《傅青主女科》方)
治經水先後無定期,屬肝腎之郁者。
定經首在調肝腎,精旺氣舒天癸正,黑荊熟地芍歸柴,茯菟沙來山藥順。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菟絲子(酒炒,各一兩) 熟地黃 山藥(炒,各五錢) 茯苓(三錢) 荊芥穗(炒黑,二錢) 柴胡(五分)
清水煎服,二劑經水可淨,四劑經期可定,此方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腎之氣舒而經通,肝腎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妙於治矣。
附方:清肝止淋湯
清肝止淋赤帶好,地芍歸膠香附棗,柏牛黑豆粉丹皮,火重濕輕肝血少。(芍醋炒,歸酒洗,生地、香附酒炒,阿膠白麵炒。)
完帶湯
白帶。
完帶湯醫白帶宜,疏肝補土芍陳皮,炒來二術和山藥,參草柴荊馬兜施。(山藥白朮皆炒,荊芥炒黑,白芍車前子酒炒。)
痛經丸(軒制)
痛經四物術丹參,乳沒黃耆益母陳,香附吳萸牛膝杜,延胡各末水丸吞。
制香附(四兩,鹽酒醋各半,煮乾) 白朮(四兩,土炒) 元胡(一錢五分,炒) 炒白芍(三兩) 制乳香(七錢五分) 制沒藥(七錢五分) 川杜仲(三兩) 何首烏(四兩,熟地亦可) 益母草(八兩,子一兩) 老吳萸(八錢) 全當歸(四兩) 大丹參(四兩) 陳皮(二兩) 懷牛膝(一兩) 黃耆(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五錢)
上研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臨臥開水送下。
安胎方(《臨證指南》)
治胎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甘,俱宜服之,或五六個月常服數帖最妙,足月亦可服。
安胎芩術歸陳芎,草香砂蘇葉參芍,仲續治腰榆地血,麥冬治渴去砂仁。
人參(五分,虛者加倍) 甘草(三分) 炒白芍(一錢) 制香附(六分,土炒) 白朮(一錢) 當歸(一錢) 砂仁末(七分,炒) 黃芩(一錢) 陳皮(五分) 川芎(八分) 紫蘇葉(一錢)
腹痛倍白芍,腰痛加鹽水炒杜仲、川斷,內熱口渴去砂仁,加麥冬,見紅加酒炒地榆、生地各一錢。
其二
又四物湯甘草蘇,砂陳芩術服之舒,惡阻地黃更竹茹,腹疼枳附血膠蒲。
當歸身(一錢五分) 大熟地(一錢) 砂仁末(一錢) 川芎(七分) 白朮(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炒白芍(一錢) 炒黃芩(一錢五分) 蘇梗(五分) 炙甘草(四分)
如或下血加蒲黃、阿膠,腹痛加香附、枳殼,惡阻加竹茹,去地黃。
生化湯
傅青主生化編治產後兒枕骨痛,及惡露不行,血塊腹痛等證,通滯和營補虛消瘀。
生化湯須酒便煎,桃仁薑炭草芎歸,和營止痛行瘀塊,麥味桂麻仔細添。
當歸(八錢) 川芎(三錢)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炮姜(五分) 甘草(五分,炙)
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血塊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汗多加麻黃根一錢,如血塊不痛加炙黃耆一錢以止汗;傷飯食麵食加神麯一錢,炒麥芽五分;傷肉食加山楂五個,砂仁末四分。
去瘀生新可加益母草,腹痛加延胡索。(軒)
清魂散(嚴用和)
治產後惡露已盡,忽昏暈不知人。
清魂散用澤蘭葉,人參甘草川芎協,荊芥理血兼祛風,產中昏暈神魂帖。(歌仍汪氏)
澤蘭葉 人參 甘草(炙,各三分) 川芎(五分) 荊芥(一錢,酒調下)
川芎、澤蘭和血,人參、甘草補氣,外盛風邪,荊芥能疏血中之風,肝藏魂故曰清魂散。
費氏醫方論曰,荊芥乃治血暈之聖藥,調氣血而去外風則神自清矣。
固本止崩湯(《傅青主女科》)
治婦人有一時血崩,兩目昏暗,暈倒不省人事者,乃虛火也,須於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徒用止澀之品,他日仍易於衝擊。
固本止崩虛火動,姜歸地術參耆共,加來貫仲炭研和,毒解熱祛消脹痛。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一兩,土炒) 黃耆(三錢,生用) 當歸(五錢,酒洗) 黑姜(二錢) 人參(三錢) 貫眾炭末(一錢,沖服)
一劑崩止,十劑不再發,倘畏藥味之重而減半,則力薄而不能止。
附方:
若血崩數日,血下數斗,六脈俱無,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氣將脫不能受峻補也。有力者,用遼人參去蘆三錢煎成,沖貫眾炭末一錢服之,待氣息微旺,然後服此方,仍用貫眾炭末一錢,無不見效。無力者用無灰黃酒沖貫眾炭末三錢服之,待其氣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參以黨參代之,臨服亦加貫眾炭末一錢衝入。
加減當歸補血湯
治年老血崩症與前同。
當歸(一兩,酒洗) 黃耆(一兩,生用) 三七根末(三錢) 桑葉(十四片)
二劑而血稍止,四劑不再發,再增入白朮五錢,熟地一兩,山藥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多服則崩漏之根可盡除矣。
固氣湯
治少婦血崩小產,凡氣虛崩漏者可通治。
人參(一兩) 白朮(五錢,土炒) 大熟地(五錢,九蒸) 當歸(三錢,酒洗) 白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杜仲(三錢,炒黑) 山萸肉(二錢,蒸) 遠志(一錢,去心) 五味子(十粒,炒)
一劑而血止,連服十劑全愈。
固氣妊娠胎易墜,四君熟地山萸味,遠志當歸杜仲煎,氣虛崩漏均堪驗。
平肝開鬱止血湯
治鬱結血崩,口乾舌渴,嘔吐吞酸而血下崩者。
白芍(一兩,醋炒) 白朮(一兩,土炒) 當歸(一兩,酒洗) 丹皮(三錢) 三七根(三錢,研末) 生地(三錢,酒炒) 甘草(二錢) 黑荊芥(二錢) 柴胡(一錢)
一劑嘔吐止,二劑乾渴除,四劑血崩愈。
平肝開鬱地黃生,芥穗丹皮三七根,除卻薄荷姜赤茯,逍遙散里此加增。
逐瘀止血湯
治閃跌血崩。
生地(一兩,酒炒) 大黃(三錢) 赤芍(三錢) 丹皮(一錢) 當歸尾(五錢) 枳殼(五錢,炒) 龜板(三錢,醋炙) 桃仁(十粒,泡,炒,研)
一劑疼輕,二劑疼止,三劑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
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厚朴一錢五分薑汁炒。
清海丸
治血海太熱血崩。
大熟地(一斤,九蒸) 山萸肉(十兩,蒸) 山藥(十兩,炒) 丹皮(十兩) 北五味(二兩,炒) 麥冬肉(十兩) 白朮(一斤土炒) 白芍(一斤,酒炒) 龍骨(二兩) 地骨皮(十兩) 干桑葉(一斤) 玄參(一斤) 沙參(十兩) 石斛(十兩)
上十四味研末,煉蜜丸桐子大,早晚每服五錢,開水下,半載全愈。
引精止血湯
治交感血出,久恐血氣兩傷,血枯經閉,此等之病成於經水正來之時,貪歡交合,精沖血管也。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土炒) 茯苓(三錢) 熟地(一兩,九蒸) 山萸肉(五錢,蒸) 黑乾薑(一錢) 黃柏(五分) 芥穗(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連服四劑愈,十劑不再發,必慎房幃三月。
欲種子者必待落紅後,即三十時辰兩日半,經來之時數足三十時辰,便可入房,一日男二日女,三日男四日女,五日男六日女,七日男,過七日即不能受孕矣。
清熱鎮驚湯
急驚風。(《醫宗金鑑》)
清熱鎮驚甘膽茯,鉤通柴薄梔連麥,風多暴急行燈心,更用硃砂調末服。
觸異致驚,暴發壯熱,神散氣促,煩急面赤,脈洪而數。
柴胡 薄荷 麥冬 山梔 川連 龍膽草 茯神 鉤藤鉤 生甘草 木通 燈心 竹葉 硃砂末(調服)
牛黃丸
痰盛生驚。
黑白醜(各七錢五分) 膽星 枳實(麩炒) 半夏(薑製,各五錢) 牙皂(二錢,去皮弦) 大黃(一兩五錢)
上研極細末,白蜜為丸重五分,量兒大小與之,薑湯化下。
涼驚丸
心經有熱肝火熾盛。
龍膽草 防風 青黛(各三錢) 鉤藤鉤(二錢) 川雅連(五錢) 牛黃(一錢)
上研極細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量兒大小與之金器煎湯化下。
瀉心導赤湯
心經熱甚面紅煩躁,口渴尿赤,吐舌伸長而收緩。
木通 生地 川連 甘草 燈心
附註:
急驚風一證,有因目觸異物、耳聞異聲神散氣亂而生者;有因心肝火盛,外為風寒鬱閉不得宣通而生者;有因痰盛熱極而內動風者;證多暴發,壯熱煩急,面紅唇赤,痰壅氣促,牙關噤急,二便秘澀。噤急者齒緊急不能開也。
清心滌痰湯
驚後。
清心滌痰溫膽增,雅連酸棗姜人參,菖蒲膽麥驚邪退,餘熱脾虛濁未行。
驚邪一退,餘熱尚在,脾虛多痰。
薄橘紅 製半夏 茯苓 炒枳實 甘草 麥冬 炒棗仁 人參 菖蒲 制南星 川雅連 竹茹 生薑
醒脾湯
慢驚,虛而夾痰。
醒脾虛弱夾痰驚,脈緩神昏大便青,蠶蠍姜麻六君子,木香陳米膽南星。
脈來遲緩,神氣慘慘,昏臥搐搦,身熱便青,乃脾胃虛弱,夾痰而成慢驚。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天麻 半夏 橘紅 全蠍 殭蠶 甘草 木香 膽南星 陳倉米 生薑
緩肝理脾湯
慢驚,脾虛肝旺。
緩肝湯治慢驚來,肝旺脾虛法可推,錢氏異功山藥扁,桂枝白芍棗姜煨。
土虛木盛,氣弱神昏,搐搦時作。
桂枝 白芍 人參 茯苓 山藥 扁豆 白朮 陳皮 甘草 煨姜 大棗
溫中補脾湯
慢脾風。
溫中補脾脾土傷,六君四逆桂煨姜,砂丁耆芍無陽證,熟地滋陰土更強。
吐瀉久而脾氣大傷成慢脾風,甚則閉目搖頭,面唇青黯,額汗昏眊,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乃純陰無陽之證,宜大補脾土,生胃回陽為主。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炒) 乾薑 熟附片 薑製半夏 陳皮 茯苓 砂仁 肉桂(去粗皮,研) 白芍(炒) 甘草(炙) 丁香 煨姜
可加熟地滋補脾陰。(軒)
附註:
慢驚一證或緣稟賦虛弱、土虛木盛者有之,或由急驚過用峻利之藥以致轉成此證者有之。發時緩緩搐搦,時作時止,面色淡黃或青白相兼,身必溫和,昏睡眼合或睡臥露睛,脈來遲緩,神氣慘慘,大便青色,此乃脾胃虛弱,治宜培補元氣為主,虛而夾痰者醒脾湯主之,脾虛肝旺者緩肝理脾湯。
定癇丹
癇症醒後調理。
定癇歸芍茯神甘,天竺天麻橘術咸,參珀棗仁鉤夏遠,蜜丸姜服小兒安。
人參(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茯神(五錢) 棗仁(五錢) 遠志(二錢) 琥珀(三錢) 天竺黃(四錢) 炒白朮(五錢) 橘紅(三錢) 半夏(三錢) 天麻(三錢) 鉤藤鉤(四錢) 炙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煉密丸如榛子大,每服一丸,淡薑湯化服。
癇證發時,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氣促作聲,與驚痙二證相似,但四體柔軟,一食之頃即醒,依然如無病之人,非若痙風一身強硬,終日不醒也。有因驚、因痰、因食、因風之別,病退調理定癇湯主之,大人亦用過。(軒)
朱衣滾痰丸
治痰癇。氣促昏倒,口吐痰沫,服滾痰丸,氣順痰清而癇自止。
礞石(一兩,煨) 沉香(五錢) 黃芩(七錢) 大黃(一兩)
上為細末,水泛丸,硃砂為衣,白滾湯化服。
牛黃丸
治風癇。因汗出脫衣,腠理開張,風邪乘隙而入。發時目青面紅,手如數物。宜疏風解表,兼痰者牛黃丸主之。
膽星 全蠍 蠶蛻(各二錢五分) 牛黃 白附子 殭蠶 天麻(各一錢五分)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煮棗去核皮取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生薑湯化服。
溫痧湯(《指南》)
溫痧桔梗湯去黃芩,桑杏鼠黏次第評,赤芍加來易杏仁,陽明疹發疫邪清。
蘇荷(一錢) 連翹(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牛蒡(三錢) 桔梗(一錢) 杏仁(三錢) 甘草(四分) 桑葉(三斤)
上為清熱托邪,治時痧外出。發疹去杏仁加赤芍。
連翹辛涼翹出眾草,能升能清,最利幼科,能解小兒六經諸熱;赤芍瀉肝火散積邪,能行血中之滯。
杏貝二陳湯(軒制)
杏貝二陳枳殼收,證如天釣桑前牛,痰涎壅塞防增喘,燥逆血嗆蔗蜜求。
炒牛子(三錢) 天貝母(二錢) 炒枳殼(一錢五分) 杏仁泥(三錢) 白茯苓(三錢) 上廣皮(二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前胡(一錢五分) 甘草(四分) 桑葉(五片)
金沸草散(《活人》)
治傷風發熱,憎寒頭痛,有汗,嚏涕,鼻塞聲重,不時咳嗽,脈浮緩。
消癍青黛飲
斑出已透,用此湯加減清之。
普濟清毒飲(瘟疫)
五虎湯(《金鑑》)
治馬脾風即暴喘也。因寒邪客於肺俞,寒化為熱,閉於肺經,故胸高氣促,肺脹喘滿,兩脅搧動,陷下作坑,鼻竅搧張,神氣悶亂,急服此湯。兒生百日內兒此多不救。
五虎湯治馬脾風,細茶甘草杏麻同,生薑一片沖膏服,熱閉胸高氣喘松。
麻黃(蜜炙) 杏仁(炒,去皮尖) 生甘草 細茶 白石膏 生薑(一片)
水煎,臨時用藥沖石膏服。
豆蔻散
治盤腸氣痛則曲腰,由寒邪內搏也。
豆蔻散治盤腸痛,香蘇飲納青皮共,砂仁莪朮等分煎,熨炒薑蔥鹽豉用。
白蔻仁 砂仁 陳皮 青皮(醋炒) 香附米 炙甘草 蓬莪朮(等分)
每用一錢紫蘇葉煎湯調服。
熨臍方
淡豆豉 生薑(各二錢,切碎) 蔥白(五莖) 食鹽(一兩)
上同炒熱,青布包置臍上熨。
香連導滯湯
疳痢。
疳久下痢名疳痢,香連導滯功最良,青陳厚朴川連草,楂曲木香檳大黃。(歌本金鑑)
熱結腸胃,痢兼赤白,腹中窘痛。
青皮(炒) 陳皮 厚朴(姜炒) 川連(姜炒) 生甘草 山楂 神麯(炒) 木香(煨) 檳榔 大黃 燈心
水煎服。
真人養臟湯(羅兼甫)
治虛寒肛脫久痢。
真人養臟訶粟殼,肉蔻當歸桂木香,術芍參甘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嘗。(歌仍汪氏)
訶子(一兩二錢,麵裹煨) 罌粟殼(三兩六錢,去蒂,蜜炙) 肉豆蔻(五錢,麵裹煨) 當歸 白朮(炒) 白芍(酒炒) 人參(各六錢) 木香(二兩四錢) 肉桂(八錢) 生甘草(一兩八錢)
每服四錢,臟寒甚加附子。一方無當歸,一方有乾薑。
脫肛由於虛寒,參、朮、甘草以補其虛,官桂、豆蔻以溫其寒,木香調氣,當歸和血,芍藥酸以收斂,訶子、粟殼以止脫。
附方:
小兒瀉痢日久不止,當以粟殼烏梅文冰紅黑棗煎湯治之頓愈。亦澀以止脫、甘以補虛之意。(軒)
又方:
久瀉傷脾。
炒山藥 大麥冬 炒白芍 廣木香 山萸肉 大熟地 烏料豆 車前子
參苓白朮散(痛瀉要方)
理脾善後五疳皆合。
參苓白朮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歌仍汪氏)
人參 茯苓 白朮(土炒) 陳皮 山藥 甘草(炙,各一斤) 扁豆(十二兩,炒) 蓮肉(炒) 砂仁 苡仁(炒) 桔梗(各半斤)
上共為末,每服三錢,棗湯或米飲調服。
鉤藤飲
治夜啼。小兒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熱,皆受自胎中,觀其形色便知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鉤藤飲主之;面赤唇紅,身腹俱熱,小便不利,煩躁多啼者,心熱也,導赤散主之;無上證用蟬花散。
脾寒腹冷夜啼郎,腰曲面青乳不嘗,飲取鉤藤參草棗,川芎二茯芍歸香。
人參 當歸 川芎 茯神 茯苓 白芍 甘草 木香 鉤藤 紅棗
導赤散(見前)
蟬花散
蟬退不拘多少,用下半截研極細末,用少許薄荷煎湯調服。
生地黃湯
治胎黃。
生地黃湯草四物,蔞根燈茯茵豬澤,胎黃可去地蔞根,加入防風萆薢術。
生地 赤芍 川芎 當歸 花粉 赤苓 澤瀉 豬苓 甘草 茵陳
燈心水煎,食前服。
上方除地黃、花粉加萆薢、茅朮、防風治胎黃。(軒)
胎黃者偏體面目皆黃,乃孕婦濕熱太甚,小兒在胎受母熱毒故生則有是證也。法當滲濕清熱。
蔣氏化毒丹
治胎赤。因孕婦過食辛熱之物,以致毒熱凝結蘊於胞中,遂令小兒生下頭面肢體赤若丹塗,熱盛便秘。
蔣氏黃連胎赤醫,玄參甘桔大黃犀,薄荷青黛蜜丸服,一粒燈心湯化之。
犀角 黃連 桔梗 玄參 大黃 甘草 薄荷(各一兩) 青黛(五錢)
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重六分,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
犀角解毒飲
治赤遊風。此證多由胎中毒熱而成,或生後過於溫暖,毒熱蒸發於外,以致皮膚赤熱而腫,色若丹塗,遊走不定,行於偏身,多發於頭面四肢之間,若內歸心腹則死,服此湯治之如不愈,繼以藍葉散。
犀角飲解赤遊風,連芍銀翹燈草同,甘地荊防牛蒡子,皮膚赤熱忌歸胸。
炒牛子 犀角 荊芥穗 防風 連翹 赤芍 金銀花 生甘草 川連 生地 燈心
去犀角加人中黃、大黃尤效。(軒)
藍葉散
藍葉柴芩犀角膏,大黃梔草升麻饒,去渣竹瀝重煎服,怯弱除黃毒亦消。
藍葉(五錢) 黃芩(二錢) 犀角屑(二錢) 川大黃(二錢,微炒) 柴胡(一錢) 生山梔(二錢) 升麻(一錢) 石膏(一錢) 甘草(五分)
上為粗末,每用一錢,水一小杯煎五分去渣,兌竹瀝一酒盞,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用之。氣怯弱者可去大黃。
清熱瀉脾散
治鵝口。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由在胎中受母飲食熱毒之氣蘊於心脾二經,故生後遂發於口舌之間,此湯主之。外用發沾井水拭口,搽以保命散,日敷三次,白退自安,遲必口舌糜爛,吮乳不得,則難痊矣。
清熱瀉脾治鵝口,石膏生地赤苓煎,芩連梔子合成劑,加入燈心病已痊。(歌本金鑑)
川雅連 生山梔 石膏 生地 黃芩 赤茯苓 燈心
保命散
枯礬 硃砂(各二錢五分) 馬牙硝(五錢)
研末以白鵝糞水攪取汁塗舌與口角,滿舌白膩如霜用之。
清胃散
治重齦。牙根腫如水泡名曰重齦,系胎熱蓄於胃中。內服此散,外用針刺藥糝如治懸癰法,未愈次日再刺拭糝。
清畏散治胃熱薰,生地黃連當歸身,丹皮升麻石膏煅,臨煎須要入燈心。(歌本《金鑑》)
生地 石膏 黃連 當歸 丹皮 升麻 燈心
一字散
辰砂 硼砂(各五分) 龍腦 朴硝
上為極細末,蜜調少許,鵝翎醮搽口內,治小兒懸癰。喉里上齶腫起如蘆籜盛水狀者名曰懸癰。此胎毒上攻須以棉纏長針留鋒刺之,瀉去青黃赤汁,湯拭口藥糝之。
消疳蕪荑湯
治牙疳。毒熱攻胃,上發齦肉,赤爛疼痛,口臭血出,牙枯脫落,穿腮蝕唇,病熱危急,用此湯瀉其毒熱,外用牙疳散時時敷之。
消疳蕪荑芩雄黃,川連胡連蘆薈湯,便軟不食硝黃去,加入石膏羚角臧。服後便軟不食去硝黃加膏羚。
大黃 芒硝 蕪荑 蘆薈 川連 胡連 黃芩 雄黃
牙疳散
人中白(煅存性) 綠礬(燒紅) 五倍子(炒)
上各等分研末,加水片少許,再研極細,先用水拭淨牙齒,再以此散敷之。有蟲者加檳榔。
清熱飲
治重舌。近舌根處腫形似舌故名重舌。此心脾之熱,宜服此湯,外吹涼心散。舌腫滿木硬不能轉動,名木舌,用上一字散能回軟。
黃連 生地 木通 甘草 連翹 蓮子 淡竹葉
水煎服。
涼心散
青黛 硼砂 黃柏 黃連(乳拌,曬) 人中白(煅過,各二錢) 風化硝(一錢) 冰片(二分)
上為極細末重舌吹之甚效。
清熱導赤加黃連,蓮子連翹入水煎,重舌舌根腫如舌,涼心散末亦堪吹。
換肌清毒散
治初生無皮。兒生無皮有二端,或父母梅毒遺傳;或因未足月生早。無皮遺毒傳染者,半身赤爛,甚至色帶紫黑;生太早者,偏體浸漬,紅懶無光,二證俱屬惡候。遺毒者內服換肌消毒散,外用清涼膏或鵝黃散敷之;胎元不足者內服當歸飲,外用稻米粉撲之。
換肌消毒治無皮,四物銀翹土茯宜,苦參白蘚甘防止,皂刺燈心梅毒遺。
當歸 生地 赤芍 川芎 皂刺 茯苓 銀花 連翹 甘草 白芷 苦參 防風 白蘚皮 燈心
當歸飲赤川芎地,何首蒺藜甘芍是,黃耆白蘚並人參,胎元不足無皮治。
何首烏(制) 白蘚皮 白蒺藜 生地黃 生甘草 全當歸 白芍 人參 黃耆 川芎
清涼膏
石灰四兩,未經水濕成塊者,用水泡之,沒指半許,露一宿,面上有浮起如雲片者,輕輕取之,微帶清水,視其多寡對小磨麻油亦如之,以順攪成膏為度,用鵝翎搽之自愈。
鵝黃散
黃檗(生) 石膏(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撲之,濕則干撲,干則用豬苦膽調搽。
眼不開
小兒初生眼不開者,因孕婦飲食不節,恣情厚味,熱毒薰蒸,以致熱蘊兒脾。眼胞屬脾,其脈絡緊束故不能開也。用熊膽湯洗之自愈,或內服生地黃湯。
生地黃湯
生地 赤芍 當歸 川芎 生甘草 天花粉
水煎服。
熊膽洗法
熊膽,無則用豬膽亦效,黃連各少許,用滾湯淬洗,其目自開。
不小便
小兒初生不小便者,乃胎熱流於下也。內服導赤散加黃連、滑石、赤苓。熱甚服八正散,外用豆豉膏貼臍上。
豆豉膏
淡豆豉(一勺) 田螺(十九個) 蔥白(一大束)
上搗爛,用芭蕉汁調貼臍上,或加玄參、皂角末炒鹽,無田螺亦可。
臍濕臍瘡
濕用糝臍散,瘡則合金黃敷之。
糝臍散
枯礬 龍骨(煅各二錢) 麝香(少許)
上研細末干糝臍中。
金黃散
黃連(二錢五分) 胡粉(一錢) 龍骨(一錢,煅)
上為末敷患處。
胎毒
豆豉湯
淡豆豉輕腐宣發之藥也,凡怯弱之兒,或值冬月欲解胎毒者,只將此一味煎為濃汁與兒三五口,其毒自開矣。
浴兒
五枝湯
無論冬夏,斷臍後三日,用桃槐桑梅柳枝煎湯加豬膽汁洗之,以去其汙積,且能滋潤肌膚,令兒少生瘡癤。
剃頭
杏麻薄膩膏
杏仁(三枚),薄荷(三葉),同研,細麻油滴三四點,合膩粉拌勻擦頭上,能避風邪,免生瘡癤熱毒等症。
v通關散
半夏 皂角 細辛 薄荷
共為細末,用筆管吹人鼻內少許。
驚風搐搦必神氣昏憒,皆由痰壅氣塞,鬱結胸中而致,急用此散吹入鼻內,無嚏者不治,有嚏者審其表裡虛實隨證治。
寒性
諸藥識性此類最寒。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聞知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射干療咽閉而消癰毒,薏苡理腳氣而除風濕,藕節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蔞子下氣潤肺喘兮又且寬中,車前子止瀉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黃檗瘡用,兜鈴嗽醫,地骨皮有退熱除蒸之效,薄荷葉宜消風清腫之施,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療肌解表乾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熱咳嗽可止,梔子涼心腎鼻衄最宜,玄參治熱結毒癰清利咽膈,升麻消風熱腫毒發散瘡痍。嘗聞膩粉抑肺而斂肛門,金箔鎮心而安魂魄,茵陳主黃疸而利水,瞿麥治赤淋之熱血,朴硝通大腸破血而止痰癖,石膏墜頭疼解肌而消煩渴,前胡除內外之痰實,滑石利六府之澀結,天門冬止漱補血冷而潤肝心,麥門冬清心解煩渴而除肺熱。又聞治虛煩除噦嘔須用竹茹,通秘結導瘀血必資大黃,宣黃連治冷熱之痢又厚腸胃而止瀉,淫羊藿療風寒之痹且補陰虛而助陽,茅根止血於吐衄,石葦通淋於小腸,熟地黃補血且療虛損,生地黃宣血更醫眼瘡,赤芍藥破血而療腹疼煩熱亦解,白芍藥補虛而生新血退熱尤良。若乃消腫滿逐水於牽牛,除毒熱殺蟲於貫眾,金鈴子治疝氣而補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腫,側柏葉治諸血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氣婦人之用,地膚子利膀胱可洗皮膚之風,山豆根解熱毒能止咽喉之痛,白蘚皮去風治筋弱而療足頑痹,旋覆花明目治頭風而消痰嗽壅。又況荊芥穗清頭目便血疏風散瘡之用,瓜蔞根療黃膽毒癰消渴解痰之優,地榆療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氣散癭散癰,療傷寒解虛煩淡竹葉之功倍,除結氣破瘀血牡丹皮之用,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蠣澀精而虛汗收,貝母消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氣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黃芩治諸熱兼主五淋,槐花治腸風亦醫痔痢,常山理疾結而治溫瘧,葶藶瀉肺喘而通水氣。此六十六種藥性之寒當考圖經以博其所治焉。
熱性
藥有溫熱又當審詳。欲溫中以蓽茇,用發散以生薑,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腎水,膃肭臍療瘵更壯元陽。原夫川芎祛風濕補血清頭,續斷治崩漏益筋強腳,麻黃髮汗以療咳嗽,韭子助陽而醫白濁,川烏破積有消痰治風痹之功,天雄散寒為祛濕助清陽之藥。觀夫川椒達下,乾薑暖中,葫蘆巴治虛冷之疝氣,生卷柏破癥瘕而血通,白朮消痰壅溫胃兼止吐瀉,菖蒲開心氣散冷更治耳聾,丁香快脾胃而止呃,良薑止心痛之攻衝,肉蓯蓉填精益腎,石硫黃暖胃驅蟲,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治風,吳茱萸療心腹之冷氣,靈丹砂定心藏之怔忡。夫散腎冷助脾胃須畢澄茄,療心痛破積聚用蓬莪朮,縮砂止吐瀉安胎化酒食之劑,附子療虛寒翻胃壯元陽之力,白豆蔻冶冷瀉,療癰止痛於乳香,紅豆蔻止吐酸,消血殺蟲於乾漆。豈不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補,虎骨壯筋骨風寒濕毒之並祛,檀香定霍亂而心氣之疼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消腫益血於米醋,下氣散寒於紫蘇,扁豆助脾,酒有行藥破血之力,麝香開竅,蔥為通中發汗之需。當觀五靈脂治崩漏理血氣之刺疼,麒麟竭止血出療金瘡之傷折,鹿茸壯陽以助腎,當歸補虛而養血,烏賊骨止帶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膠止血崩能補虛勞羸絕,白花蛇治癱瘓除風癢之癩疹,烏梢蛇療不仁去瘡瘍之風熱,烏藥有治冷氣之理,禹餘乃療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積熱,獨活療諸風不論久新,山茱萸治頭暈遺精之藥,白石英醫咳嗽吐膿之人,厚朴溫胃而去嘔脹消痰亦驗,肉桂行血而療心痛止汗如神。是則鯽魚有溫胃之功,代赭乃鎮肝之劑,沉香下氣補腎定霍亂之心疼,橘皮開胃祛痰導壅滯之逆氣,此六十二種藥性之熱又當博本草而取治焉。
溫性
溫藥總括,醫家素諳木香理乎氣滯,半夏主於風痰,蒼朮治目盲燥脾去濕宜用,蘆菔祛膨脹下氣制曲尤堪。況夫鍾乳粉補肺氣兼療腎虛,青鹽治腹疼且滋腎水,山藥而肺濕能醫,阿膠則痢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濁而止瀉兼補崩中,陽起石暖子宮以壯陽更療陰痿。誠以紫菀治嗽,防風祛風,蒼耳子透腦涕止,威靈仙宣風氣通,細辛去頭風止嗽而療齒痛,艾葉治崩漏安胎而醫痢紅,羌活明目驅風除筋攣腫痛,白芷止崩治腫療痔漏瘡癰。若乃紅藍花通經治產後惡血之餘,劉寄奴散血療湯火金瘡之苦,減風濕之痛則茵芋葉,療折傷之證則骨碎補,藿香葉辟惡氣而定霍亂,草果仁溫脾胃而止嘔吐,巴戟天治陰疝白濁補腎尤資,延胡索理氣痛血凝調經有助。當聞款冬花潤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溫中止霍亂而助脾,撫芎定經絡之痛,首烏治疥瘡之資,薑黃能下氣破瘀血之積,防己能消腫去風濕之施,藁本除風主婦人陰痛之用,仙茅益腎扶元氣虛弱之衰。乃若破故紙溫腎補精髓與勞傷,宣木瓜入肝療腳氣並水腫,杏仁潤肺藏止嗽之劑,茴香治疝氣腎痛之用,訶子生津止渴兼療滑泄之疴,秦艽攻風逐水又除肢節之痛,檳榔豁痰而逐水殺寸白蟲,杜仲益腎而添精去腰膝重。當知紫石英療驚悸崩中之症,橘核仁治腰痛疝氣之瘨,金櫻子兮澀遺精,紫蘇子兮下氣涎,淡豆豉發傷寒之表,大小薊除諸血之鮮,益智安神治小便之煩數,麻仁潤肺利六府之燥堅。抑又聞補虛弱排瘡膿莫若黃耆,強腰腳壯筋骨無如狗脊,菟絲子補腎以明目,馬蘭花治疝而有益也。此五十四種藥性之溫,更宜參圖經而默識也。
平性
詳論藥品平和性存。以硇砂而去積,用龍齒以安魂,青皮快膈除膨脹且利脾胃,芡實益精治白濁兼補真元。原夫木賊草去目翳崩漏亦醫,花蕊石治金瘡血行則卻,決明和肝氣治眼之劑,天麻主脾濕祛風之藥,甘草和諸藥而解百毒蓋以性平,石斛平胃熱而補腎虛更醫腳弱。觀夫商陸治腫,覆盆益精,琥珀安神而散血,硃砂鎮心而有靈,牛膝強足補精兼療腰痛,龍骨止汗定喘更治血崩,甘松理風氣而痛止,蒺藜療風瘡而目明,人參潤肺寧心開脾助胃,蒲黃止崩治衄消瘀調經。豈不以南星醒脾去驚風吐痰之憂,三稜破積除血塊氣滯之證,沒石止泄瀉而神效,皂角治風痰而響應,桑螵蛸療遺精之泄,鴨頭血醫水腫之盛,蛤蚧治勞嗽,牛蒡子疏風壅之痰,全蠍主風癱,酸棗仁去怔忡之病。當聞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氣亦令胃和,小草遠志俱有寧心之妙,木通諸苓尤為利水之多,蓮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沒藥乃治瘡散血之科,郁李仁潤腸宣水去浮腫之疾,茯神寧心益智除驚悸之疴,白茯苓補虛勞而益心脾之有準,赤茯苓破結血獨利水道以無過。因知麥糵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麥有止汗養心之力,白附子去面風之遊走,大腹皮治水腫之泛溢,椿根白皮止瀉痢,桑根白皮主喘息,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疼,神麯健脾胃而進飲食,五加皮堅筋骨以立行,柏子仁養心神而有益抑。又聞安息香辟惡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皮實為飲食之資,殭蠶治諸風之喉痹,百合斂肺勞之嗽痿,赤小豆解熱毒瘡腫宜用,枇杷葉下逆氣噦嘔可醫,連翹殼排瘡膿與腫毒,石南葉利筋骨於毛皮,殼檗養脾,阿魏除邪氣而破積,紫河車破血,大棗和藥性以開脾。然而鱉甲治勞瘧兼破癥瘕,龜板堅筋骨更療崩疾,烏梅主便血瘧痢之用,竹瀝治中風聲音之失。此六十八種平和之藥更宜參本草而求其詳也。
諸藥主病
中風卒倒不語,牙皂細辛開關為主,痰氣盛南星木香為主,語言蹇澀石菖蒲、竹瀝為主,口眼歪斜防風、羌活、竹瀝為主,手足搐搦防風、羌活為主,左癱屬血虛芎歸為主,右瘓屬氣虛參朮為主。諸風防風、羌活為主,傷寒頭疼羌活、川芎為主,遍身疼痛蒼朮、羌活為主,發汗麻黃、桂枝為主,久汗不出紫蘇、蔥白為主,止汗桂枝、赤芍為主。表熱柴胡為主,裡熱黃芩、黃連為主,大熱譫語黃柏、黃連、黃芩為主。發狂大便實大黃、芒硝為主,暍渴石膏、知母為主。胸痛脘悶桔梗、枳殼為主,心下煩悶枳實、黃連為主。懊憹梔子、豆豉為主,虛煩竹葉、石膏為主。不眠竹茹、枳實為主,鼻乾不得眠葛根、芍藥為主。發斑玄參升麻為主,發黃茵陳梔子為主。中寒陰證附子、乾薑為主,中暑香薷、扁豆為主,中濕蒼朮、白朮為主。瀉心火黃連為主,瀉肺火黃芩為主,瀉脾火白芍為主,瀉胃火石膏為主,瀉肝火柴胡為主,瀉腎火知母為主,瀉膀胱火黃柏為主,瀉小腸火木通為主,瀉屈曲之火梔子為主,瀉無根之火玄參為主。內傷元氣黃耆、人參、甘草為主,脾胃虛弱麥芽、神麯為主。消肉積山楂、草果為主,消酒積黃連、乾薑、烏藥為主,冷積巴豆為主,熱積大黃為主,六郁蒼朮、香附為主。結痰瓜蔞、貝母、枳實為主,濕痰半夏、茯苓為主,風痰白茯苓、南星為主,痰在四肢經絡竹瀝、薑汁為主,痰在兩脅白芥子為主,老痰海浮石為主。肺熱咳嗽黃芩、桑白皮為主,咳嗽日久款冬花、五味子為主,氣喘蘇子、桑白皮為主,肺寒咳嗽麻黃、杏仁為主。瘧疾新者宜截常山為主,久者宜補白豆蔻為主。痢疾初起者宜下大黃為主,裡急後重者木香檳榔為主,痢屬熱滯黃連、枳殼為主,久痢白者屬氣虛白朮、茯苓為主,久痢赤者屬血虛當歸、川芎為主;冷瀉白朮、茯苓為主,熱瀉滑石為主,久瀉訶子、肉豆蔻為主,或加升麻、柴胡提下陷之氣其瀉自止。霍亂藿香、半夏為主,嘔吐薑汁、半夏為主。呃逆柿蒂為主,吞酸蒼朮、神麯為主,嘈雜姜炒黃連、炒梔子為主,順氣烏藥、香附為主,痞滿枳實、黃連為主,腹滿大腹皮、厚朴為主,水腫豬苓、澤瀉為主,寬中砂仁、枳殼為主。積聚三稜、莪朮為主,積在左是死血,桃仁紅花為主,積在右是食積,香附、枳殼為主。黃疸茵陳為主。補陽黃耆附子為主,補陰熟地、當歸為主,補氣黃耆、人參為主,補血當歸、生地為主,消瘀血歸尾、桃仁為主,提氣升麻、桔梗為主,癆熱痰嗽聲嘶童便、竹瀝為主,暴吐血大黃、桃仁為主,久吐血當歸、川芎為主,衄血枯芩、芍藥為主,止血韭汁、京墨為主,尿血梔子、木通為主,虛汗黃耆、白朮為主,眩暈川芎、天麻為主。麻者是氣虛黃耆、人參為主,木者是濕痰死血蒼朮、半夏、桃仁為主。癲屬心桃仁為主,狂屬肝黃連為主,癇證南星、半夏為主,健忘遠志、石菖蒲為主,怔忡驚悸茯神,遠志為主,虛煩竹茹為主,不寐酸棗仁為主。頭左痛芎歸為主,頭右痛參耆為主,頭風痛藁本、白芷為主,諸頭痛蔓荊子為主。烏須黑髮何首烏為主,耳鳴當歸、龍薈為主,鼻中生瘡黃芩為主,鼻塞聲重防風、荊芥為主,鼻淵辛夷為主,口舌生瘡黃芩為主,牙痛石膏、升麻為主,眼腫大黃、荊芥為主,眼中雲翳白豆蔻為主,翳障昏暗熟地黃為主。咽喉腫痛桔梗、甘草為主,結核夏枯草為主,肺癰肺痧薏苡仁為主。心胃痛炒梔子為主,腹中痛芍藥、甘草為主,腹冷痛吳茱萸、良薑為主,止諸痛乳香、沒藥為主,腰痛杜仲、故紙為主,胸痛白芥子、青皮為主,手臂痛薄荷、羌活為主,疝氣小茴、川楝子為主,腳氣濕熱蒼朮、黃柏為主,下元虛弱牛膝、木瓜為主,痿痹參耆為主,諸痛在上者屬風羌活、桔梗、桂枝、威靈仙為主,在下者屬濕牛膝、木通、防己、黃柏為主,消渴天花粉為主,生津液人參、麥冬、五味子為主,肢節痛羌活為主,赤白濁茯苓為主,遺精龍骨、牡蠣為主,小便閉不通車前子為主,大便閉大黃、芒硝為主,便血槐花、地榆為主,痔瘡黃連為主,脫肛柴胡、升麻為主,諸蟲使君子、檳榔為主。婦人諸病香附為主,腹痛吳萸、香附為主,經閉桃仁、紅花為主,血崩炒蒲黃為主,帶下炒乾姜為主,安胎條芩、白朮為主,難產芎歸為主,產後惡露不行益母草為主,產後虛熱炒黑乾薑為主,吹乳白芷貝母為主,乳汁不通穿山甲為主,小兒驚風硃砂為主。癰疽金銀花為主,發背槐花為主,瘰癧夏枯草為主,敗膿不去白芷為主,惡瘡貝母為主,疔瘡白礬為主,魚口牛膠穿山甲為主,疳瘡五倍子為主,楊梅瘡土茯苓為主,臁瘡輕粉、黃柏為主,杖瘡跌傷童便好酒為主,疥瘡白礬、硫黃為主,瘢風密陀僧為主,諸瘡腫毒連翹、牛蒡子為主,破傷風南星、防風為主。湯傷火燒白礬為主,犬咬杏仁、甘草為主,癩狗咬斑蝥為主,蛇咬傷白芷為主,中諸毒香油灌之為主,香油即麻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