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内府刻书最精者为国子监刻本。国子监分北京和南京二监。存世大多为北京国子监本,南监本存世极其稀有罕见。
国子监为朱元璋于南京设立,初名“国子学”,洪武十四年改名“大明国子监”,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在安定门外设立国子监,遂北京国子监成为“大明国子监”,与南京国子监并存。 北监南监均有刻书,南监先后刻印二百七十余种,北监刻有八十五种,国子监作为国家最高学府,所藏宋元旧本丰富,刻书亦极考究。
本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点滴拍卖周日专场上拍的这件明万历国子监刻本《前汉书》。
《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此书白棉纸细腻莹润,抚印极佳。可贵之处在于,几乎每页书根处,都有刷印匠钤印,从其书脊处红印依稀可见端倪。
古籍中带刷工名号者极少,《书林清话》、《中国印刷史》等亦绝罕见。盖刷印匠、装裱匠时人视为贱役,无资格署名,导致研究资料极度匮乏。因此,此本可说是不得多得的印匠研究资料收藏品。
此《前汉书》承宋元旧版校改刻成,是当时最权威、最完善的版本,后来清殿版二十四史就是在明监本基础上增刻而成,但讹脱严重,与明监本已相去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