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系先秦两汉魏晋诸子汇编,尤注重吸收历代学者,特别是清代诸家整理和研究诸子书的成果,汇编历代版本中精校、精注本。如《列子》、《庄子》据明嘉靖间顾春世德堂本;《管子》选明万历间吴郡赵用贤本;《墨子》选乾隆间毕氏经训堂本;《孔子集语》据孙氏平津馆本刊。
1 | 老子道德经 二卷 附音义一卷 | (魏) 王弼注; (唐) 陆德明音义 | 光绪元年 (1875) | 据华亭张氏本刊 |
2 | 庄子 十卷 | (晋) 郭象注; (唐) 陆德明音义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明世德堂本刊 |
3 | 管子 二十四卷 | (唐) 房玄龄注; (明) 刘绩增注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明吴郡赵氏本刊 |
4 | 列子 八卷 | (晋) 张湛注; (唐) 殷敬顺释文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明世德堂本刊 |
5 | 墨子 十六卷 | (清) 毕沅校注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毕氏经训堂本刊 |
6 | 荀子 二十卷 附校勘补遗一卷 | (唐) 杨倞注; | 光绪二年 (1876) | 据嘉善谢氏本刊 |
7 | 尸子 二卷 存疑一卷 | (清) 汪继培辑 | 光绪三年 (1877) | 据陈氏湖海楼本刊 |
8 | 孙子十家注 十三卷 附叙录一卷 遗说一卷 | (宋) 吉天保辑; (清) 孙星衍、吴人骥校; (清) 毕以珣撰叙录; (宋) 郑友贤撰遗说 | 光绪三年 (1877) | 据孙氏平津馆本刊 |
9 | 孔子集语 十七卷 | (清) 孙星衍辑 | 光绪三年 (1877) | 据孙氏平津馆本刊 |
10 | 晏子春秋 七卷 附音义二卷 校勘记二卷 | (清) 孙星衍校并撰音义; (清) 黄以周撰校勘记 | 光绪元年 (1875) | 据孙氏平津馆本刊 |
11 | 吕氏春秋 二十六卷 | (汉) 高诱注; (清) 毕沅校 | 光绪元年 (1875) | 据毕氏经训堂本刊 |
12 | 新书 十卷 | (汉) 贾谊撰; (清) 卢文弨校 | 光绪元年 (1875) | 据卢氏抱经堂本刊 |
13 | 董氏春秋繁露 十七卷 | (汉) 董仲舒撰; (清) 卢文弨校 | 光绪二年 (1876) | 据卢氏抱经堂本刊 |
14 | 扬子法言 十三卷 附音义一卷 | (汉) 扬雄撰; (晋) 李轨注; (宋) 阙名撰音义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江都秦氏本刊 |
15 | 文子缵义 十二卷 | (元) 杜道坚撰 | 光绪三年 (1877) | 据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刊 |
16 | 补注黄帝内经 素问 二十四卷 灵枢十二卷 附素问遗篇一卷 | (唐) 王冰注; | 光绪三年 (1877) | 据明武陵顾氏影景宋嘉佑本刊 |
17 | 竹书纪年统笺 十二卷前编一卷 杂述一卷 | (清) 徐文靖撰 | 光绪三年 (1877) | 据当涂徐氏本刊 |
18 | 商君书 五卷 | (清) 严万理校 | 光绪二年 (1876) | 据西吴严氏本刊 |
19 | 韩非子 二十卷 附识误三卷 | (□) 阙名注; (清) 顾广圻撰识误 | 光绪元年 (1875) | 据吴氏景宋乾道本刊 |
20 | 淮南子 二十一卷 | (汉) 刘安撰; (汉) 高诱注; (清) 庄逵吉校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武进庄氏本刊 |
21 | 文中子中说 十卷 | (隋) 王通撰; (宋) 阮逸注 | 光绪二年 (1876) | 据明世德堂本刊 |
22 | 山海经 十八卷 | (晋) 郭璞传; (清) 毕沅校 | 光绪三年 (1877) | 据毕氏经训堂本刊 |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