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才人,竭精灵于书画,仅赖楮素以传。”文中的楮就是纸的代称。本文仅就中国古代纸本书画的保养常识作一点整理归纳,以供书画藏家借鉴。
一般而言,纸本书画由载体(纸张)、书画主要内容、历代藏家题跋等几个方面组成。分析其中的物质组成,植物纤维、矿物颜料、植物染料等。由于矿物颜料的稳定性和植物染料的不确定性,平常谈及纸本书画的保养,都是针对书画的载体——纸张而言。
造纸的主要原料——植物纤维,从其化学组成来看,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成分。纤维素是由许多个β-葡萄糖基连接而成,在常温下很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抗张强度相应降低,纸张的老化加速。另外,在高温、光照和氧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 形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温度在零下时,纸张会因内部含有的水分结冰而发脆。但从化学反应速度考虑,温度越低,老化速度越慢,有利于纸本书画的保存。
纸张含适量的水分会使其本身柔软,而具有韧性,干燥的热空气会使纸张中的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纸张变硬、变脆,易于断裂。与之相反,潮湿的环境也会使纸张变潮而发生水解,同时还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洇化褪色,模糊不清。同时,潮湿的环境还有利于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佳湿度一般为70%以上,此时霉菌生长很快,其分泌物中的有机酸会促使纸张加速变质。纸张、浆糊等都是霉菌滋生的天然场所和营养库。霉菌对纤维素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吸收纤维素中的营养成分,分泌出一种酶,加速纤维素的水解,同时还分泌出有机酸,增加纸张的酸性。一般纸张的PH值低于5.6时,就要采取去酸措施。
说到书画,就必须谈到装潢艺术。装潢是伴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和需要而产生的。装裱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技术,对于古代纸本书画而言,最好还是采用手工修裱。在修裱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选择。装裱浆糊材料为小麦淀粉和高分子物质。用小麦淀粉为原料时,要加一定的防虫防霉剂,在我国古代常加乳香、矾末、花椒等类;现在则多加入对二氯苯、氯酚类等化学药品。最关键的是,要把传统的修裱技术和现代科学分析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说,去酸的问题,传统工艺会有一些做法,但是,往往是不明就里的行为而已,要是能将二者优势结合考虑,则事半功倍。
此外,还可以用其他一些脆弱纸张加固方法,如丝网加固法。丝网加固法又称网膜保护法,其方法是在被处理的纸张两面各加一层透明的网膜,利用溶剂或加压来提高纸的强度。丝网加固技术适用于加固糟朽脆弱、破碎的纸张,尤以薄纸见长,特别适用两面书写或印刷的脆纸及遇水(或溶剂)字迹渗化而不便使用传统托裱的纸质对象。其做法是用蚕丝和树脂制成网膜,将纸张夹在网膜中间,在一定温度(80-140℃)和压力(8-30Kg/cm2)下加热压合,从而使丝网固结在纸张上。经过处理的纸张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增加纸张的强度,防霉抗老化,有可逆性,能保持原貌。
纸本书画的保存环境要求较高。温度控制在14-24℃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书画必须采用柜、箱、盒三层保存方式,卷起来存放在防虫、防霉药剂以及偏碱性物质的柜内。需要注意的是,卷字画时,先松后紧,先松松卷起后,再慢慢旋转轴头,把字画卷紧卷实。然后用带适度捆扎。捆扎的轻重一定要适度,太松使画卷松动,易于被折压;太紧使画卷中间留下捆扎的硬痕迹,影响画面整体美观。另外,纸本书画不宜长期悬挂保存,同时,也不能束之高阁,要定期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有效得到处理。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