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圈子信息
      古书圈子信息
  • 圈主:龍集先生
  • 粉丝:148 人
  • 人气:143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
徐蜀:古籍影印本如何兼具可读可鉴双重功能?
2023-07-27 13:14:27 930
  • 收藏
  • 管理
    何谓“续宋本”?“续宋本”的“本”,指版本。著名版本学家黄永年先生说:“古版本的下限,和古籍的下限不是一个概念。只要这部书的本身是古籍,那不管什么时候重刻、影刻、影印、铅字排版,也不管是线装或精装平装,都是这部古籍的一种版本。”“续宋本”丛书,就是宋版书及其重刻、转抄、校勘、补遗等与宋版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本子的影印本。
    影印出版“续宋本”丛书的宗旨是传本扬学,将深藏图书馆书库中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提供给需要的人。也许有人会问,已经出版及将要出版的“续宋本”书,很多都影印出版过,为什么还要重复影印?答案是,以往的影印本总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去除底色制作的影印本,原书的版本特征消失了,这是前几十年古籍影印书存在的主要问题。此类书中质量较好者,最多只能满足人们阅读文献内容的需要;至于版本学方面的价值,所剩无几,有些书甚至会使人误入歧途,丧失了版本鉴定参照物的作用。对此,我们全部采用灰度或四色彩印工艺,尽力保存好古籍现存状态的原貌,使影印本具有文献阅读和版本鉴定的双重功能。


    “续宋本”丛书的出版情况

    目前“续宋本”丛书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二十多部,主要分为三大类:

    其一,校勘补遗类,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秦恩复刻本《隶韵》,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赵熟典刻,吴翌凤、黄丕烈、张绍仁校跋本《王黄州小畜集》,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三朝北盟会编》二十卷残本,上海图书馆藏明成化六年(1470)北京国子监刻本《山海经》。其中明抄本《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分藏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藏于国图的存二百三十卷四十六册,收入“中华再造善本”;上图所藏二十卷四册,即卷一一一至一二〇、一三六至一四五,迄今未曾影印。此次影印,还补印了“中华再造善本”遗漏的黄丕烈校记和题跋。另外,《山海经》也很值得关注。经考证,上图本《山海经》系存世孤本,以往对此本的著录说明,多有差误。该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山海经》(亦为孤本)之翻刻本,此次影印做了校勘工作,出了校记,共补定宋刻本残缺文字一百余个。

    清乾隆二十五年赵熟典刻《王黄州小畜集》

    明成化六年北京国子监刻本《山海经》

    其二,稀见文献类,有傅增湘藏《百衲本资治通鉴》,端方、袁克权、周叔弢递藏之《百衲本史记》。还有历史上争议颇多的“蜀大字本”《史记》,我们做了一个专辑,收录上海图书馆藏“蜀大字本”《史记》宋刻初印三十卷残本,国家图书馆所藏同类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史记》三部:宝礼堂藏本、吴云藏本及一册一卷本。以上四种书均未影印过,相信它们的影印出版,将给《史记》研究者提供一批有分量的参考资料,也会纠正以往因难见原书,相关论述中出现的诸多误判。

    上海图书馆藏“蜀大字本”《史记》 

    清吴云藏蜀大字本《史记》 

    清吴云藏蜀大字本《史记》吴云跋
    其三,仿真本。学术界和古籍出版界对“仿真本”的说法,一直以来颇有微词。简而言之,所谓仿真本,就是最大限度保存古籍现存状态下原貌的一种影印方式,使影印古籍具备文献阅读和版本参照鉴定的功能。在没有找到更贴切的名词之前,仍用此称呼。


     全方位仿真本材料、制作工艺特点

    仿真本又分为正文仿真和全方位仿真两种。前者采用高清拍照或扫描底本,彩色印刷,一般为精装本。这种仿真本,可以满足一般的学术研究和版本鉴定需求。现已完成的有《宋刻〈友林乙稿〉(外二种)》《古倪园影宋刻本〈梅花喜神谱〉》等。这两种书的亮点是采用割裱对照方式,证明明清时期的影刻、影抄,并非在原书叶上覆纸描画;采用更多的是对临制作方式。

    《梅花喜神谱》割裱对照图

    正文仿真本对全面了解古籍发展史,尤其对当前的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尚有欠缺,只有从印制、选材、装帧、装订等全方位的仿真制作,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古籍修复是当前古籍界迫不及待的头等大事,而古籍修复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我们对之前古籍装帧、改装、整修的历史,作一全面了解。此前的影印古籍,基本上没有这项功能。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从事古籍影印出版工作三十多年,国家图书馆藏许多宋刻名著,如《唐女郎鱼玄机诗》《朱庆余诗集》《李丞相诗集》《唐求诗集》《王摩诘文集》《楚辞集注》等,我都过目、影印过不止一次,其中不乏彩色印刷品,也曾经为那些影印本受到赞扬而沾沾自喜。多年后,随着阅历的加深,知识的增长,当我又一次因影印出版的需要见到原书时,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似曾相识,却又倍感生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丞相诗集》。我突然发现,此书的书叶破损托裱后,纸张却依旧薄如蝉翼,古人是如何做到的?还有,该书为册页装,装订时每张书叶与一张薄厚相当的白纸,交替粘接成册;翻叶时看到的,也是有字与无字叶面的轮换。这是前人发明,保护书叶的一种装帧方式。

    《李丞相诗集》书叶与白叶交替

    说起宋版书的薄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宋刻配补元抄本《图画见闻志》。该书二册,每册四十余叶,厚度与叶数相近的一般线装书持平。但此书每叶装订时却衬了两叶白纸,实际每册多达一百三十多叶,为一般线装书的三倍。为保存书的装帧原貌,只能打破常规,采用超薄的宣纸印刷、衬垫。在找寻纸张、印刷和装订的环节,都困难重重。但是在纸厂和印厂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获得成功。

    又如《重雕改正湘山野录》,曾经从蝴蝶装改为线装,又被黄丕烈改成蝴蝶装式翻叶的册页装。黄丕烈为什么要改装?此前并未在意。认真阅读黄丕烈题跋,观察原书后,才对其改装的原因及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重雕改正湘山野录》是唯一一部有证据证明,是黄丕烈从线装改为册页装的书(黄丕烈在题跋中谓“爰重装之,使倒折向内,览之益为醒目云”)。并且黄氏的装裱方法,与传统论述中“黄装”的工艺流程毫不相干:此书每张书叶四边搭接一条白纸,起到加大书品、保护书叶的作用。书叶在上,纸条在下,搭接的宽度不足二毫米,却粘接得十分牢固、平整,丝毫看不出高低错落。搭接好的书叶下是尺寸相同的一张衬纸,衬纸左右两边(书脑)与书叶粘接,然后正面对折,将整册折好的书叶蹾齐,在折口处刷糨糊粘贴一条纸;将左边书脑处书叶首尾依次粘接(如此处理后,翻页时不会出现白页,但不能再称之为“蝴蝶装”);最后包裹封面。如此装裱后,书叶折口处未与他叶粘接,相互粘连并“吃劲”的是下面的衬纸,书叶自然得到了保护。

    宋刻本《图画见闻志》

    黄丕烈改装《重雕改正湘山野录》

    从表面看,搭接的叶面很像册页装中的“镶四框”,二者的用纸相同,都是一张尺寸大于书叶的衬纸,加上四条镶边纸。区别是,搭接的书叶,不整体刷浆与衬纸粘贴,处于“悬浮”状态,不会因衬纸伸缩系数不同,日后被拉拽损坏。在我过眼的其他十多种类似蝴蝶装的古籍中,均未发现此种装裱法。因此,我更加坚定了过去的想法:黄丕烈并不热衷于改线装为册页装;他不主张整纸刷浆托裱书叶,例如《图画见闻志》,他就揭去了原来粘贴的衬纸,仅加衬了两张薄纸而已,未托裱粘贴,并保留了线装形式。黄丕烈、周叔弢递藏宋刻《注东坡先生诗》(二册),看似“金镶玉”,实际也是采用在天头地脚搭接纸条的方法,同样保留了线装形式(每叶加垫两张衬纸)。黄氏收藏过的册页装(或称“蝴蝶装”“黄装”)图书,大多不是他改装的;“黄装”的定义,值得重新探讨。我以为,“黄装”的精髓,应该是上面提到的搭接法,此法与当前修书界提倡的“可逆性”原则相符。同时,黄氏还创造了一种新的“金镶玉”工艺,这一点在以往的古籍修复著述中鲜有提及。

    再如宋刻《新定三礼图》,册页装,书叶采用“镶四框”方式托裱。其装裱特点是,在每一书叶的上半叶背面加衬纸,衬纸左右两边分别与书叶的右边和书口处粘接,也起到了加固书叶和整册“增厚”的作用。又,此书折口处粘有纸条(纸条比书的高度短,上下各有3厘米未粘贴),以固定书脊。

    黄丕烈式金镶玉《注东坡先生诗》


    册页装《新定三礼图》


     其他几种全方位仿真古籍举例

    以上几种全方位仿真古籍,可以作为古籍保护修复的参考教材使用,这也正是我们的初衷。我们还作了几部全方位仿真古籍,虽然在装帧方面没有十分突出的地方,但它们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去做。

    例如《唐女郎鱼玄机诗》,书棚本中的经典之作。从该书的叶面看,至少装裱过三次,书叶由数层宣纸托裱而成,挺括而不失韧性,翻页的手感有如碑帖册页。这是《唐女郎鱼玄机诗》的一大特色。此书值得注意的还有木质封皮,木板背面残存的宣纸痕迹,证明原先是与书粘接在一起的,因木板较重,不慎脱落时与书断开。木板封皮断开后,并未粘接修复,甚至还被贴上一纸跋文。说明收藏者对此类封皮的缺陷了如指掌。这是《唐女郎鱼玄机诗》的另一个特色。我们在制作中,特别针对以上两点下了一番功夫。

    再如前面提到的《注东坡先生诗》二册本,名气虽逊于翁方纲曾藏过的焦尾本同名之书,但品相明显好于后者,保留的文字信息也更多。该书同样是超薄宋纸印刷,垫衬两层薄纸,制作的难度不亚于《图画见闻志》。

    以上几种仿真书的介绍,偏重于材料和制作工艺,主要是针对古籍保护及修复工作的需要;书的文献和版本价值当然很高,在此不予赘述。



    上一页:《永乐大典》正本失佚成谜 下一页:《鲁迅全集》五个版本的幕后故事
    全部评论(0)

    客服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