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雕版印刷技术有突飞猛进之发展,导致了人文科学的同步发展,也宣告了以写本为主要载体的时代的终点。从此,宋本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逐步递升,被世人争相收藏、传抄、翻刻,历经明清易代的沧桑巨变,宋本大量流失。清代后期,遭受列强之多方面侵略,八国联军之役,北京收藏之包括宋史在内之珍稀文物,被大规模掠夺。辛亥革命之后,日本军国主义一再发动挑衅、侵略,一切资源、文物均受到毁灭性的浩劫,加上十年浩劫所存宋本已甚稀少,被视为国宝,乃势所必至,名副其实。于是宋本之研究、鉴定日益受到重视,版本学、目录学乃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学术领域的一门显学。
而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已被国人所视,国庆与书友闲聊,突悟何不做全彩高仿宋元等珍本出来以馨读者。
准备工作:
俗话巧妇难为无米炊,幸好有<书格>及海外的一些图书馆的网站提供高清的电子搞件下载,要不然都深藏在学术机构中变成…………就可悲了。
宋刻本下载专题-https://shuge.org/ebook/song-ke-ben/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宋代刻本包括北宋刻本、南宋刻本。宋代官方刻书事业兴盛,并准许民间依据「官本」翻刻图书。存世极少、难得一见。由于我国内地所藏的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宋刻本十分稀少,只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图书馆。
宋刻本印书多用皮纸或麻纸,文理坚致有韧性。版式疏朗雅洁,版心下方往往有刻字工人姓名和每版的字数。刻书选用字体,各地风格不同。浙本多用秀丽俊俏的欧体字;蜀本多用雄伟补拙的颜体字;建本字体介于颜、柳之间,横轻竖重。印书用墨也很讲究,色泽清纯匀净。中国内地所藏的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宋刻本十分稀少,只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图书馆。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500余部,北京大学图书馆150余部,上海图书馆200余部。
宋版的版式设计堪称精致。文字的分布极为讲究,板框的高广与行格的多寡,都以事先设计要求的字体大小及每行字数的比例而定,大字本每半页七八行,每行约十五六字以下;小字本每半页十三四行,每行约二十三四字以上。如今流传最多的是每半叶九到十二行,每行十八到二十二字的中字本。不少学者借助宋刻原版,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恢复古籍的真实面貌。
宋代,政府对校勘十分重视,甚至由皇帝亲自过问,聘请专家把关。为了保证刻书质量,官方还采取若干措施。如规定刻板前需要进行三次校正,即校勘官校完,送复勘官复校,再送主判管阁官三校,这样才可以拿去刻板。而刻板完成,对版样还要再校对。此外,还要在卷末刊载经手校勘的人的名字,以示责任。
找到宋刻本专题准备下载
下载完成
打开下载好的pdf文件
接着按原始文件从pdf中原大同精度导出成tif文件,导出的文件如下
用ps打开
下面就是按照线装书筒子页的要求拼版
把中缝给接上去
然后是最苦逼的活,校色+补边上的色块
接着就是艺术微喷出来,EPSON的艺术微喷是顶顶大名的,采用颜料墨水百年不褪色,遇水不化。色彩逼真。
关于纸张:
制作线装书可供选择的纸张种类繁多,如果你准备作收藏赠送之用,或更显古旧感觉,建议选择传统手工纸张,例如古法宣纸(棉连、净皮、特净、单夹等)、皮料纸(雁皮、构皮、楮皮、山桠皮等),竹料纸(连史、毛边、玉扣、粉连、元书、白唐纸等)均可,手感以雁皮纸、连史纸为佳。古线装都是以对折后装订的,线装书太厚,一是不好打孔装订,影响翻阅。二是影响美观,折页的一边会很翘,不好整理,影响裁切。建议使用相当于30克-40克左右的宣纸,这样折完页一本书不显太厚,也好打孔装订,每本书的页数也可多一些,一般100对折(筒张)薄的30克的宣纸1.5cm左右,40克的2cm左右。当然。这就随每个人的爱好了,也可以用淡黄的60克蒙肯纸或55克的道林纸来制作。
现在一般影印家谱或古籍以机制宣纸及书画纸为多,毕竟古法手工纸比较昂贵。当然看个人的经济能力了。书的封面彩色夹宣常见有磁青、深仿古色等。高档的以湖州绫绢做封面。真丝绫绢的比较贵,普通化纤的要便宜一些不少。
下面以常用白宣为例:
然后再切出来
再折页
再齐栏
分开后的效果
然后找重物压着
准备捻纸钉打眼,用硬卡纸画个模板
纸钉打眼在第1,2眼与3,4眼的中间,宽度略小于装订线的宽度
搞好纸钉
剪掉点再敲平纸钉
把原书文件的封面给搞好印出来
对折下切齐
与压平的内页搞在一起
然后再把3面的出血及毛边切掉
切后的成品
装订打眼工具
下载的pdf是很典型的宋本缀订,又称「四针眼法」、「四目缀订法」,是一种较简单且普遍的装订形式。
另外还有六眼,八眼,龟甲麻叶等
自己做的四眼模板,手枪钻,固定架子
打好眼,关键打眼的位置大约可以这样算,上下2个眼是书总长度的10分之1,第1到2与3到四一样的距离是总长度的10分之3,中间就余10分之2。装订线的宽度一般也可以按书的10分之1计算。
穿线,四眼一般是书长度的6倍,按厚度的不同自己增加,宁可长一点。
切标签
常用
常用的穿线过程
穿好线,粘好标签,成品书了。
本书按原书大小制作,开本 26.0 ×16.9 厘米。
拿在手中是不是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啊!!!
孟集
王集
金镶玉式
印文堂-江阴小缪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